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中,始終裝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裝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總書記心中裝的,就是“國之大者”。
劉明
前不久閉幕的全國兩會,時值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豪情滿懷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一係列重要講話,使中國人民更加深刻感悟到,“兩個確立”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也為百年變局中的世界展現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與人類進步的未來。
關于“五個必由之路”的深刻論述,是對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的經驗總結,中國人民從中更加充分地體會到,“兩個確立”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首次用“五個必由之路”係統闡明瞭新時代黨和人民在奮進歷程中形成的重要認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鄧小平同志説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勝利”。而事實上,如果沒有“兩個確立”,中國也很難有新時代為之一新的大好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掌舵領航,艱辛探索,並成功走出這樣的“必由之路”,中華大地才處處盛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麗花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勝利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習近平總書記正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恢弘氣魄、遠見卓識、雄韜偉略,以大黨大國領袖的政治智慧、戰略定力、使命擔當、為民情懷、領導藝術,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新時代,也代表著這個新時代。
思想的魅力穿越時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開創新時代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偉大思想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它根植時代,又必將引領時代;中國共産黨人把它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它也為世界一切追求進步的人們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關于“五個有利條件”的深刻論述,是對中國發展關鍵時期形勢的科學判斷,中國人民從中更加充分地體會到,“兩個確立”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中國還有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嗎?中國這艘新時代巨輪還能劈波斬浪、勝利遠航嗎?
3月6日,在政協聯組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他精辟概括了中國發展仍然具有的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用好這“五個有利條件”,走好“五個必由之路”,中國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境界。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一句馬克思的名言:“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的確,具有真理力量的理論,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也是人類精神的精華,它必定能夠解釋時代,並成為億萬人民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實踐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這樣的理論。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它回答了今天我們面臨的時代之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五個有利條件”,源自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認識,體現出胸懷天下的全球意識;源自對“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鮮明對比的深刻認識,體現出洞若燭照的世界眼光;源自對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深刻認識,體現出上下千年的歷史自信;源自對人類進步事業時與勢的深刻認識,體現出堅毅自信的使命擔當。中國人民由此更有自信的理由和底氣,更加激發出前進的動力和勇氣。
進而言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是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世界追求進步的人民就越是擁有信心和力量,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就越是能夠煥發生機活力,就越是能夠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關于“國之大者”的深刻論述,是對新時代治國理政思想的豐富發展,中國人民從中更加充分地體會到,“兩個確立”為我們不斷指明瞭前進方向
什麼是真正的“國之大者”?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書,你就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國之大者”。
早在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期間就使用了“國之大者”一詞。他強調,“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數,要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
如果你是有心人,你同樣會發現,“國之大者”其實始終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暢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闡述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要求確保能源安全、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強調保障群眾正常生活……
——在政協聯組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暢談社會保障,叮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困難群眾,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準,要求全軍抓緊抓實備戰打仗工作,協助地方做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中,始終裝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裝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總書記心中裝的,就是“國之大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新征程上,中國人民將進一步深刻認識“兩個確立”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決定性意義,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續做出不懈的努力。這樣的歷史選擇是確定無疑的。這樣的時代方向正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最大確定性。
(作者係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
來源:2022年3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