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盛大閱兵式,
紀念阿根廷建軍202周年
文/周默草 編輯/吳美娜
被英國指責為“欺凌者”的阿根廷,近40年來的國防建設發展水平與其地區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特別是空軍實力與周邊國家差距懸殊,被認為是拉美最“拉胯”的空中力量。近年來,阿根廷為購買戰機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多方接洽卻難有成果,空軍的現代化進程步履維艱。何以至此?
阿根廷是拉美軍事航空工業的先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便建立了軍事航空學校。上世紀20年代,阿根廷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並成立了拉美首個軍機製造廠。二戰後庇隆政府時期,阿根廷組建獨立的空軍部隊,同時,國家航空航天工業實力獲得空前提升,一度掌握噴氣式飛機甚至火箭的設計製造能力,但整體實力同當時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
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裝備有近300架各型飛機,下轄44個飛行中隊和近800名飛行員,部隊年均飛行時數約13萬小時。據戰後統計,阿空軍損失飛機約60架,陣亡官兵55人,實力遭受重創。
馬島戰爭後,阿根廷空軍發展幾近停滯甚至發生倒退。目前,阿空軍現役飛機數量不足140架,年均飛行時數不到3萬小時,飛行員人數銳減,部隊裝備和訓練水平下降明顯,大量戰機平均服役時間超過40年,接近壽命極限。阿空軍幾乎成為一座軍機“歷史博物館”。儘管2019年阿海軍從法國購買了5架二手退役“超軍旗”艦載攻擊機,但整個阿根廷的空中戰鬥力量幾乎“歸零”,僅有少量運輸機、教練機和直升機可以正常執行任務。
早在本世紀初,阿空軍就開始尋找一款合適的超音速戰機作為“幻影3”退役後的替代品,但輾轉多方均無下文。
阿根廷國內的政治氣候和經濟狀況是影響其空軍戰機升級換代的主要因素。
馬島戰爭失利以來,阿國內對“軍人獨裁政治”的“抵觸”和“防範”心理無限擴大,嚴重波及正常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歷屆政府對國防的平均投入不到國內生産總值的1%,遠低於拉美各國的平均水平,防務項目在政府和國會層面通過的難度較大。
經濟方面,阿國內形勢長期不穩定,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多次陷入經濟衰退,國家背負大量外債。近年來,阿根廷經濟金融經歷多次劇烈波動,外匯儲備下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大力實施緊縮政策,國防預算吃緊。嚴峻的經濟形勢使本就不受重視的國防建設雪上加霜,包括外購軍機在內的重點防務建設項目缺乏穩定可靠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隨時可能發生停擺。
英國的阻撓是阿根廷戰機採購方案屢次流産的直接原因。自馬島戰爭以來,英國方面對阿根廷實施了直接的武器禁運和間接的技術封鎖,該舉措的強度和效果近年來不斷強化。阿方不但無法購入含有英制零部件或技術的防務裝備,連部分現有裝備也因此失去維護和升級的可能。此外,憑藉更具優勢的國際地位和更強大的話語權,英國還常常通過外交途徑暗地裏“干涉”或“影響”相關國家對阿軍售決策,千方百計阻撓阿軍事裝備進口和升級。
與此同時,美國一直將拉美視作自家後院嚴加“看管”。為了謀求地區霸權和軍事優勢,美國始終主張將非西方軍事裝備排除在拉美地區之外。
此外,阿根廷在採購戰機的談判中常常附加額外的特殊條件和要求,增加了相關協議達成的難度。儘管對一個國家來説採購戰機從來都不是一種單純的經濟行為,但從純貿易的角度看,阿方堪稱苛刻的附加條件和捉襟見肘的償付能力還是讓不少參與競標的廠商望而卻步。
長期以來,對於武裝力量的定位和戰略環境的判斷,阿國內並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國防政策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未與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同頻共振”,國防建設投入少、效率低,嚴重制約了其空軍的發展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執政以來,通過制定新版“國防政策綱要”和設立“國家防務基金”凝聚各方共識和資源,試圖從制度和政策層面扭轉阿國防建設的不利局面,其成效尚待觀察。
(作者係信息工程大學講師)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