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月4日,農戶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郊區展示收割好的大豆
為減少對進口化肥的依賴,除啟動國家化肥計劃外,巴西政府還正在研究利用養分迴圈及再利用、綠肥、輪作和綜合生産係統等措施,以實現化肥替代。
文/《環球》雜志記者 卞卓丹(發自巴西利亞) 編輯/吳美娜
隨著最後一批運送俄羅斯化肥的船只5月抵達巴西港口卸貨,在往後較長一段時間裏,大西洋上將難再見到來自俄羅斯的化肥運輸船隊的身影。世界第四大糧食生産國巴西面臨化肥短缺危機,導致其糧食生産、供應和出口不確定性增強,相關風險可能傳導至世界農産品市場。
危局之下,巴西如何保障正常的農業生産、維持産量穩定,事關全球糧食安全。
深受俄烏衝突影響
據巴西農牧業研究所數據,2020年巴西已成為全球大豆的最大生産國和最大出口國、全球玉米的第三大生産國和第二大出口國。此外,巴西還是全球咖啡和糖的最大生産國。憑借強大的糧食生産能力,2021年巴西糧食出口成績斐然,出口價值高達1210億美元。
不過,巴西農業生産對進口化肥的依賴性極強。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進口國之一,約85%的化肥依賴進口,2021年巴西進口了總價約150億美元的4500萬噸化肥,其中從俄羅斯進口900萬噸,約佔其化肥進口總量的20%,而來自白俄羅斯的供應則佔巴西鉀肥進口總量的20%。
作為世界主要化肥生産國之一,俄羅斯的氮肥、磷肥、鉀肥出口量均居全球前列。俄烏衝突升級後,全球化肥供應緊張形勢加劇。白俄羅斯對巴西的化肥出口于3月初暫停,俄羅斯化肥也難以為繼。
財經咨詢機構StoneX Brasil指出,最後一批從俄羅斯駛向巴西的化肥運輸船只載貨量約為55萬噸,其中一半是鉀肥;而最近運達巴西的俄羅斯化肥,多數是在本輪衝突爆發前就已裝船。該機構警告稱,巴西5月和6月的化肥進口量將下滑,下半年可能才是風險暴露期。
巴西農業部近期多次強調,現有化肥庫存可滿足今年10月開始播種的下一季農作物需求,但市場對後續進口受限普遍表示擔憂。巴西農業綜合企業協會主席卡瓦略指出,下半年巴西將面臨化肥短缺問題。
連鎖反應波及面廣
有巴西咨詢機構下調了新年度化肥使用量,稱這將影響新年度作物産量。有農業研究機構指出,巴西正致力于2022/2023年度將當地化肥使用量削減20%。巴西阿爾費納斯聯邦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佛朗哥稱,化肥停供威脅到今年巴西的收成。停止氯化鉀供應還將導致巴西大豆、玉米、甘蔗、咖啡和棉花等需要鉀肥的主要作物産量下降,最終將導致短缺和價格上漲。
目前,供應短缺已導致巴西化肥價格飆漲。有巴西農牧業專家指出,自本輪俄烏衝突爆發至4月中旬,巴西氮肥價格累計上漲70%,鉀肥和磷肥分別上漲了45%和55%。據巴西農業部數據,目前化肥佔巴西農業種植生産成本的40%,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將嚴重影響農産品種植業者的種植意願,並直接推升農産品制造商成本,進而傳導至市場,這將繼續推高巴西本就十分嚴重的通貨膨脹。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巴西3月通脹率環比增長1.62%,是自1994年以來的單月最大漲幅;其中,食物和飲料類以2.42%的漲幅居第二,僅次于能源交通類。媒體咨詢機構Datafolha的一項調查顯示,24%的受訪巴西人表示,近幾個月來他們餐桌上的食物數量少于養活家人所需的量。
巴西農業綜合企業協會主席卡瓦略表示,俄烏衝突下農産品價格上漲,巴西農業企業3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但因生産成本大幅增加,所以利潤率未出現較大變化。
而能源和食品價格不斷上漲,通脹率居高不下,又嚴重影響到市場信心。巴西央行官員此前曾表示5月的加息或將是今年最後一次,貨幣緊縮周期將結束,但現在不少金融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可能不得不繼續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以遏制物價上揚。
多措並舉化解危機
面對嚴峻的形勢,巴西正想方設法突破化肥貿易受到的政治幹擾、物流困難、漲價困擾,以增加進口。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曾在本輪俄烏衝突爆發前夕訪問俄羅斯,其主要目標之一便是商談化肥貿易。4月18日,在會見到訪的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時,博索納羅再次強調化肥供應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巴西外長弗蘭薩也指出,巴方希望世貿組織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維護國際糧食生産供應鏈韌性發揮積極作用。
在3月份美歐提出對俄羅斯化肥進行制裁之際,巴西政府表示堅決反對。時任巴西農業部長克裏斯蒂娜表示,化肥應被排除在受制裁的商品清單之外,禁止俄化肥供應會加劇通脹並威脅糧食安全。克裏斯蒂娜的提議得到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等南美洲國家的支援。
5月5日,巴西農業部長蒙特斯率巴西農業代表團出訪約旦、埃及和摩洛哥,與這三個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商討化肥供應事宜。本次出訪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即尋求約旦的鉀肥、埃及的氮肥、摩洛哥的磷肥。
官方數據顯示,巴西4月份化肥進口額達13億美元,同比增長258%,而每噸價格從去年同期的280美元漲至634.5美元,漲幅逾120%。目前,巴西農業部每天監測採購量和到貨情況,密切關注化肥價格上漲情況。
在出訪前一天,蒙特斯參加了巴西農業部一個主題為“化肥生産及其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的工作會議,強調了在世界糧食生産中的巴西潛力,以及減少對進口化肥依賴的重要性。蒙特斯表示,俄烏衝突導致的化肥危機是巴西減少對進口化肥依賴的機會。他解釋説,政府3月份推出的國家化肥計劃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清晰的願景,“我們在尋找替代方案,以使巴西不像今天那樣依賴他人”。
據一些巴西媒體報道,為減少對進口化肥的依賴,除啟動國家化肥計劃外,巴西政府還正在研究利用養分迴圈及再利用、綠肥、輪作和綜合生産係統等措施,以實現化肥替代。
在巴西農業部工作會議上,蒙特斯直言,“在世界范圍內將發生糧食危機”,而“巴西將承擔更大的責任”。作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巴西的糧食生産和成本控制遭到化肥短缺危機幹擾,無疑將影響到全球農産品供應及其價格,而這一影響可能傳導至巴西糧食産品主要出口國。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巴西大豆的最大買家。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中國從巴西進口了5815.1萬噸大豆,遠超同期從美國進口的3231.2萬噸。眼下這場化肥短缺危機,可能會對巴西大豆生産産生一定影響。
美國農業部一份報告指出,盡管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産量將實現增長,大豆價格以及雷亞爾幣值對大豆種植也有利,但化肥供應短缺或將限制播種面積的擴大。而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則顯示,2022年巴西大豆産量預計減少13.9%,至1.162億噸。
有專家指出,面臨日漸加深的全球糧食安全風險、不確定性上升的海外基質産品供應和價格前景,中國要從多方面入手妥善應對,穩住進口基質産品供應,盡量平抑價格,實現進口來源地多元化,從而保障自身糧食安全。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1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