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於我們 | 環球廣告
誰需要北約?
  新華網 ( 2022-04-06 09:45:15 ) 來源: 《環球》雜誌
 

 

3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左)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抵達歐盟總部

    歐洲安全未來的希望恐怕不在北約之內,而在北約之外;恐怕不會來自北大西洋彼岸好心或惡意的干預,而是來自亞歐大陸的整體安全統籌。

文/郭曉兵 編輯/吳美娜

  一段時間以來,北約盡顯存在感。根據3月24日北約特別峰會的會後聲明,北約將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增加部署4支作戰部隊。至此,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北約東翼地帶,將總共有8支北約作戰部隊。

  與此同時,有關北約去留仍然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葡萄牙《公眾》日報網站3月10日就刊文指出,“華約一解散,北約就應該解散。只有這樣,歐盟才能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而不是美國利益的國防政策和軍事力量。”

  兩年前,法國總統馬克龍發出了北約“腦死亡”的驚人言論,強調歐洲“戰略自主”意願。那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該如何看待北約“續命”?到底是誰需要北約?

俄羅斯與北約的“愛恨情仇”

  説來可能會讓不少人覺得荒誕,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一心“西傾”,希望融入歐洲,加入北約。然而到了今天,俄羅斯卻被北約視作眼中釘,完全被置於了對立面。

  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曾&&,加入北約是俄羅斯的長期目標;本世紀初,普京擔任總統後曾詢問北約秘書長,何時邀請俄羅斯加入北約。當時的北約秘書長答覆:加入北約需要申請,別等着北約邀請之後,俄方又説自己不想像那些“無足輕重的國家”一樣等着排隊“入約”。

  有人認為俄羅斯是故作姿態,並非真心實意要加入北約。若真是如此,俄羅斯加入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後繼組織“瓦森納安排”、加入七國集團等其他由西方發起的機構又該作何解釋?也有人説俄羅斯並不滿足加入北約的各項條件,例如提高軍事透明度、文官治軍等標準。但細分析,這些都不過是形式和程序問題,如果雙方戰略上有高度共識,制度上、法律上的差異其實都不是大問題。比如二戰時期,美國和蘇聯軍事體制完全不同,照樣攜手抗擊法西斯。

  俄羅斯試圖擁抱北約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對於未來歐洲安全秩序的理想和目標不同。對俄羅斯來説,它希望北約把它當作一個平等的夥伴,希望北約尊重它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希望北約不要干涉俄羅斯內政。美歐則希望俄羅斯像奧斯曼帝國崩潰後誕生的土耳其一樣,不要主張什麼勢力範圍,而要按照西方標準進行一場徹頭徹尾、洗心革面的改造,甚至希望俄羅斯繼續分裂下去,變得更小一些、更可控一些。否則,一山難容二虎,美俄兩個大國都在北約裏面,到底誰説了算?

  目標不同導致雙方産生了三大結構性矛盾和衝突:一是圍繞北約東擴的衝突;二是圍繞獨聯體的衝突;三是圍繞俄羅斯內政的衝突。

  對於北約東擴,俄羅斯本打算“忍了”“認了”,為此還在1997年與北約達成有關協議。但隨着北約東擴範圍越來越大,將冷戰期間“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裏亞海邊的的裏雅斯特”的鐵幕一線,推進到了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俄羅斯邊界,甚至打算將俄視為核心利益所在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吸納過去。俄羅斯對此忍無可忍,其重要標誌就是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石墻”演講。

  當時,普京指責美國在所有領域,包括經濟、政治、人道主義等都跨出了自己的國界,使得沒有人能躲在國際法的“石墻”後尋求庇護,“北約過去曾承諾不會在德國以東部署軍隊,但如今北約軍力卻已逐漸逼近俄羅斯。它的矛頭對準誰?”

  之後,俄羅斯對北約發起一系列反擊,而伏筆其實在那次演講中早已埋下。

  對於俄羅斯的擔憂與不安,美國和其歐洲盟友不是不知道,也有不少人主張安撫俄羅斯,以避免俄羅斯産生一戰後德國式的“魏瑪情結”,即因遭受過度屈辱而瘋狂報復。但接納俄羅斯的聲音並未佔據上風,反倒是美國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等人的排俄主張成為主流。

  如今,眼見俄羅斯與北約關係從“互送秋波”演化到劍拔弩張,又有一些西方戰略家開始反思,並暢想如果普京下&了,換一個人統治俄羅斯,西方或許應該構建一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安全體系。但他們或許忘了,無論是葉利欽還是普京,都曾經表現得那麼“熱愛北約”,但結構性矛盾決定了俄羅斯與北約只能是一對冤家。

美國維護霸權需要北約

  美國是一個有着天然地緣優勢的國家,東西皆大洋,南北皆弱鄰,本土安全有着相對充分的保障。如果滿足於維護本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它沒有必要在全球構建盟友體系,把軍隊派到世界各個角落。但美國不安於此,它要的是霸權。理論上講,任何一個國際體系的主導國家,僅憑本土力量都不足以駕馭世界,必須構建自己的國際或地區權力結構模式,遠的不説,近代以來就有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體系。

  而所謂“美國治下的和平”最突出的特點,便是美國空前廣泛的盟友體系。這個體系肇始於二戰期間的反法西斯同盟,成型於美國與拉美18個國家共同簽訂的《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而集大成於《北大西洋公約》。

  對美國來説,冷戰期間的北約是遏制蘇聯-東歐集團的集體防禦組織,重在守成。從大規模報復戰略到靈活反應戰略,其核心要義就是守住鐵幕一線,“不讓共産主義的幽靈滲透到西歐”。但在冷戰結束以後,北約已失去了曾經的對手,其存在價值何在就成為關乎其命運前途的關鍵問題。

  在美國看來,其全球霸權時代剛剛拉開帷幕,北約這個得力的工具當然不能遣散了事,而是要加以改造利用,將其作為構築全球霸權基業的重要支撐。為此,美國一是突出政治協調,推動北約由軍事組織轉型為軍事政治組織;二是突出國際拓展,超越原有防區限制,把手伸到東歐、南歐,甚至非洲、亞洲,根本目的是要拉上歐洲國家,按照西方的理念治理和改造世界。

  北約的戰略概念也隨美國經略全球的戰略目標轉移而轉移。上世紀90年代,美國認為大國衝突風險已經降低,地區衝突風險上升,北約就轉而奉行危機應對戰略,比如插手前南問題。“9·11”事件後,恐怖主義成了美國眼中的最大威脅,北約就聚焦反恐,隨美軍出兵阿富汗。近些年來,美國視中國為“最重要戰略競爭對手”,北約的觸角也隨之越伸越遠。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一直抱怨美國負擔了北約70%的防務開支,其實這筆錢使美國擁有了一個規模空前的軍事政治同盟,其中包括3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兼核武器國家、七國集團中的6個國家,其重要性是美國締結的其他雙邊或地區安全條約所不能比擬的。但美國關於全球秩序的“宏大敘事”,未必能持續鼓動其他成員國的激情。相對而言,地區形勢緊張更能強化北約歐洲成員國的危機感。可以説,當前東歐動蕩恰恰為美國整合北約、加強集團凝聚力提供了絕好抓手。

要不要靠北約,歐洲很糾結

  如果把時間拉回到19世紀,來自新大陸的美國總統站中間、歐洲列強領導人排兩邊是很難想象的畫面。正是與歐洲內戰相關的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列強的全球殖民帝國走向崩塌,昔日逐鹿全球的一流強國蛻變為地區中小國家,從而讓這個“難以想象的畫面”成為了現實。

  當然,曾經叱吒風雲的歐洲列強並不缺乏戰略視野,也不缺乏戰略智慧。北約的思想萌芽最早是歐洲人提出來的。它源自英法締結的《敦刻爾克同盟條約》,以及它們加上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締結的《布魯塞爾條約》。

  北約成立的最初目的是“擋住俄國人,留住美國人,摁住德國人”。應該説,冷戰期間北約實現了其設計目的,西歐靠着北約維護了安全,實現了復興,並推進了一體化,進入了一種“重在以理服人、動口不動手的康德式君子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説北約是美國走出美洲、干預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那麼對歐洲列強來説,北約成立後也避免了歐洲國家在帝國殘破之後繼續衰落,並使之較快復興。

  但歐洲國家並不甘心在安全上靠牢北約。一是因為它們看不慣崇尚叢林法則的美國;二是它們擔心美國靠不住。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一再叫囂要退出北約,大西洋兩岸矛盾顯著激化。因此,作為“歐盟引擎”的法德提出要加強歐洲“戰略自主”,歐盟要建立自己的快速反應部隊。無奈歐盟實力有限,其雖有憤懣與不滿,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仍免不了“仰美國鼻息”。況且新入夥的中東歐國家就是奔着美國這座靠山而來,它們並不太認同“老歐洲”的主張。

  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歐盟國家也是糾結復糾結。一方面,它們與俄羅斯的&&遠比美國要密切,希望妥善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另一方面,面對行事風格獨成一家而又體量巨大的俄羅斯,歐盟又心存忌憚和懷疑。在糾結與徘徊中,歐洲國家的立場往往免不了被美國所裹挾。

  毋庸諱言,作為一個軍事政治組織,北約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當前愈演愈烈的緊張局勢表明,北約的能力有自己的邊界,在“馴服”俄羅斯方面苦無良策。歐洲安全未來的希望恐怕不在北約之內,而在北約之外;恐怕不會來自北大西洋彼岸好心或惡意的干預,而是來自亞歐大陸的整體安全統籌。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來源:2022年4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誌
  • 如果您對《環球》雜誌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政編碼: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誌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誌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