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潛龍在淵”:深海攻防進行時
  新華網 ( 2022-03-30 06:44:33 ) 來源: 《環球》雜志
 

 

2016年2月2日拍攝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俄羅斯鱘-1”深海救援裝備

    深海戰場空間的獨特性和超前性引發了深海軍事發展與變革,並不斷通過新技術新手段成為現實。

包宇

  深海,是指與淺海相對應的海域。深海包括海床、底土及上覆水體,是一個連接世界各大陸、具有復雜法律屬性的巨大空間。盡管在資源、環境、科技、軍事等不同領域,對深海的界定和劃分標準不盡相同,但世界各國均充分認識到深海空間蘊藏的巨大的政治經濟價值、軍事科研價值和生態環境價值。

  當前,各海洋強國針對深海紛紛“圈地劃界”、厲兵秣馬,科考行動“軍事化”、作戰平臺“實用化”、對抗行動“白熱化”等趨勢日益明顯,這也使得深海這片約佔全球面積65%(海洋佔地球總表面積的71%,其中約90%的海域水深超過1000米)的“多事之地”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成為陸、海、空、天、電磁後的第六維重要戰略空間。

軍事價值巨大

  深海相對于淺海具備天然的優勢,這些特點也成為深海軍事化的現實驅動力。

  一是空間范圍大。在深海空間,搜索探測和攻防作戰平臺從水準廣度和垂直尺度方向可構成立體、多層、廣域部署態勢,實現力量聚焦;

  二是活動自由度高。相較于海面、陸地、空中受到氣象、地形等環境條件的限制較低,在深海環境下,作戰平臺和攻防武器的使用具有較高的自由度;

  三是行動隱蔽性強。深海特殊的海洋環境對作戰武器具有天然的偽裝作用,從而能大大降低兵力、兵器信號暴露和遭受攔截打擊的概率,戰場生存力高;

  四是威懾易于達成。特種核潛艇、深海母艦和深海預置兵力等作戰力量,可在深海區域實現先期部署、快速打擊和隱蔽突襲。

  目前,還沒有國家能夠對水深400米以下的深海作戰平臺發起有效攻擊。可以説,深海是一國軍事力量“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安全屋”。同時,與空中作戰通過“居高臨下”搶佔高度優勢如出一轍,深海作戰能通過“居深臨上”搶佔“深度優勢”,進而通過“自下向上”的打擊模式對水面、空中、陸地,甚至太空構成非對稱作戰優勢,以此打破戰略平衡,贏得主動。

  長遠來看,隨著作戰理論和武器裝備技術的發展,“以深制淺”“以深制陸”“以深制天”很可能成為未來戰爭的制勝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深海空間將為進攻行動,尤其是戰略進攻作戰行動提供得天獨厚的“屬性加成”,成為實現戰略突襲的“倍增器”。

軍事化步伐加快

  隨著海上(水下)作戰理論的發展和偵察探測、搜索跟蹤、火力打擊性能的不斷提升,對于水下作戰平臺而言,淺海空間將“愈加擁擠”,行動蹤跡容易暴露。

  在這種情況下,各海洋強國都在加緊研制深海科技並深化其在軍事領域的運用,意圖搶佔深海新空間的制高點和主動權,力求通過深海對抗戰、深海設施防禦戰、深海特種戰等多種攻防作戰的理論與實踐,來實現保障己方安全、威懾競爭對手的目的。

  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能夠迅速對行進路線和目標作戰區域敵方布設的水雷、UUV(無人潛航器)和海底作戰等設施進行識別和清除,美國海軍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深海對抗戰作戰概念,力求通過集群化部署使用UUV,來搜尋、標記和清除目標區域記憶體在的威脅。在作戰中,50~100艘UUV在無人機母艦(UCAV-M)的指揮、控制和保障下,採取“察打一體”的梯隊編組模式(每個UUV編隊可攜帶16~32枚小型魚雷),在距海底15~20米的深度以12~20節的航速整體推進。而一支150艘規模的UUV編隊,每天可完成約20000平方公里海域的水下目標偵察和清除任務。

  2008年,鑒于海底基礎設施對掌控深海空間意義重大,美國海軍提出了深海設施防禦戰作戰概念。實際上,早在冷戰時期,美海軍就著眼于遏制主要戰略對手日益增長的水下威脅,開發了“大比目魚”級等擔負水下竊聽、滲透、偵察任務的特種核潛艇。其中“鯛魚”號核潛艇就曾在1979~1986年間,參與了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殘骸的搜尋打撈工作;1999年,美海軍基于後冷戰時期深海戰場“前沿存在”的需要,更是不惜重金,將技術水準最為先進的“吉米·卡特”號核潛艇(“海狼”級)改裝為特種任務核潛艇。

  與此同時,繼承蘇聯海軍的俄羅斯海軍,為打破戰略對手水下固定水聲監聽係統(SOSUS)的“鉸鏈式”圍堵,針鋒相對地發展了AS係列核動力深海工作站(2019年7月在巴倫支海發生事故的就是該係列深海工作站,代號“AS-31”),使SOSUS係統的對潛預警偵聽效能明顯削弱。俄羅斯著名深海作戰問題專家庫茲米恩曾表示,“核動力深海工作站不是潛艇,而是在執行潛艇無法企及的任務”,他所説的這些任務就包括科考、情報、探測等內容。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和日本掌握了2000米以下深潛技術,真正具備了深海進入能力,但真正具備大噸位、多載荷、長時間駐留和作業能力的只有美俄兩國。俄羅斯更是唯一擁有“深海艦隊”的國家,其海軍裝備了4型9艘核動力深海工作站。俄羅斯甚至參照航太員培養模式來培訓深海艇員,以執行茫茫深海中的特殊任務。

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深海軍事化步伐不斷加快,制深海權理論日臻成熟,深海攻防作戰體係化、基地化和無人化的發展趨勢輪廓逐漸顯現。

  一是偵察預警體係化。

  首先,針對有人/無人潛航器降噪技術不斷進步、信號輻射大幅降低、被動聲吶等傳統手段跟蹤定位愈加困難的實際,大力發展非聲化感知探測技術裝備,力求在深海戰場構建起“單向透明”的資訊優勢;

  其次,採取艦潛機等有人平臺布設與無人潛航器自主布放相結合的方法,實現預警監視自主化,為作戰決策提供連續、準確、不間斷的威脅位置資訊和可靠的頻譜圖像;

  最後,將水下網絡結構和水下武器決策支援係統直接接入深海作戰平臺,在保持隱蔽性的情況下,利用水聲信道構建起深海指揮通信網絡,實現與其他海、陸、空、天及水下作戰平臺之間高速、持續、可靠的資訊交換。

  二是作戰平臺無人化。人體生理和心理機能在面對深海環境時都面臨嚴峻挑戰,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無人化成為深海作戰平臺發展的目標指向。尤其是隨著以 “波塞冬”號為代表的無人潛航器逐漸列裝,深海無人潛航器朝著實戰化方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未來,深海無人潛航器將執行探測戰場環境、目標跟蹤識別、欺騙襲擾和定點清除等水下任務。同時,其還可作為網絡傳輸節點,在無人機、水面無人艇、無人潛航器等平臺之間搭建數據交互鏈路,能夠在共用資訊實現跨域聯合作戰的同時,整合作戰力量單元,提升海洋作戰係統的可靠性和風險承受能力。

  三是要素整合基地化。為實現對深海區域的有效控制,一些國家參照防空識別區模式設立海底防禦識別區,建立擁有海底預置武器、UUV自主作戰平臺、作戰物資貯存設施的固定深海作戰基地。當前,美國海軍已著手在900米水深的大西洋海底建立深海基地,擔負對其他國家深海目標進行探測、分類,保衛己方海底關鍵基礎設施、重要港口,控制戰略咽喉要道等任務。

  按照相關規劃,深海基地將包括1套海底預置武器係統和1~2套移動武器係統,能夠對敵方UUV、水雷和感測器等水下係統進行有效壓制和摧毀。其中,海底預置武器係統是一種新概念水下武器,它結合了導彈和魚雷的特點,具有較大的打擊范圍和快速響應能力。在此基礎上,深海基地還將擁有一支由UUV和UCAV-M組成的分遣隊在其附近區域巡邏,能夠持續保持對基地周邊300海裏范圍的深海控制能力。

  這種以深海基地為中心、以深海武器為主要戰鬥力、以深海後勤體係為保障、以隱蔽突然的綜合打擊為手段的體係力量,將使深海作戰效能得到充分發揮,徹底顛覆傳統海戰模式。

  (作者係軍事評論員)

來源:2022年3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