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前左)與到訪的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檢閱儀仗隊
在大國中東戰略調整的背景下,包括以色列、土耳其及一些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中東地區國家,正加緊審時度勢,以期贏得應對地區局勢變動的主動權。
余國慶
3月9日,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出訪土耳其,這也是近14年來以色列總統首次訪問土耳其。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形容此訪是兩國關係回暖的“轉折點”。這之前,赫爾佐格還先後訪問了阿聯酋和巴林兩個海灣阿拉伯國家。
短期內以色列領導人多次出訪中東國家,表明在大國中東戰略調整的背景下,包括以色列、土耳其及一些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中東地區國家正加緊審時度勢,以期贏得應對地區局勢變動的主動權。
以土關係曲折復雜
以色列建國後,與土耳其的關係走過了曲折坎坷的歷程。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土耳其次年即宣布承認以色列,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伊斯蘭國家,也是中東地區最早承認以色列的國家。此後,以土關係雖然幾度降級,但始終維持著較低級別的外交關係。
上世紀90年代初中東和平進程啟動後,以色列與土耳其的關係迅速升溫,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建立了密切聯繫。
2010年5月,以軍武力攔截了駛往加沙地帶援助巴勒斯坦人的土耳其救援船“藍色馬爾馬拉”號,造成10名土耳其人喪生。土方隨即做出強烈反應,要求以色列道歉並賠償損失,但遭到以方拒絕。此後,土耳其將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降至二秘級,並中止雙方一切軍事協議。以土關係陷入低谷。直到2016年6月,以土雙方在意大利羅馬簽署雙邊關係正常化協議,才為這段歷史畫上了句號。
但好景不長,2018年5月,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土耳其表示強烈抗議,並驅逐了以色列駐土耳其大使。作為回應,以色列宣布驅逐土耳其駐耶路撒冷總領事,兩國關係再度緊張。
2021年6月,長期執政的以色列前總理內塔尼亞胡下臺,以土關係隨後明顯緩和。2022年1月,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與以色列外長拉皮德通話,這是兩國高層13年來首次通話。及至此次赫爾佐格訪問土耳其,兩國關係完全解凍。
應對地區和國際動蕩挑戰
對以色列來説,主動尋求與土耳其改善關係出于多方面考慮。
政治上,以色列認識到,近年來土耳其一直高調為巴勒斯坦發聲,在國際社會批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政策。在目前巴以關係仍然處于僵局的背景下,與土耳其改善關係,有利于以色列與土耳其協調立場。
安全上,以色列認識到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有著很大的發言權,希望土方正視以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安全關切。與此同時,以土改善關係也有利于平衡伊朗在敘利亞的勢力增長和影響。
從經濟和能源問題角度考慮,與土耳其改善關係,有利于以色列吸引來自土耳其的投資,加快東地中海油氣資源的開發。今年1月,美國宣布撤回對東地中海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支援。該項目合作協議由塞浦路斯、希臘和以色列三國于2020年1月簽署,土耳其當初聲稱將阻止該項目實施。有以色列媒體分析認為,美國撤回對該項目的支援,讓以色列看到了推出“以色列-土耳其替代方案”的機會。
東地中海油氣資源的開發,正是這次赫爾佐格與埃爾多安會談的重要內容之一。赫爾佐格在訪問土耳其之前,于3月1日抵達塞浦路斯訪問時,也討論了東地中海油氣資源開發問題。顯然,以色列通過改善與土耳其的關係,不僅能夠帶來潛在的經濟和能源利益,也可增加自身在地區問題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站在土耳其的立場上,改善與以色列關係,同樣是其不斷增強自身在地區問題上發言權和影響力的訴求使然。近年來,土耳其在中東、中亞、裏海、黑海等地區相關問題上頻頻發聲和活動,雖然效果還不明顯,但其不斷在調解地區衝突問題上“刷存在感”,反映了執政的埃爾多安團隊已不滿足于在地區問題上發揮影響力,正試圖在全球問題上顯露身影和主動作為。最近,以色列和土耳其領導人在國際熱點事件上頻繁發聲和活動,就是例證。
折射中東“去美國化”傾向
從更廣泛的影響來看,以色列與土耳其關係的正常化,表明一段時期以來,中東地區的大國競爭態勢以及地區國家的應對戰略正在進一步演化,並將對地區國際關係的分化組合帶來深遠影響。
以色列和土耳其都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但性質迥異。
長期以來,以色列和美國形成了特殊的戰略盟友關係,但這種盟友關係並沒有通過締結條約的形式予以固定。以色列不是美國主導的北約的締約國,但它和美國通過一係列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協議形成了特殊親密的關係。美國還多次公開承諾對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承擔義務和責任。
但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離,不僅再次增添了一個在關鍵時刻拋棄盟友的不光彩的案例,也讓以色列人開始思考,美國靠得住嗎?以色列媒體在民眾中開展了“美國會在中東拋棄以色列嗎”的問卷調查,盡管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為美國還不會輕易拋棄以色列,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以色列需要為美國從中東進一步抽身做好準備。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色列的中東外交明顯展現出更多自主性和主動性。不斷改善與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與土耳其關係的完全解凍等,正是以色列應對“去美國化”的突出表現。
土耳其和美國的關係主要通過北約的框架維係,土耳其是北約在中東地區唯一的成員國。北約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事實上也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但理論上美國動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需要得到土方許可。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後,土美在敘利亞庫爾德人等問題上分歧嚴重,土耳其出現了明顯的接近俄羅斯而疏遠美國的傾向。近年來,土耳其和美國齟齬不斷,土以關係若能改善,將利于土耳其在中東地區問題上擺脫美國的羈絆。
總體而言,土耳其與以色列關係的解凍,對兩國來説是過去雙邊關係曲折歷程的校正和提升,這種姿態既反映了兩國各自對中東地緣政治變化的主動應對,也是兩國對大國在中東爭奪態勢發生變化的一種被動反應。
可以説,土耳其和以色列形成了一種不同地緣政治身份之間合作的“利益聯盟”。這種利益聯盟既著眼于追求眼前的現實利益,也為了減少周邊乃至週邊世界急劇變化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土耳其和以色列都是中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的國家,兩國關係進一步升溫,既為地區國際關係的分化組合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也為大國反過來調整中東政策提供了決策參考。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2022年3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