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後疫情時代,如何將供應鏈變成“共贏鏈”
  新華網 ( 2022-05-30 15:42:01 ) 來源: 《環球》雜志
 

 

這是5月6日拍攝的江蘇省港口集團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港口(無人機照片)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産業鏈充滿了不確定性,已嚴重影響到全球企業的供應鏈健康有序發展。

文/丁浩員 林馨蕊 編輯/黃紅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制造業的轉移,尤其是制造業龍頭企業的轉移影響供應鏈穩定性的問題突出。某一企業的轉移必然影響到上下遊企業的供給或需求,尤其對于客戶集中度高的企業而言,其發展新合作夥伴的能力較弱,速度較慢。一旦與其合作的企業向外轉移,本地企業就極有可能喪失很大一部分便利的供給或需求,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應對供應鏈斷裂的問題,從而産生經營風險。尤其要指出的是,相比大型企業,國內中小企業在面臨供應鏈斷裂危機時,其調整應對的能力也更弱。

  維護供應鏈的穩定至關重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以下措施有助于減緩疫情對供應鏈穩定所帶來的衝擊。

  第一,依托産業園區,打通供應鏈堵點,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的支援力度。

  需要首先考慮疫情爆發直接帶來的生産停滯與物流堵塞問題。中小企業在疫情爆發後難以迅速恢復生産是普遍現象,而在中小企業聚集的産業園區,當地政府更有條件以園區為單位進行人員閉環管理和組織生産,由政府承擔防疫成本來支援中小企業復工復産。另外,産業園能清楚快速地了解園區內企業的生産與物流情況,一旦出現企業上游客戶斷供或者物流中斷,産業園區能迅速上報政府,便于後者更快速有效地落實“一企一策”幫扶政策,且園區自身也能幫助企業協調供應商或第三方物流企業。因此,在疫情衝擊情況下,産業園區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企業脫困和復工復産。

  第二,應對資訊不對稱,提高政府各部門的政策協調能力,保障政府與企業之間資訊的有效對接。

  例如,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並不清楚復工復産條件是什麼,以及如何申請進入復産“白名單”和各種補貼項目。在此,可以利用政務數據融合的優勢,連結政府各部門的相關資訊,通過提高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資訊傳遞效率,把相關政策由對接管理的部門直接傳遞給企業,減少中間層級在傳遞過程中的資訊損耗。

  總之,除了加強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還必須提高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效率。一方面,利用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等擴大政策傳播的有效覆蓋范圍,並打造網上辦理平臺,提高流程便利性。另一方面,保證線上與線下政策推廣、窗口受理相結合。考慮到廣大企業對于資訊接收、理解存在差異,可利用在産業園區與市內主要辦公樓范圍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確保政策有專人推廣,政策專項線下辦理途徑能正常運作。

  第三,加強開放式創新,培育新動能,尋找新增長點。

  企業需要提高供應鏈彈性管理能力,而創新能夠提高企業應對供應鏈危機的韌性。對于內部創新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可以採用開放式創新的方式,即通過技術特許、委外研究、技術合夥、風險投資等合適的商業模式來完成創新活動。創新型企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發展邏輯,一旦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産生供應鏈斷裂危機,就能夠利用技術創新迅速推出新産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尋找到新的市場機會與增長點。

  第四,打造數字化産業鏈,智能驅動,危中尋機。

  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企業能觸及更多新客戶,甚至是海外合作夥伴,以使産業鏈布局變得更加分散合理,進而企業供應鏈彈性提高了,就更能避免生産停擺。此外,數字化産業鏈能夠實現數據的實時傳遞,一旦供應鏈中的企業出現斷供等相關問題,非直接接觸的供應商和客戶也能夠及時了解到問題,提前進行風險預警和做好應對準備,避免“牛鞭效應”在資訊傳遞時造成的扭曲。在供應鏈出現堵塞或斷供時,企業能夠及時根據物流、市場情況調整存貨安排及後續生産計劃,並觸及新的合作夥伴,降低供應鏈堵塞帶來的損害。

  第五,鞏固中國産業體係與産業鏈優勢。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環保標準、人力成本等不斷提高,産業鏈會逐步向其他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正確認識中國成本提高的原因,提高市場機制的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國內産業進入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行銷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更重要的是,避免與全球産業鏈“脫鉤”,維護自身産業鏈安全。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順應區域價值鏈不斷加強這一趨勢,中國應繼續加大力度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主動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推動形成區域價值鏈;同時,積極培育本土企業成為價值鏈的主導者,提高本土産業鏈的完整性與穩定性。

  (丁浩員係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林馨蕊係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1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