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簽署的有關遏制阿片類藥物濫用的備忘錄
大英博物館停止與賽克勒家族的贊助協議,也許預示了一個方向:金錢與道德,只能選擇一個。
文/《環球》雜誌記者 樂艷娜 編輯/姚依娜
對於大英博物館來説,這絕對是其成立以來最為艱難的決定之一。
3月25日,該博物館宣布,將把賽克勒(Sackler)家族的冠名從其所贊助的展廳等空間中移除,原因是其助長阿片類藥物的濫用。這是大英博物館首次就選擇贊助方採取明確的道德立場。
大英博物館在新聞發布會上&&,該決定是博物館與雷蒙德和貝弗利·賽克勒基金會所達成的“共同協議”。但賽克勒的名字,將繼續保留在大英博物館大中庭的捐贈者名單上,因為博物館“始終認為我們的每一位捐贈者都是重要的夥伴”。雷蒙德和貝弗利·賽克勒基金會對大英博物館的支持已超過30年,20世紀90年代至2013年對大英博物館提供了多次捐贈。
大英博物館是移除賽克勒冠名的知名藝術機構名單上的最新成員。在這張名單上,盧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大都會”)、位於倫敦的蛇形畫廊和泰特博物館群等赫然在列,而以英國國家美術館為代表的一些藝術機構,已宣布正在進行“不斷審查”,以決定是否也要加入這個名單。
作為向公眾提供知識、教育的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到底應該接受哪種資金來源的支持?在贊助方與社會道德相悖時應該採取何種舉措?是否需要對贊助方進行定期評估?賽克勒家族藥物醜聞曝光以來,這些問題一次又一次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思考。
“現代版洛克菲勒家族”?
“我像一個生物學家一樣收藏。要想真正了解一種文明或一個社會,必須擁有足夠的主體材料。如果只看畢加索和亨利·莫爾的作品,是不能了解20世紀的藝術的。”阿瑟·賽克勒在談起自己收藏藝術品的初衷時,曾經這樣説過。
這位先後在神經內分泌學、精神病學和試驗藥物學等領域發表140余篇論文的醫學博士,與另兩位家族成員通過進口和出售鎮靜安眠藥“安定”而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美國商業巨鱷,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品大收藏家。他從20世紀40年代起開始收藏美國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之後轉而關注前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繼而收藏法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作品,並於20世紀50年代將收藏擴展到近東和遠東的古董。
熱衷收藏的阿瑟被許多人稱為“現代美第奇”,他對美國、英國、法國知名博物館和藝術機構的捐贈,使得其家族之名被明顯鐫刻在一些人們必須到訪的著名展廳大門之上。比如在大都會,賽克勒展廳裏矗立的,是所有到訪者都想看到的曾位於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丹鐸神廟。賽克勒家族希望,自己能作為樂善好施的慈善家被載入美國史冊,成為《紐約人》雜誌所描述的“現代版洛克菲勒家族”。
但從2018年起,這些展廳吸引了完全不同的一類游客——抗議者。在大都會賽克勒展廳,由藝術家南·戈爾丁帶領的100多名示威者在地板上“挺屍”抗議,並向神廟旁的水池投擲藥瓶,高呼“賽克勒説謊,公眾陪葬”;2019年初,又有抗議者在展廳門前展開寫有“刪除他們的名字”“每天200人死亡”等字樣的橫幅。
200人,指的是服用阿片類藥物的死亡人數。作為賽克勒家族所屬普渡制藥公司最成功的産品,鎮痛藥奧施康定被認為是阿片類藥物成癮的罪魁禍首。早在2007年,普渡制藥公司及其3名高管就因對奧施康定過度宣傳而被罰款6.35億美元,而公司背後的賽克勒家族10多年裏卻毫發無損。
直到2019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成為全美首個起訴賽克勒家族的聯邦州。被起訴的是普渡制藥前董事長理查德·賽克勒及其父雷蒙德、叔叔莫蒂默和阿瑟,此外還有理查德年邁的母親貝弗莉以及另外6名家族成員、9名經理和普渡制藥公司。波士頓法院公布了長達275頁的訴訟備忘錄,其中寫道:“阿片類藥物成癮大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個家族的8名成員作出的決定。”
訴訟書稱,賽克勒家族借助其私人控股公司和“一個非法欺騙網絡”,在明知其成癮風險的情況下,仍大肆向醫生和患者推銷他們利潤豐厚的暢銷藥奧施康定,掩蓋成癮風險,將責任推卸給成癮者並向醫生施壓,給病人開出劑量越來越高的藥物,以賺取更多的錢。
訴訟一出,有抗議者甚至前往賽克勒家族的豪華莊園示威。為了安全,莊園不得不設置路障。與此同時,以大都會為代表的全球知名文化機構,開始重新評估其接受捐贈的政策。
“這是黑錢”
阿片類藥物包括可卡因、美沙酮、嗎啡等,主要用於治療疼痛,但反復使用易使人成癮,出現噁心、焦慮、失眠等症狀。
2017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因阿片類藥物上癮和濫用危機嚴重,美國正式進入全國公共衞生緊急狀態。特朗普&&,阿片類藥物濫用正肆虐美國,是本國歷史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最嚴重的藥物危機。這不僅是“國家的恥辱”,也是“人類的悲劇”。
時任美國衞生部代理部長埃裏克·哈根在隨後的新聞簡報會上&&,“阿片危機”已經對美國社會造成嚴重威脅,每天平均導致175人死亡,“這意味着就在這場簡報會的時間裏,會有7名美國人因阿片死去。”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有超過3.3萬人死於濫用阿片類藥物。每天,超過140名美國人死於服藥過量,其中91%的死者生前濫用阿片類藥物。知名歌手邁克爾·傑克遜的去世,就有人懷疑是其私人醫生為其開過或注射強力止痛藥杜冷丁和奧施康定所致。
奧施康定由普渡制藥於1996年生産上市,其廣告展現了兩隻藥物量杯,分別寫着“早8點”和“晚8點”,廣告詞是“輕鬆緩解24小時疼痛”。相比其他僅能持續4~6小時止痛效果的同類藥品,奧施康定一經推出就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止痛藥。普渡制藥在宣傳時並沒有指出該藥品的成癮性,但人們逐漸發現,服用它不僅會上癮,甚至可以直接替代毒品。《紐約時報》報道,將奧施康定碾成粉末後用鼻子吸入或用針注射,會令人産生像服食海洛因一樣的感覺。
而奧施康定當年為何會輕易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審批,多年後據美媒報道,在批准了這一上市申請後,其主審官從FDA離職,並在一年的過渡期結束後以高薪入職普渡制藥。
奧施康定上市後,普渡制藥招募了上千名醫藥銷售代表負責銷售。他們在入職時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包括如何向醫生介紹奧施康定(標準答案:這是一款患者應優先考慮並持續服用的止痛藥),如何回答醫生關於奧施康定成癮的問題(標準答案:少於1%的患者對奧施康定上癮),以及如何向醫生贈送免費的奧施康定藥品,等等。
普渡制藥對於奧施康定成癮的錯誤宣傳,導致許多人在上癮後沒有及時得到有效幫助,進而陷入海洛因、芬太尼等更烈性的毒品成癮問題中。針對賽克勒家族的訴訟開始後,揭露奧施康定營銷手段的劇集《成癮劑量》(Dopesick)2021年在美國播出,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自上市後,奧施康定僅用了6年就達到了28億美元的總銷售額;到2017年,這個數字累計到了驚人的350億美元。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布蘭代斯大學阿片類藥物政策研究聯席主任安德魯·科洛德尼對媒體&&,“這是黑錢。我希望那些接受賽克勒捐贈資助的機構開始審視這個問題。”
金錢與道德二選一?
其實,公眾呼籲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重新審視其捐贈政策,這已不是第一次。英國石油公司(BP)的捐贈就廣受爭議。2011~2016年間,該公司為大英博物館、泰特現代美術館、英國國家肖像館和英國皇家歌劇院共提供了超過15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2015年,環保人士在大英博物館上演“快閃”,身着黑衣,撐着黑傘,在博物館裏邊走邊唱,並在大廳列隊站出英文“NO”字樣,還有一些示威者舉着“停用石油”“拒絕英國石油公司新協議”等標語。
一年後,BP與大英博物館贊助合同即將到期,近百位科學家、學者、藝術家和演員共同向即將上任的新館長費舍爾發出呼籲,希望其結束這一贊助合作關係。
呼籲信寫道,“氣候問題已經嚴重波及世界,希望像大英博物館這樣的重要機構能夠參與進來……BP的商業計劃有悖於可持續氣候發展,並利用其影響力反對有效的氣候政策。接受BP贊助是對其行為的縱容,繼續接受這種不道德的贊助會嚴重損害大英博物館的聲譽,是堅定地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實際上,泰特現代美術館也正是在不斷高漲的抗議和批評中,結束了和BP長達26年的贊助合作。我們敦促費舍爾博士像泰特那樣不再續簽合約,尋求與博物館的價值觀和可持續的未來相符的資金支持。”
但費舍爾並未對此有所回應。2020年初,在BP的贊助下,大英博物館“特洛伊:神話與現實”主題展覽開幕。當年2月7日,環保組織成員聚集在博物館門前,將一座巨型木馬推入了廣場,另有超過60名示威者聚集在博物館中庭,將石膏覆蓋在自己身上模仿雕塑進行抗議。抗議活動持續了50個小時,共有約1500人參與。
費舍爾對此作出回應:“博物館屬於公共場所,人們可以在此辯論,我們也尊重他人表達觀點的權利。我們與大家一樣,都為正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而感到擔憂,並通過舉辦重要展覽和活動來面對這一問題。”他還&&,“大英博物館為無數人提供了接觸人類歷史文化的絕佳機會,但外部的支持和贊助也必不可少。將這一機會從人們手中奪走,並不是解決氣候問題的好辦法。”
2022年初,英國國家肖像館宣布,在2022年12月合同到期後,將不再與BP續簽合同,這標誌着BP結束了對這一博物館長達30年的贊助。而大英博物館停止與賽克勒家族的贊助協議,也許預示了一個方向:金錢與道德,只能選擇一個。
來源:2022年4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8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