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於我們 | 環球廣告
後疫情時代的中美合作空間
  新華網 ( 2022-04-08 06:58:13 ) 來源: 《環球》雜誌
 

 

2019年2月9日,在美國紐約,演員在“PONY×哈啤”跨界時裝秀上身着戲服表演

    從長遠來看,美國對華政策整體已從友好接觸轉而突出圍堵遏制,中美全方面戰略競爭加劇或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重要特徵。

文/王輝耀 編輯/劉娟娟

  2022年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50周年,也是中美第一個聯合公報簽署50周年。尼克松訪華結束了中美的長期隔絕狀態,推動了這兩個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歷史文化上都有明顯差異和分歧的大國實現了和平共處。中美建交40多年來,在不斷深化的經貿人文合作中,中美關係逐漸成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領域最廣、共同利益最大的雙邊關係之一。

  然而,隨着中國日益崛起,中美之間産生結構性矛盾,美國“特朗普主義”興起更是使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拜登政府上&後,繼續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提出中美接觸的時代已經結束,競爭成為兩國關係的主旋律。特別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加大對中國外交及軍事上的圍堵遏制,中美在南海、&&及東海發生了激烈的地緣政治角逐。

  從長遠來看,美國對華政策整體已從友好接觸轉而突出圍堵遏制,中美全方面戰略競爭加劇或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重要特徵。但同時,後疫情時代中美合作空間仍然存在、合作迫切性凸顯,推動中美管控分歧與衝突、共同完善全球治理、避免對抗升級、打造良性競合關係,這無論是對中美及兩國人民的發展利益,還是對世界整體的繁榮與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後疫情時代需要中美合作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中美關係進入新的調整磨合期,需要雙方再度拿出超越分歧的勇氣與魄力。中美元首2021年11月在視頻會晤中已就中美不打“新冷戰”及中美關係健康發展達成共識。習近平主席指出,“過去50年,國際關係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關係恢復和發展,造福了兩國和世界。未來50年,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同時,他強調新時期中美相處應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點原則。

  不久前,在我與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榮譽校長勞倫斯·薩默斯進行的深度對話中,薩默斯將“競合”作為中美關係未來走向關鍵詞,強調美中雙方要採取務實態度,共同制定兩國合作願景,並討論規劃達成目標的具體路徑。薩默斯認為,中國取代美國或者將美國排除出亞洲是不現實的,美國維持其霸權和單極世界也是不現實的。因此,雙方應共同制定願景,了解彼此想要達到的目的,然後再具體討論達到這些目的的路徑。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戰略意願要對方去做到某些事情,這一點也不現實。要處理好中美關係,需要實現戰略信任,尊重兩國領導人的對話和承諾。

  兩年多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給國際形勢造成了巨大衝擊,世界多地供應鏈緊張甚至中斷、通脹壓力增大、債務風險高企。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全球經濟繼2021年強勁反彈之後,由於新冠病毒新變異株造成新的威脅,再加上通脹、債務和收入不平等加劇,可能危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復蘇,全球經濟增長正進入一個明顯放緩的時期。世界銀行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3.2%。而2月下旬爆發的俄烏衝突使地區及全球地緣政治秩序生變,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緊張形勢,使世界經濟及金融市場遭受衝擊,給全球帶來重大經濟風險。

  當前,除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防範全球金融危機及維護世界秩序穩定外,中美在一些方面也可優勢互補,加強合作。2022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目前,在國會參眾兩院多數優勢均極其微弱的民主黨,在關於眾議院選舉的全國民調中稍稍落後,意味着其可能在11月的眾議院選舉中獲得較少普選票,中期選舉後共和黨接管國會概率較大。拜登所面臨的來自選民的壓力,主要是振興疫情衝擊下的美國經濟,切實改善民眾生活水平。目前,拜登已推出總額達1.75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計劃,以及價值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就此而言,中國作為基建強國可與美開展合作。

  實際上,中美在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反恐、核不擴散、地區安全等許多全球治理議題都離不開中美合作。而鞏固中美關係向好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在深入溝通中尋求中美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協調發揮元首外交、政府間對話機制、地方政府間外交、民間外交等各方面的作用,推進中美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推動中美打造良性競合關係。

五方面合作空間

  後疫情時代,中美在抗擊疫情、應對氣候變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等方面仍有合作空間。

  第一,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奪去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變異傳播。中國作為較早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國家,在抗疫經驗及物資生産、技術研發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中美既往在抗擊非典、禽流感和埃博拉等疫情時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大流行下,中美在病毒監測,疫苗開發、生産及國際公平分配,藥物開發,跨境旅行等方面可開展合作,共同增強全球抗疫信心和抗疫能力。

  第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目前,氣候危機已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嚴峻長期威脅,氣候變化正使人類面臨更多氣候災難,而自然災害激增除造成重大生命財産損失外,還會使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糧食安全、貧困、流離失所等問題更加嚴峻。中美與其他國家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也有助於儘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使更多國家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中美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量的40%以上。中美在清潔技術、行業標準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在相關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等方面也存在互補,兩國在能源和環境保護方面有較大合作空間。對中國來説,與美國進行能源合作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制約的一種有效途徑。中美相互合作還可為氣候治理及清潔技術的開發應用創造更廣闊的前景。

  第三,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當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缺口巨大,無論是數字時代新基建還是傳統基建,廣大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都存在巨大需求。據二十國集團(G20)旗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發布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展望》報告,2016至204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增至94萬億美元,年均約增長3.7萬億美元。在美歐均推出基建計劃背景下,若“一帶一路”合作進一步向多邊化、機制化方向發展,與西方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上提出的“重建美好世界”(B3W)、“連接歐洲設施”計劃等對接合作,可更大程度、更高效率地推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對實現世界和平穩定、合作共贏及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中美歐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紐帶,通過對接打造更具國際化、包容性的國際合作公共&&,可以增進中美歐之間及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

  第四,增進中美經貿合作。中美作為前兩大經濟體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20年儘管受到特朗普政府開打“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衝擊,中美兩國貨物貿易額仍逆勢增長8.3%,達5800多億美元。2021年中國對美貿易額同比增長近三成達到755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對美國在華企業調查顯示,95%的受訪企業&&2020年在中國是盈利的。上海美國商會調查顯示,超70%的會員企業對未來幾年的中國市場感到樂觀。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實施。在美國通過政治、軍事上結盟加大對中國圍堵背景下,中國通過深化對外開放,如推進實施RCEP、申請加入CPTPP、推進“一帶一路”合作等,在經濟上不斷交友可有效突破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未來,隨着數字經濟發展及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中美在雙多邊經貿投資合作上或可取得進一步進展。

  第五,開拓中美人文交流。人文交流作為中美關係三大支柱之一,在中美關係發展歷程中發揮着積極作用。與前幾代人相比,現在的美國青年冷戰思維淡一些,受保守的極端宗教影響也較小,而且美國大學裏中國留學生的比例較高,已成為美國青年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給許多美國運動員留下美好回憶。未來,中美可互派更多學生進行交流,中美民間也可建立更多青年交流機制,為雙方青年增進相互了解及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更多渠道。

  當前,二戰後建立的世界秩序正遭受嚴重衝擊。歐洲地緣政治環境未來將更加不穩定,或掀起新一輪政治對立、軍備競賽。在此背景下,中美歐在世界秩序重構上也可開展更多溝通與合作。

  (作者係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

來源:2022年4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誌
  • 如果您對《環球》雜誌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政編碼: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誌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誌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