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義線書店街內的“人生100本必讀的書”圖書館雕塑
誰能想到,如今這個憑文化趣味集納人氣,成為首爾旅行“網紅打卡點”的書店街和與之緊密依傍的森林公園,在2016年以前,還是一個仿佛凝固在舊時光裏的地方,只伴着一段廢棄的鐵路。
文/藺桃 編輯/胡艷芬
仲春四月,首爾街頭的櫻花已落盡,枝頭綠意蔥蘢。
走出地鐵站,穿過溢滿紫丁香芬芳的小路,來到京義線書店街入口,眼前豎立着一個大大的“書”字形雕塑。一路向前,便看見10個車廂式樣的書店及文創空間。各種頗具創意的建築、雕塑和裝置就掩映在綠樹繁陰下。
書店街兩側是特色餐廳、咖啡館、藝術空間。人們坐在一樓庭院或樓上的落地窗旁,一邊聊天,一邊望著樓下休閒的人群。誰能想到,如今這個憑文化趣味集納人氣,成為首爾旅行“網紅打卡點”的書店街和與之緊密依傍的森林公園,在2016年以前,還是一個仿佛凝固在舊時光裏的地方,只伴着一段廢棄的鐵路。
如今嶄新的景象,都源於一個城市“再生項目”。
車廂式書店,小而豐富
今年1月,我第一次到訪京義線書店街,只是把這裡當作弘大的一個“網紅打卡點”,自己都不曾想到,來過一次後就想著一定要再來。弘大,是首爾市弘益大學區域的簡稱,因為這裡有豐富多彩的都市藝術、獨立音樂文化、本土設計店和一些與文娛相關的俱樂部、機構,因此成為了大學生、年輕人和外國人喜歡聚集的地方,也是國內外游客到首爾後必逛的區域之一。
首次造訪這裡,正是凜凜冬日,草木凋零,筆者一行幾個人為避寒躲進一家車廂書店。這個名為“未來散步”的電子書書店寬約3米,縱深約15米。與工作人員打過招呼,我便開始在其間自由探索。一側靠墻的桌上,擺着2&平板電腦。隨手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掃描封面或封面上的某個具體圖畫,這本書內的三維虛擬影像便投射在現實的書面上,聲音和字幕也會隨之播放出來。這是一種使用增強現實(AR)技術,把技術和藝術結合在一起的智能圖書,這或許就是人類閱讀的未來狀態吧。
在對面一側高高的書桌上,擺放着兩台正在播放繪本的電腦。筆者的女兒跟着畫面中跳動的英文,讀完了一本韓國志異繪本《成為鬼怪隊長的私塾先生》。
走進另一家名為“兒童散步”的主題書店,就像進入了一個異想世界,店內從地面到空中,各種木制、布制、金屬制的卡通、動物形象瞬間將我震撼。各種版本的《小王子》《愛麗絲夢游仙境》展示在桌面上,我還領到兩個免費的迷你木制陀螺,可以在上面隨意創作繪畫。
除了有電子書和童書書店,整條京義線書店街上還有旅行、人文、藝術類主題書店,以及創意工作坊、特別出版和展示藝廊等等。
在“創意散步”空間,用剪紙製作的紙花相框,用廢舊雜誌等二手材料製作的拼貼畫,以及用缺頁或被遺棄的繪本改裝成的立體活頁書等吸引了我。這樣的工作坊,每隔一陣子會舉辦一次活動,需要提前在網站預約報名。
所有的空間都名為“散步”,便是希望來此的人們,能夠享受散步般閒適的體驗和心情。
廢舊鐵路線的重生
100多年前的韓國人可能很難想象,閒適、散步這樣的詞會與京義線&&在一起。
京義線是一段鐵路線。1904~1906年,意圖經過朝鮮半島進攻中國的日本侵略者,在當時的大韓帝國,興建了這條以帝國京城(如今的首爾)為起點,通往中朝邊境鴨綠江南岸新義州的鐵路線。鐵路縱向聯通朝鮮半島南北,大量物資、資源和人力通過這條鐵路,不斷往來於朝鮮半島與東亞大陸。可以説,京義線是大韓帝國時期最繁忙的鐵路線。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結束了其在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此時的京義線,在半島南部只保留了首爾市龍山站到京畿道坡州市都羅山站之間的這一段。雖然仍在使用,但其運力和地位都不復當初。
進入21世紀,隨着首爾市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擴張后帶動了西北郊衛星城的崛起。韓國建設交通部計劃把京義線舊有的單線鐵路改為復線,並電氣化,同時把部分路段拉直。從加佐站到孝昌站的這段鐵路,最終建成了地下鐵;仍然留在地面的鐵軌和空間,則位於首爾市中心的麻浦區和楊山區,只是一度處於廢棄狀態。2014年,地鐵段的施工完成後,首爾市政府便計劃把這段廢棄的京義線的地表空間,改建成公園。
這項“都市再生”工程歷經兩年才完工,改建而成的京義線林道公園從麻浦區延南洞一直延伸到龍山區的孝昌洞,全長6.3公里。公園的不同區段栽種了不同品種的樹木,營造出風格不一的氛圍。短短150米的鹽裏洞區段,兩側種植了筆直高聳的水杉和櫸樹,形成了一段浪漫的綠樹隧道;在時尚氣息更濃的延南洞地段,兩側開有各色小型咖啡館和餐廳,周邊綠樹如蓋,綠草如茵,讓人不由得聯想起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中央公園,這段長1268米的公園,也因此被稱為“延央公園”。
位於弘益大學附近、連接“延央公園”的另一個區段,便是那條以書店為主題的街道。書店街全長250米,起點在弘益大學地鐵站6號出口。因為京義線書店街所在的麻浦區擁有首爾最多的出版公司,政府和設計者便因地制宜,發揮當地特色,打造創意書店,來推動當地出版業再發展,同時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開啟閱讀之旅。
整個書店街就像一本打開的書,不只是每個車廂書店各有主題,戶外空間也會不斷更換雕塑和裝置藝術,還時常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向“閱讀”它的市民、游客展示它值得被不斷挖掘、品味的內容。
舊鐵軌變身複合文化空間
如今,從弘大這片年輕人的聚集地,已走出了許多獨立樂隊和各種風格的音樂家。早在2014年京義線書店街改造前,這裡荒蕪、雜亂的氛圍,就吸引了許多藝術家駐留。而在書店街建造完成後,車廂書店和創意工作坊內不僅可以舉辦出版和閱讀相關的活動,還留足了空間給其他的藝術形式。在車廂書店的屋頂或近旁,人們的目光總是會和一些或憨態可掬或先鋒味十足的雕塑不期而遇。
假如你在鄰近的延央公園游玩,只要再多走幾步,就能進入周邊的大自然,如果時間湊巧,還能順帶參加這裡的文化活動。
書店街的戶外開闢有多個空間,可以舉辦戶外音樂會。其中一個是打造成復古風格的書店街鐵路站&。鐵路小站被改造成了薄荷綠色,兩側是保留下來的單線鐵軌,站&&央放着幾把木椅供游人休憩。新冠肺炎疫情前,音樂人拿把吉他坐在站&邊就能舉辦一個小型音樂會;作家坐在長椅上,就能開一個小型新書發布會或讀者見面會;粉絲們坐在鐵軌邊,就可以分享音樂和文學。
這裡一年到頭有數不清的各類展覽、講座。僅在2016年的11~12月,就吸引了近12萬人次來訪。受疫情影響,這兩年類似的聚集活動被取消了,但中秋賞月散步這類活動,還是吸引着許多市民前來。
在京義線書店街和林道公園的交界處,曾有一個名為Dongjin的傳統市場。隨着大型商超的興起,擁有眾多小商鋪的傳統市場門庭冷落,最終淪為附近商店共同使用的倉庫。書店街改造完後,更多的年輕藝術家聚集在了這片充滿人文和自然風景的區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跳蚤市場,每週五到周日的下午,這些年輕人來此地售賣手工藝術品,讓這裡又重新找回了小生意的氣息。
(作者係作家、旅韓華人)
來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