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2日,阿根廷軍方代表在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馬島戰爭陣亡將士紀念廣場舉行紀念儀式
通過不斷升級馬島軍力,英國在南大西洋地區構建了全面超越阿根廷的海空軍事優勢,引發拉美國家對南大西洋地區軍事化的擔憂。
文/周默草 編輯/吳美娜
今年4月2日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戰爭爆發40周年紀念日,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當天出席了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馬島博物館舉行的紀念儀式,並發表講話重申阿根廷政府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馬島把全體阿根廷人團結在一起。馬島是阿根廷領土的一部分,決不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是全體阿根廷國民的共同信念。”費爾南德斯強調。他重申,阿根廷政府將繼續致力于在國際法的框架下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馬島主權爭端,並呼吁英國政府遵守1965年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的第2065號決議。他同時敦促英國盡快解除其在該地區的長期軍事存在,消除影響區域和平與國際局勢的不安定因素。
眼下,英阿雙方圍繞馬島主權的紛爭仍在繼續。
阿根廷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意願不斷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回應和廣泛支援,然而,英國拒絕重啟和平談判,並著力強化馬島軍事力量,不斷推動南大西洋地區軍事化升級。這場曠日持久的博弈,下一步將怎麼走?
阿根廷“拼外交”搶佔輿論高地
在馬島問題上,阿根廷政府長期秉持“政治外交促談”的戰略方針,試圖通過和平方式尋找解決爭端的突破口。2022年伊始,阿政府就推出了貫穿全年的“馬島40周年議程”,計劃開展超過140場國內外活動紀念陣亡將士及家屬,宣介阿方關于馬島主權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並敦促英國履行聯合國決議,重啟對話談判。
一方面,阿政府注重借力聯合國、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等多邊和地區組織政治力量,以尋求馬島主權問題的和平解決方案,並舉辦係列相關活動。其中,作為拉美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組織,拉共體和南共市一貫支援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要求,是阿在爭取馬島主權行動中最倚重的關鍵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針對英方一些言論和動作,阿根廷在外交層面進行了反擊。1月初,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在紀念馬島戰爭40周年的講座活動中發表了有關“對抗欺淩者”的言論,阿根廷外交部隨即予以堅決駁斥,抗議英方的誹謗和好戰言論,要求停止馬島軍事化。與此同時,英媒披露馬島戰爭期間英軍在南大西洋部署核武器的具體數目,引發阿方強烈抗議,稱英國違反了《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條約》,要求英方公布準確完整資料回應國際社會關切。1月底,英軍在馬島開始部署新一代陸基防空導彈係統,阿外交部表示強烈抗議和堅決反對。
此外,阿根廷政府還要求在一切官方正式文件上必須標注“馬島屬于阿根廷”的字樣,在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必須張貼“馬島屬于阿根廷”的標語。
英國“秀肌肉”謀求軍事優勢
自馬島戰爭結束以來,英國在該島保持了相當數量的軍事存在。其中,馬島的“馬雷”軍港是英國皇家海軍在南大西洋地區的重要深水母港,是從英國本土長途奔襲至此的皇家海軍艦艇的主要係泊港口和補給基地。2021年,英國政府又額外投入8500萬美元在島上修建新港口。英國馬島駐軍規模約為1500人,而島上居民才3200人左右。英國國防部斥巨資維護島上軍事設施設備,馬島儼然已經成為英國在南大西洋地區的軍事堡壘。
今年初,英軍開始在馬島部署新一代陸基防空導彈係統——“天空軍刀”,用于替代已服役50年之久的“輕劍”係統。“天空軍刀”係統的雷達探測范圍達120公里,是“輕劍”的7倍,且具有360度全向態勢感知能力,能夠適應更加復雜的戰場環境;導彈最大射程25千米,是“輕劍”的3倍,且具備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殺傷力;指揮控制係統應用了與以色列“鐵穹”係統相同的技術,可以攔截“以音速飛行的網球大小”物體,並具備同時控制24枚導彈對目標實施攔截的能力。新係統的綜合戰力遠超前代。
英軍依托馬島軍事基地經常性開展海外派駐部隊的集訓,並定期在馬島及其附近海域舉行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練。英國曾多次派遣海軍主力驅逐艦和護衛艦前往馬島“秀肌肉”,並執行所謂“南大西洋巡邏任務”,同時在馬島附近海域常態化部署巡邏艦。有西方媒體報道,英軍甚至多次秘密派遣核潛艇在該地區巡航。
通過不斷升級馬島軍力,英國在南大西洋地區構建了全面超越阿根廷的海空軍事優勢,引發拉美國家對南大西洋地區軍事化的擔憂。
不單單是一個“馬島”
英阿雙方圍繞馬島主權爭端的外交和軍事博弈持久不斷,反映出該島對于雙方不可估量的戰略價值。新的時局背景下,新的戰略變數也正在出現。
馬島位于南美大陸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距阿根廷東南海岸約500公里,距英國本土約13000公里,主要由東、西兩個大島和眾多附屬島礁組成,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馬島扼守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合恩角等,向西可威懾南美大陸,向南可控守南極半島,是南大西洋地區的軍事橋頭堡。馬島附近海域漁業資源可觀,並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其中石油儲量高達600億桶,相當于英國北海油田的石油總儲量,可謂南大西洋地區的資源寶庫。
同時,地處南緯50度附近的馬島與南極半島隔海相望,是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在南極進行探險和考察活動的理想前進基地和補給中心。英阿雙方對馬島及其東面的“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的主權歸屬均存在爭議,並且都聲稱對部分南極地區享有“領土主權”。
需要指出的是,南極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南極活動不可避免地具備了潛在的軍事價值,科學研究轉化為軍事用途的先例已不在少數。獲取在極寒條件下的訓練和作戰經驗,檢驗軍事裝備性能,在高緯度地區測試國防通信裝備、搭建衛星導航設施等,也都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作為南極活動的重要參與方,英阿兩國的海空軍力量都深度參與其中,是後勤保障和基地維護的中堅力量,而馬島對確保該能力的實現發揮著重大作用,雙方對此心知肚明。
對于英國而言,馬島的戰略價值早已超越單純的軍事防禦功能,日益成為其散播殖民主義遺毒、維護其在南大西洋地區所謂“海外領土”、保障其南極參與的重要手段。對于阿根廷而言,尋求恢復對馬島行使主權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歷屆政府艱巨持久的政治使命。在可預見的將來,雙方圍繞馬島主權歸屬“拼外交”“秀肌肉”的博弈將長期持續。
(作者係資訊工程大學講師)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1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