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顧客在選購泡麵
4月的曼谷,疫情仍在繼續,這家燈火橙黃的“泡麵餐廳”裏,一桌又一桌來自天南海北的食客,咀嚼着一段又一段酸甜苦辣的生活。
文/《環球》雜誌記者 王騰(發自曼谷) 編輯/馬琼
在這裡,泡麵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藝術。
在泰國曼谷聯合商城的“好面”(Good Noodle)餐廳,一面橙色的泡麵墻上,500包來自亞洲各地的泡麵依次排開,而中國泡麵被擺在了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好面”餐廳的起源,要追溯到一盒來自中國的酸辣粉。
“中國人發明了麵條,我決定發明一家泡麵館”
一年前,47歲的吉他手安坤·翁庫祖收到一名中國朋友的禮物。
“我起初以為是一盒冰淇淋,沒想到打開包裝竟是一盒酸辣粉。”安坤説,之前只知道泰國泡麵種類繁多,沒想到中國泡麵的風味竟然如此獨特。
一次味蕾與中國泡麵的邂逅,讓安坤突發奇想,如果將世界各地的泡麵匯集在一起,會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安坤説:“中國人發明了麵條,我決定發明一家泡麵館。”
23歲那年,安坤遠赴英國學習音樂,回到泰國後他成為了一名吉他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他的演出大幅減少,但卻也讓他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3個月的時間裏,我幾乎每天線下品嘗各國泡麵,線上&&商家批量採購。”安坤笑稱,那段時間自己或許是全泰國吃泡麵最多的人。
經過多番研究比較,安坤最終決定引進亞洲15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種泡麵。“尤其主打中日韓泡麵。”安坤説,亞洲泡麵是泡麵的代表,韓國泡麵設計新穎,日本泡麵味道濃烈,中國泡麵湯最好喝,這三國的泡麵是他的首選。
努力引進泡麵的同時,安坤也在積極尋找店面。2021年正值泰國疫情爆發,曼谷的商業活動停擺數月,商家紛紛退租歇業,而安坤卻頂着壓力租下曼谷聯合商城300平方米的店面。安坤説:“聯合商城經常舉辦演唱會和藝術展,是一家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的商場,這和‘好面’餐廳的目標群體十分吻合。”
憶及創業之初,安坤感慨良多,“那時我也遭到很多質疑,身邊的人會問:‘餐廳賣便宜的泡麵如何盈利?疫情期間你開餐廳能生存下去嗎?’”但安坤認為,泰國的飲食文化,比較傾向於快餐,尤其是年輕人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烹飪上,並且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他相信一家匯集各國風味的泡麵餐廳,即使在疫情之下也會有市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10月8日,經過精心裝修的“好面”餐廳迎來了開業日。安坤説“那是我們故事開始的第一天”,因為就是從那時起,天南地北的泡麵漂洋過海,在這裡化作了一碗碗熱騰騰的人間煙火。
“好面”火了
僅僅開業1個月,“好面”餐廳裏顧客已熙來攘往。安坤説:“趕上飯點,有時煮麵機前會排起長隊,工作人員不得不幫顧客人工煮麵。”
46歲的素薇帕經常帶着一家人來“好面”用餐,對她來説,“方便”是“好面”餐廳的關鍵詞。“我偶爾也會在家煮麵,但在這裡可以直接用煮麵機,一家人也不用刷碗。”素薇帕説。
比起用餐本身,溫暖的燈光、靚麗的裝飾、一整面墻的各國泡麵,似乎更加吸引年輕顧客的目光。19歲的柯武坎是聯合商城附近泰國農業大學的學生,用餐過後,她正忙着和同學在泡麵墻前自拍。柯武坎説,“好面”餐廳已經成為泰國的網紅店,在社交媒體上人們稱之為“曼谷的泡麵藝術館”。
“‘好面’餐廳的設計非常用心。”安坤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泡麵墻的橙色,取自泰國冬陰功湯的顏色,而墻上的“裸面”(用透明塑料盒包裝面餅及配料)展示,是為了讓顧客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選擇的泡麵。
隨着“好面”餐廳口碑不斷積累,吸納顧客意見不斷完善“好面”,成為安坤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比如顧客反映,只吃泡麵太單調,我們就新增了澆頭區。”安坤口中的澆頭區,位於餐廳一角,包含泡菜、豆腐、芝士等在內的30多種澆頭一字排開,供顧客自由選擇。
“溫泉蛋是我最愛的澆頭。”安坤邊説邊將一枚雞蛋敲入泡麵。他告訴記者,“好面”餐廳至今剛滿半歲,還有很多方面亟待改善。在安坤眼裏,成功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日拱一卒,最終達到完美。
談及“好面”餐廳的未來,安坤忍不住摩拳擦掌。他説“好面”的目標不只是創造更多收入,而且要更加新奇、更加豐富。安坤的新計劃正在醞釀中,他對記者賣了關子,“等你下次再來時,進店第一句話一定是‘哇’。”
舌尖上的鄉愁
7歲的勇揚雲踮起腳尖,從貨架上取下一包奶酪味的韓國泡麵,遞到同行的哥哥手上,這是兄弟倆第三次來到“好面”餐廳。勇揚雲説:“父母有時不在家,我們就會跑出來吃快餐。”他邊説邊看著一旁的哥哥為他煮麵。
談及喜歡“好面”餐廳的原因,勇揚雲説:“因為這裡有很多國家的泡麵,每一種味道都很獨特,我想把所有味道都嘗一遍。”而站在一旁的哥哥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遠行了,“來‘好面’餐廳吃外國泡麵,就當是嘴巴出國了。”
而對於25歲的中國顧客林佩佩來説,“好面”餐廳拉近了他鄉與故鄉的距離。
15歲那年,林佩佩跟隨家人從中國廣東移居泰國,輾轉於馬哈沙拉堪府和孔敬府求學,又在大學畢業後來到曼谷工作。“離開家鄉整整10年了。”林佩佩説,因為疫情阻隔,上次回國還是3年前。
對故鄉的思念從心頭涌向舌頭,在當地新聞上看到“好面”餐廳開業的消息後,林佩佩迫不及待來此“探店”。當她看到堆滿貨架的各式中國泡麵,不由得大呼過癮。林佩佩説她最喜歡海鮮拉麵,因為“那是家的味道”。
鄉愁是味覺上的思念,酸甜苦辣留在舌尖,也藏在心底。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食物是回憶裏的支點,串起游子生活的軌跡。
44歲的出租車司機松蓬則是“好面”餐廳的常客,他熟練地在標價6泰銖(約合1.2元人民幣)的貨架上,拿起一小包冬陰功湯味泡麵,凈含量75克,沒有蔬菜包,也沒有佐餐澆頭。
付款,倒水,煮麵。
松蓬卸下一身疲憊,開始狼吞虎咽。在他身旁,一大盒中國“自嗨鍋”(自熱方便火鍋)格外惹眼。他指着身邊的“高端泡麵”説,這是買給兒子的,讓他嘗嘗中國泡麵。
疫情籠罩下的泰國,游客數量已不復當年,松蓬的出租車生意也日漸冷清。他説自己的收入比疫情前少了3成,但物價卻越來越高,“去年公司已經在閒置的出租車頂種菜了。”
語畢,松蓬端起桌上的面盒,將剩下的麵湯一飲而盡。舒展開緊鎖的眉頭,他對記者説,要回家給孩子煮麵了。
4月的曼谷,疫情仍在繼續,這家燈火橙黃的面館裏,一桌又一桌來自天南海北的食客,咀嚼着一段又一段酸甜苦辣的生活。一碗熱騰騰的泡麵裏,隱藏着些許不期而遇的安慰,生活的重軛下,唯有“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來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