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全球難解,對“她”的暴力
  新華網 ( 2022-04-15 06:48:39 ) 來源: 《環球》雜志
 

 

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博茲克爾(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5屆會議開幕式上致辭

    在一個家庭中,妻子是否遭遇家暴,更多地取決于丈夫的性別意識,而並非妻子掌握的資源和權力多寡。

文/《環球》雜志記者 胡艷芬 編輯/樂艷娜

  在全世界范圍內,針對女性的家庭暴力有多普遍、多嚴重?答案可以從一份2月新出爐的報告中找到。這份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多家國際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15歲至49歲的女性人群中,有超過1/4(27%)的人,曾遭受過親密伴侶的身體或性暴力。

  這可能是近年來調查面最廣、跨越時間最長的一次研究——調查針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萬名女性,收集了從2000年到2018年開展的366項統計數據,同時還參考了約176萬名女性的回答。

  早在十余年前,聯合國在名為《世界婦女》的報告中就提出,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是全球性的頑固問題。面對持續“驚人”的調查數據,世衛組織也曾反覆表示,家庭暴力仍是一個全球難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沒有覆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新情況,而來自全球多國的調查、統計顯示,疫情加劇了針對女性的家庭暴力,且使求助環境變得更為惡劣。

她們為什麼不離開?

  當得知一名女性長期遭受其伴侶的毆打、虐待時,很多人會問“她為什麼不逃走?”“為什麼不離婚?”“為什麼不求助?”……

  答案並不簡單。

  首先,施暴者通過控制手段,使受害女性處于“圍困狀態”。倫敦大學城市法學院高級講師卡桑德拉·維納説,施虐方起初會以各種方式討好受害人,以取得她的信任。然後會讓受害者感到害怕——他們通常,但並不僅僅是通過身體威脅或性暴力的方式,使受害者感到恐懼。

  研究顯示,施暴者通過限制受害人接觸朋友和家人,以及斷絕她們的經濟來源、限制她們出門等手段來對她們進行控制。這樣,他們就讓受害人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同時讓她們更難以反抗。而受害人則會不斷地感到焦慮、恐懼,以致更無信心改變自己的處境,以避免恐怖結果的發生——心理學家將這種心理機制稱為“圍困心理”。

  更何況,即使衝破心理的牢籠,暫時逃離家庭,也並不能終止施暴者的控制行為。維納説,“研究表明,離開實際上是有危險的。控制還會繼續,從原來的試圖讓受害人不離開,轉變成試圖摧毀她們。”

  其次,受害者因為經濟原因或者為了孩子,而選擇放棄抗爭。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社會工作高級講師米凱拉·羅傑斯説,對有孩子的受害女性而言,經濟虐待往往使她們缺乏自信心,而且不知道該如何養活自己和孩子。逃離家庭不僅意味著失去原有的經濟保障,也將令孩子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家、學校和朋友,從而使受害女性倍感內疚。而如果不帶走孩子,受害女性就需要經常返回原居地,看望或接送孩子,這就意味著她們不得不經常被迫面對施虐者。

  來自中國的研究發現,那些在家庭裏收入更高、社會地位更優越的女性,同樣難逃家暴。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性別與家庭社會學研究室主任馬春華表示,“如果女性對家庭的經濟貢獻超過丈夫,夫妻間的地位相對于傳統性別模式出現倒置,女性遭遇暴力的可能性有時反而會增加。比如我們之前對‘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妻子擁有絕對資源,對于她是否會遭受家庭暴力沒有顯著影響。”馬春華進一步表示,在一個家庭中,妻子是否遭遇家暴,更多地取決于丈夫的性別意識,而並非妻子掌握的資源和權力多寡。

  再次,受害女性出于羞恥感而隱瞞家暴內情。英國布裏斯托大學致力于研究創傷和弱勢群體的研究員艾利森·格雷戈裏表示,許多受害者對她們所經歷的家暴感到尷尬或羞恥。她們可能擔心,一旦結束這種虐待關係,就會被外人發現,她們的自尊心將被碾壓,不得不面對外界的評頭論足,甚至遭遇歧視和區別對待。

  格雷戈裏説,“研究還顯示,受害者還特別擔心令父母失望。而且,結束虐待關係意味著她們必須直面自己的經歷,而這一切同樣會帶來痛苦。”

  最後,不得不説到“愛”這個原因。格雷戈裏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社會學主任桑德拉·沃克萊特經過研究發現:愛,可能是人們留在家暴關係中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重要原因,它可以解釋為什麼受害人不離開,或是離開後又返回。

  對2021年一項主題為“我為什麼留下”的推特調查活動的讀者反饋進行分析後,人們發現,人類的情感非常復雜,社交媒體的評論對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影響很大。一些女性在推特上寫道“婚姻是永恒的”“我不想一遇到困難就逃跑”以及“孩子需要父親”。

  研究顯示,受害人想維持夫妻關係而選擇了原諒,並把這作為生活的主要目標,甚至以犧牲自己的安全為代價。與此同時,施虐者卻在操縱受害者感情方面變得更加狡猾老練,他們總在威逼利誘:“如果你愛我,你就會……”他們還會利用受害者的擔憂和關心來阻止她們離開,比如以傷害對方或自殺相威脅,以使受害者感到不安或內疚。當受害者陷入這種“愛”中,她們更難回答親人、朋友的這類問題:“他這樣對你,你怎麼還愛他?”于是,她們選擇保持沉默,這也讓她們陷入更深的孤立和危險中。而這正是施暴者樂于見到的結局。

救濟的困境

  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就提到了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到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人權公約》又對婦女和兒童遭受暴力的情況進行了關注。如今,各締約國都在聯合國的倡導下,開展著各式各樣的反家暴行動。

  然而,無論是行政、司法還是社會救濟,在針對女性的家暴問題上,都頻頻遭遇挫折。

  中國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了首部針對家庭暴力的專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該法實施6年來,對預防和懲治家暴行為起到了顯著作用,但在司法實踐中仍存在諸多難點。

  2021年11月24日,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研究團隊發布了《2017-2020年千份涉家庭暴力離婚判決書分析》(以下簡稱《分析》)。《分析》隨機抽取了2017至2020年涉家庭暴力的離婚訴訟判決書共1073份,其中94.8%的原告是女性。結果顯示,因為原告舉證情況不樂觀,家暴的最終認定比例極低,離婚請求的支援率也較低。

  舉證方面,在這1000余份判決書中,無家暴相關證據或者證據情況不詳的佔到了68%,僅提交了一份孤證的佔一半以上;80%的案件中,關于家庭暴力的部分沒有得到正式認定,或被定性為“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

  除了舉證難,旨在為家暴受害者撐起法律“保護傘”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執行難,是司法救濟的另一個困境。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説,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問題,一直是落實反家庭暴力法的難點,有群眾認為現實中由公安機關來執行人身安全保護令效果更好,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觀情況。公安機關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機構,相比社區、婦聯甚至法院來説,其行政強制措施在制止家暴上更及時、有力度,群眾也更認同。

  據統計,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開始實施至2019年12月,全國法院共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份。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法院少年及家事審判庭庭長李明認為,這個簽發量還不太樂觀。應該進一步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同時婦聯等社會組織,也應協助受害女性了解人身安全保護令,並幫助她們進行申請。

疫情惡化家暴現象

  2020年,當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肆虐時,許多醫生因為照顧病人而受到感染,以致失去了生命。當年3月30日,27歲的羅蕾娜·卡拉恩塔去世了,那時她即將取得醫師執照,但害死她的並不是病毒,而是她的男友安東尼奧。

  類似的悲劇也發生在西班牙小鎮阿爾馬索拉。因為遭到丈夫何塞的家暴,35歲的卡琳娜在兩個年幼的孩子面前死去。因為疫情管控,社區裏的人們無法聚在一起為她哀悼,只能來到陽臺上或者窗前,遠遠地聆聽來自市政廳的喪鐘。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平等協會的會長基卡·福梅羅對媒體説,根據他以往的觀察,家暴案件的數量在特定時期內會驟然上升,比如水災時,女性不得不與伴侶共度更多的時間。

  2020年,在法國發布疫情封鎖令不到一星期後,政府就表示,警方報告的家庭暴力案件在全國范圍內上升了1/3,而在巴黎,上升幅度甚至更大。

  在西班牙馬德裏運營阿斯帕西亞基金會的弗吉尼婭·吉爾認為,遭受家暴的女性有多重憂慮:擔心被施暴者發現,擔心離開家感染新冠病毒,不知道當地為受害者提供服務的機構是否在運作等。吉爾擔心,那些本應被帶走的施暴者,可能不會被警察拘留,因為法庭“癱瘓”,也無法傳喚他們到庭。

  歐洲理事會下屬的性別暴力專家組負責人馬塞琳·諾迪表示,有些時候,疫情阻礙了家暴受害者的求助。“一些地區的家暴庇護站已經完全停止接收求助者,因為工作人員不知該如何管理疫情風險。”她説。

  諾迪還擔心,一些女性由于失去工作和收入,會在經濟上更依賴施暴者,從而更難離開對方。

  演員妮可·基德曼作為聯合國婦女署的親善大使,曾到訪世界各地,聆聽過許多女性受害者的描述。她説,她們的故事時常令人感到痛苦、心碎和恐懼。“我們從這場疫情中吸取的教訓之一是,對于如此眾多的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和女孩來説,家庭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隨著許多國家在疫情後開始開放,我們有機會創造一個新常態——一個沒有暴力侵害婦女行為的未來。”

來源:2022年4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7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