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5日,一名男子從韓國首爾一處LG標識前走過
隨着韓國政府將半導體、電池、造船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確定為國家核心技術,韓國在這些領域的對外投資活動需引起足夠關注。
文/馬永健 楊成玉 鄭志強 編輯/馬琼
近年來,韓國對外直接投資日益提速,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所回落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廣泛涉及金融保險業、製造業、房地産業、信息通信業、批發零售業、電力和天然氣供應、採礦業等領域。
韓國企劃財政部不久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韓國對外直接投資758.7億美元,同比增長32.8%,創1968年實施對外直接投資制度以來的新高。
隨着韓國政府將半導體、電池、造船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確定為國家核心技術,韓國在這些領域的對外投資活動需引起足夠關注。
對美投資半導體、電池同發力
根據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的報告,2021年韓國對外投資的第一大經濟體就是美國(275.9億美元)。
由於2021年韓國企業在芯片製造和電池領域加大了對美國的投資力度,同時韓國政府在相關投資領域給予政策傾斜,韓國對美國投資同比增長超過80%。今年是《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生效10周年,總結近幾年韓美雙邊投資的實際經驗和教訓可以發現,韓美在半導體、電池等重大領域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但同時也面臨不小的現實挑戰。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以政府為主導推動産業結構轉型,有意識針對性地推動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壯大。如今,韓國半導體行業在全球産業鏈中不可或缺,尤其是存儲芯片佔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半導體行業已成為韓國的出口主力産業,2021年半導體産品出口額達1280億美元,佔韓國總出口額的兩成。
行業積累的全球競爭優勢,加上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得以三星、SK海力士為代表的半導體企業不斷開疆拓土,加快對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投資步伐。2021年11月,韓國三星電子宣布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建設先進的半導體工廠。有分析認為,新工廠將生産線寬3納米的新一代半導體,以追趕在半導體代工領域領先的&積電。
同時,韓國在電池行業的投資也十分火爆。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共識,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其核心技術成為各國研發的重點。韓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向新能源汽車電池産業投資350億美元,確保其成為全球電池行業的主要力量。
受此激勵,韓國3大電池廠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紛紛加大對電池材料的採購,開發能量密度更高的動力電池,並積極在美國投資建廠。2021年9月,SK On和福特汽車宣布將投資114億美元在美國新建3條電池生産線和福特電動皮卡F-150組裝工廠,加快對電池産業的全方位投資。
有分析指出,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已累計投資150多億美元用來擴大它們在美國的生産能力,這3家韓國企業佔到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産能的1/10左右。
總的來看,2021年韓國企業在半導體、電池領域加大對美投資力度與當年5月韓美首腦會晤的大背景密切相關。以首腦會談為契機,三星、SK、LG、現代汽車這4家韓國企業發布對美總規模為39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涉及半導體、電池、人工智能等,韓美在這些領域的投資合作由此走向縱深。
投資擴張離不開政策支持
韓國企業在半導體、電池行業的投資擴張離不開政府在行業政策、發展戰略上的大力支持。
2021年5月和7月,韓國政府分別發布“K半導體”戰略、“2030年二次電池産業(K-電池)發展戰略”,其願景是到2030年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半導體産業供應鏈,以及成為二次電池領域的世界第一大國,戰略雄心不言自明。
為實現這一願景,韓國將斥資約4500億美元建立集半導體生産、原材料、零部件、設備和尖端設備、設計等為一體的高效産業集群,斥資超過350億美元推動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研發和生産投資。
與此同時,韓國計劃強化核心技術保護和管理,防止技術洩露和技術人才流失。2021年12月,韓國政府公布《全球技術霸權競爭下韓國技術保護戰略》,計劃在現有基礎上大力發展半導體、電池等國家前沿科技戰略技術。
業內預計,今年8月,韓國將實施《增強國家尖端戰略産業競爭力並加強産業保護的特別措施法案》(通稱《半導體特別法》),預計半導體領域的重點技術將被列為國家核心技術,相關領域的管理將更為嚴格,與之配套的稅制、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也將獲得長遠保障。
據韓國企劃財政部透露,根據新修訂的稅法,對半導體、動力電池等領域的研發投資最多可享受50%的稅額抵扣,相關舉措對企業增加研發投資和對外投資具有廣泛的激勵效應。
挑戰重重
即使韓國半導體和電池行業具有較大優勢且有政策加持,這些領域的發展和對外投資擴張也並非一路坦途。
首先,從行業來看,雖然韓國在存儲芯片領域佔據了全球約70%的市場份額,但在非內存領域,韓國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只有5%左右,且半導體行業原材料和機械設備嚴重依賴國際市場。
韓國貿易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韓國半導體及顯示器行業對日本的氟聚酰亞胺、氟化氫這兩類材料的依賴度超過90%,對日本光刻膠材料的依賴度超過40%。儘管韓國政府和企業界正在加大研發力度以降低對日依賴程度,但局面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韓國希望突破行業發展瓶頸,並在10年之內建成完善的半導體高效産業集群和全球最大半導體供應鏈絕非易事。
其次,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半導體行業4大領域(邏輯芯片、存儲器、模擬芯片和分立器件)的競爭格局比較清晰,美國在邏輯芯片和模擬芯片、韓國在存儲器、歐洲在分立器件上分別保持領先地位。此外,中國台灣地區在晶圓代工以及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和設計方面具有全球優勢。
韓國在努力實現2030年願景的進程中,勢必會與美國、歐洲和中國台灣地區爭奪市場份額,以三星、SK海力士為代表的半導體行業面臨強大競爭壓力。
在電池行業,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名中,中國企業佔據6席,累計市場佔有率達48.8%,其中寧德時代以32.6%的市場佔有率位列全球第一。韓國電池三大企業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累計市場佔有率為30.3%,日本企業松下緊隨其後,佔據全球12.2%的市場份額。不難看出,全球電池行業的競爭格局逐漸由中日韓競爭轉變為中韓競爭。
再次,從市場環境來看,韓國國內市場規模不大,因此需要借助海外市場壯大産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韓國在半導體、電池行業發展上的自主權。
2021年9月,美國政府以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跨國半導體企業在45天內交出公司的庫存、訂單和銷售記錄。當年11月,韓國三星電子、SK海力士、現代汽車和起亞的美國法人等均在最後期限到來前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企業的芯片業務信息和半導體供應鏈相關信息。
無獨有偶,今年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赴美投資過程中,均被要求“共享核心技術資料”。如果韓國政府最終認定半導體、電池等相關技術為國家核心技術,根據現行韓國《産業技術保護法》,相關投資活動將遭遇極大阻礙。
而韓國在加大赴美投資的同時,儘管面對來自美國越來越大的壓力,也仍積極同中國開展業務合作。究其原因,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和消費市場,也是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和儲能電池市場。
(馬永健係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副教授;楊成玉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鄭志強係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