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位于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塞爾維亞前進黨總部講話
外交方面,前進黨政府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其“平衡外交”戰略遭遇的挑戰愈來愈大。
文/徐剛 編輯/吳美娜
今年4月,塞爾維亞同時舉行總統、議會和地方“三合一選舉”。前進黨主席、現總統武契奇在首輪選舉中獲勝,蟬聯總統;以前進黨為首的黨派聯盟(簡稱前進黨聯盟)在議會選舉中雖未獲得過半議席,但仍為第一大黨,實現自2012年以來的五連勝;前進黨在地方選舉中總體表現不俗,但在首都市政選舉中未獲過半議席。
可以判斷,雖然前進黨沒能在“三合一選舉”中均實現壓倒性勝利,但仍是最大贏家。前進黨聯盟順利組閣問題不大,但受復雜的地區乃至國際時局影響,其未來執政壓力和挑戰將顯著增多。
武契奇及前進黨獲勝原因
武契奇帶領前進黨在“三合一選舉”中獲勝,基本反映了塞爾維亞當下基本國情。
從2012年當選前進黨主席、2014年出任總理到2017年就職總統,武契奇充分展現出勤奮、睿智、廉潔的正面形象,在涉及國家利益的原則問題上毫不妥協,也能從容應對一些批評與質疑。正如其在選舉中所言,一切須用事實説話,以實際行動證明。本屆政府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上均取得較好效果,得到民眾認可。
2021年,盡管受到疫情衝擊,塞爾維亞經濟仍取得7.4%的高增長率,連續兩年增速位居歐洲國家前列。在經濟發展上,塞爾維亞長期視克羅地亞為趕超“目標”。武契奇在選前高調稱:10年前前進黨上臺時塞爾維亞國內生産總值比克羅地亞少100億歐元,現在基本持平,實現了塞爾維亞人的夢想。塞許多地方的城市面貌也煥然一新。
外交領域的成就也為武契奇及其執政聯盟加分不少。武契奇積極推動“開放巴爾幹”“西巴爾幹經濟區”等倡議,在應對“入盟延遲”的同時強化與周邊國家關係。塞爾維亞政府靈活運用多元平衡外交政策,積極發展與歐美關係的同時,加強同中國、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關係。2021年10月,塞爾維亞當局高調舉辦“不結盟運動成立60周年高級別會議”。
維護內政成本顯著增大
“武契奇一個人的勝利”,是一些輿論對2020年塞爾維亞議會選舉的評價。本次選舉更加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點。前進黨聯盟如何與執政夥伴協調,特別是對單獨參選但表現不俗的社會黨聯盟給予符合兩者期望的安排值得觀察。
在地方選舉中,執政聯盟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及礦業重鎮博爾遭遇反對派的強烈衝擊。反對派並不承認當前的選舉結果,不斷呼吁年底進行重新選舉,這將為新政府制造不少麻煩。
2018年底以來,美西方勢力主導的塞爾維亞反對派頻頻尋釁滋事,定期組織“五百萬分之一”抗議集會幹擾政治秩序。2020年議會選舉結束後不久,反對派以當局疫情限制措施不合理為由組織塞爾維亞近十年來規模最大、後果最為嚴重的係列暴力抗議行動,表達對選舉結果的不滿,目的是推翻武契奇政權、引發內亂。
種種壓力下,前進黨維持執政聯盟的穩定並與反對派“和諧共處”的挑戰的確不小。同時,如何兌現競選承諾,使塞爾維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更大成就,特別是實現2019年底提出的“塞爾維亞2025綱領”目標,也是前進黨政府面臨的一大考驗。
外交挑戰陡然升級
外交方面,前進黨政府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其“平衡外交”戰略遭遇的挑戰愈來愈大。
2014年以來,塞爾維亞堅定奉行反對制裁俄羅斯的立場。但是,當前相關問題的復雜性,嚴重加劇了塞爾維亞當局的決策難度。俄烏衝突2月底升級後,武契奇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在最後的政府表態中作出了“支援烏克蘭獨立主權完整但不會參與對俄制裁”的平衡選擇。用武契奇的話説,這一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負責任的並著眼于未來的”。
作為唯一未參與制裁俄羅斯的歐洲國家,塞爾維亞遭遇的壓力可想而知,歐盟機構和一些歐洲國家反覆“敦促”其奉行與歐盟一致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雖然塞爾維亞在後來聯合國三次涉俄表決中都選擇了“反俄”,表現出“讓步”姿態,但其根本立場依然未變。
在持續遭遇針對塞爾維亞航空公司客機的“虛假炸彈”威脅的情形下,塞爾維亞仍然是歐洲唯一堅持保持與俄羅斯通航的國家。此外,塞爾維亞在北約轟炸南聯盟23周年之際譴責美西方的侵略行徑,一定程度上也在“聲援”俄羅斯。
與在2020年選舉中未過多闡釋其外交政策不同,本次競選中武契奇在強調“歐美俄中四支點外交”這個基本面的同時,突出強調不能忘記“老朋友”,特別是俄羅斯、中國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從塞爾維亞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看,加速“入盟”仍是其首要目標。隨著俄烏衝突的演進,塞爾維亞新政府如何持續巧妙掌握相關平衡並實現目標充滿看點。
科索沃問題既是塞爾維亞內政也是其外交的重點。塞科對話雖已重啟,但前景難料。2021年以來,雙方在歐盟協調下進行的兩輪領導人對話幾無進展,科索沃地位問題以及科北部塞族自治機構自治權等核心議題未有突破,專家級談判也主要圍繞失蹤人口方面展開。2021年9月“邊境車牌新規”事件引發的衝突使塞科關係一度緊張,直到今天這一事件也沒有得到解決。
俄烏衝突的升級再度將科索沃問題推向風口浪尖。在4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的科索沃問題會議上,科索沃自治當局稱塞爾維亞為俄在巴爾幹的衛星國,塞爾維亞則指科索沃自治當局為大民族主義者。
俄羅斯總統普京4月26日在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會晤中將科索沃與烏東地區類比的言論,使塞爾維亞的立場變得“被動”。雖然武契奇理解這是普京基于俄烏衝突本身和俄羅斯利益的表述,但這一“類比”的確給塞爾維亞執政當局帶來了“麻煩”,科索沃問題將是塞爾維亞接下來一段時間裏最重要的議題。
與此相關,5月初,武契奇將蟬聯總統後的首次出訪安排在德國用意很深。在柏林,武契奇不僅同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外長貝爾伯克、歐盟西巴爾幹事務特別代表萊恰克進行了會談,還舉行了塞科對話重啟後第三次也是俄烏衝突2月底升級後首次塞科領導人會晤。盡管“相互承認”問題一如既往地擱淺,但雙方致力于推進關係正常化的主張沒有改變。武契奇強調,雖然對話十分困難,但德國方面對于塞科關係特別是塞爾維亞利益的關切至關重要。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0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