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應對全球種業發展五大趨勢
  新華網 ( 2022-06-06 07:12:57 ) 來源: 《環球》雜志
 

 

4月19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五鋪試驗基地,

工作人員在麥田裏忙碌

  未來,農産品産量的提升主要靠創新,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種業的創新。

文/樊勝根 龍文進 高海秀 編輯/姚依娜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糧食安全的根基。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生産力的提高是養活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的關鍵。預計2030年全球作物産量的增長中,87%來自單産增長,6%來自擴大土地利用,7%來自種植強度增加。未來,農産品産量的提升主要靠創新,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種業的創新。

  在需求的帶動下,全球種業規模將持續擴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聯合市場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預測,2031年全球種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53億美元,2022~2031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5%。其中,亞太地區的份額最大。相對于常規種子,轉基因種子的復合年增長率更高,將達到4.9%。

  從種業發展趨勢上看,未來全球種業將呈現以下五大特徵:

  第一,企業是種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國際種業巨頭對種業的研發投入規模大、投入強度高。

  國際種業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拜耳、科迪華、先正達,2021年三者的收入分別高達440.8億歐元(其中農業202.1億歐元)、282億美元、156.5億美元,2021年的研發費用分別高達54.1億歐元(其中農業24.3億歐元)、15.3億美元、11.9億美元,研發投入強度分別為12.3%(其中農業為12%)、5.4%、7.6%。中國本土種業公司與國際巨頭在收入和研發投入上差距很大。中國最大的種業公司隆平高科2021年收入為35.03億元人民幣,研發費用為2.1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5.9%。

  第二,種業育種手段更加注重生物技術,以及生物技術與人工智慧、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結合。

  國際一流種業已開始進入生物育種4.0時代,而中國種業仍在由傳統雜交育種2.0時代過渡到分子育種的3.0時代。生物育種4.0時代更加注重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提供高效、高産、綜合的育種方案。

  第三,育種的目標不僅是增産,還要尋找與健康營養、生物多樣性、資源環境可持續等方面的多贏。

  在健康營養方面,在育種時可以把鋅、鐵、維生素等營養素加進去,同時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特別是一些特殊疾病群體,包括糖尿病人等的需求。

  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在注重主要作物育種的同時,注重被忽視和未被充分利用作物的育種,後者對保持生物多樣性、擴大食物來源、保護資源環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三種主要作物(玉米、小麥和水稻)為人類提供了約50%的蛋白和熱量的需求,世界上95%的食品供應來自于30個植物物種。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據估計當今世界上大約有7500種植物是可食的,它們在食物供給和生態保護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潛力。

  在資源環境可持續方面,要通過品種改良來幫助減少農業用水、用地、用肥、用藥,以更少的資源獲得更多的農産品增長,從而減少農業食物係統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四,種子要更具氣候適應性。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最近的氣候變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從未來20年的平均溫度變化預估來看,全球升溫預計將達到或超過1.5℃。氣候變化是未來食物係統面臨的最重大的風險,提升種子的氣候耐受性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種業部門可以通過開發更能抵抗幹旱和其他氣候變化症狀的、更能捕獲碳的作物來幫助農民適應氣候變化。

  第五,種子的韌性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一方面,在綜合考慮環境、健康、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情況下,通過向農民提供充足的、多樣化的、適合當地的、改良的、高品質的品種,來促進食物和營養安全,同時開發具有更長産品保質期的種子來減少食物浪費;另一方面,穩定全球種子供應鏈,保持全球種子市場運轉,避免全球種子市場受到類似新冠肺炎疫情、俄烏衝突等危機的衝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種業市場,農作物和畜禽種業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元,良種對糧食增産和畜牧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優良品種推廣率逾96%。借鑒全球種業發展的經驗和趨勢,中國在未來種業方面應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在保障主糧品種優勢的前提下,加強對蔬菜、水果以及畜禽種質資源的研發。

  中國在水稻、小麥等作物種子方面在世界居于領先地位,但玉米、大豆等種子技術與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少數蔬菜品種還不能很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一些蔬菜品種仍需進口;畜牧業種業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整體差距顯著。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食物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對豆類、動物蛋白、堅果、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需求還將進一步上升。

  其次,培育優質種業企業,提升育種科技能力。

  中國種業企業目前有6000~7000家,雖然數量多,但明顯存在分布分散、缺乏大型種業集團、種業研發能力不足等短板。未來需要充分利用中國在數字産業上的優勢,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合成生物技術等加快育種速度,用超前的思路來開發引領全球的育種技術和種子。

  最後,提升種子的多目標功能性,實現農産品産量、營養健康、資源環境可持續、氣候變化、包容性、韌性的多贏。同時,加強種業國際合作,特別是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磋商組織等組建的種業聯盟的合作,維護全球種業市場穩定。

  (樊勝根系中國農業大學講席教授、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龍文進係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高海秀係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1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