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5月6日拍攝的江蘇省港口集團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港口(無人機照片)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産業鏈充滿了不確定性,已嚴重影響到全球企業的供應鏈健康有序發展。
文/丁浩員 林馨蕊 編輯/黃紅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製造業的轉移,尤其是製造業龍頭企業的轉移影響供應鏈穩定性的問題突出。某一企業的轉移必然影響到上下游企業的供給或需求,尤其對於客戶集中度高的企業而言,其發展新合作夥伴的能力較弱,速度較慢。一旦與其合作的企業向外轉移,本地企業就極有可能喪失很大一部分便利的供給或需求,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應對供應鏈斷裂的問題,從而産生經營風險。尤其要指出的是,相比大型企業,國內中小企業在面臨供應鏈斷裂危機時,其調整應對的能力也更弱。
維護供應鏈的穩定至關重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以下措施有助於減緩疫情對供應鏈穩定所帶來的衝擊。
第一,依託産業園區,打通供應鏈堵點,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的支持力度。
需要首先考慮疫情爆發直接帶來的生産停滯與物流堵塞問題。中小企業在疫情爆發後難以迅速恢復生産是普遍現象,而在中小企業聚集的産業園區,當地政府更有條件以園區為單位進行人員閉環管理和組織生産,由政府承擔防疫成本來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産。另外,産業園能清楚快速地了解園區內企業的生産與物流情況,一旦出現企業上游客戶斷供或者物流中斷,産業園區能迅速上報政府,便於後者更快速有效地落實“一企一策”幫扶政策,且園區自身也能幫助企業協調供應商或第三方物流企業。因此,在疫情衝擊情況下,産業園區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企業脫困和復工復産。
第二,應對信息不對稱,提高政府各部門的政策協調能力,保障政府與企業之間信息的有效對接。
例如,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並不清楚復工復産條件是什麼,以及如何申請進入復産“白名單”和各種補貼項目。在此,可以利用政務數據融合的優勢,鏈結政府各部門的相關信息,通過提高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把相關政策由對接管理的部門直接傳遞給企業,減少中間層級在傳遞過程中的信息損耗。
總之,除了加強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還必須提高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效率。一方面,利用網絡媒體、社交&&等擴大政策傳播的有效覆蓋範圍,並打造網上辦理&&,提高流程便利性。另一方面,保證線上與線下政策推廣、窗口受理相結合。考慮到廣大企業對於信息接收、理解存在差異,可利用在産業園區與市內主要辦公樓範圍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確保政策有專人推廣,政策專項線下辦理途徑能正常運行。
第三,加強開放式創新,培育新動能,尋找新增長點。
企業需要提高供應鏈彈性管理能力,而創新能夠提高企業應對供應鏈危機的韌性。對於內部創新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可以採用開放式創新的方式,即通過技術特許、委外研究、技術合夥、風險投資等合適的商業模式來完成創新活動。創新型企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發展邏輯,一旦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産生供應鏈斷裂危機,就能夠利用技術創新迅速推出新産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尋找到新的市場機會與增長點。
第四,打造數字化産業鏈,智能驅動,危中尋機。
通過搭建數字化&&,企業能觸及更多新客戶,甚至是海外合作夥伴,以使産業鏈布局變得更加分散合理,進而企業供應鏈彈性提高了,就更能避免生産停擺。此外,數字化産業鏈能夠實現數據的實時傳遞,一旦供應鏈中的企業出現斷供等相關問題,非直接接觸的供應商和客戶也能夠及時了解到問題,提前進行風險預警和做好應對準備,避免“牛鞭效應”在信息傳遞時造成的扭曲。在供應鏈出現堵塞或斷供時,企業能夠及時根據物流、市場情況調整存貨安排及後續生産計劃,並觸及新的合作夥伴,降低供應鏈堵塞帶來的損害。
第五,鞏固中國産業體系與産業鏈優勢。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環保標準、人力成本等不斷提高,産業鏈會逐步向其他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正確認識中國成本提高的原因,提高市場機制的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國內産業進入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更重要的是,避免與全球産業鏈“脫鉤”,維護自身産業鏈安全。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順應區域價值鏈不斷加強這一趨勢,中國應繼續加大力度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主動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推動形成區域價值鏈;同時,積極培育本土企業成為價值鏈的主導者,提高本土産業鏈的完整性與穩定性。
(丁浩員繫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林馨蕊繫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