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語是從東方甚至遠東傳來的。所以,雖然你聽不懂芬蘭語,但你可能會感覺很親切,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親戚。”
高晶一
長於冬季運動的芬蘭、愛沙尼亞兩國,分別有95名和26名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會,並取得了可喜戰績。兩國的語言即芬蘭語、愛沙尼亞語相似相近,一般認為屬於烏拉爾語系。烏拉爾語系還包括北歐的拉普蘭語、中歐的匈牙利語以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薩摩耶語等多種語言。
烏拉爾語系迥異於歐洲多數語言所屬的印歐語系,東北歐當地有傳言認為烏拉爾語系民族的祖先來自遙遠的東方。2010年5月27日上海世博會芬蘭國家館日,到訪的時任芬蘭總統塔裏婭·哈洛寧對媒體&&:“芬蘭語是從東方甚至遠東(亞洲最東部地區的統稱)傳來的。所以,雖然你聽不懂芬蘭語,但你可能會感覺很親切,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親戚。”
近些年的語言學和遺傳學研究表明:烏拉爾語言與漢語有很多共同的遣詞用字即語源單位,烏拉爾語系民族的N組父系即人類Y染色體單倍群N-M231源自東亞大陸,也是漢族的主要原始父系之一。當然,有關遺傳學證據即化驗結果並不易被直觀感受到,但語言學的證據則相對容易。
赫爾辛基機場的中文
從中國到芬蘭、愛沙尼亞兩國,飛機航線僅有先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直航。大概也有當地遠東淵源傳言的因素,芬蘭人一直對中國等“遠東國家”親近友善,願意與遠東國家發展人文和經貿關係,加之赫爾辛基機場是歐盟申根區距離遠東國家航程最近的較大型機場,這使得赫爾辛基機場成為歐洲中轉飛往遠東的門戶。
赫爾辛基機場很多標識牌上都有中文,這在歐洲並不多見,令剛剛抵達的中國旅客倍感溫暖。機場內不時還可看到面向中國來客的廣告牌。廣告牌上會有華人藝術創作,配有中文和英文説明,面向中國來客的同時也讓其他國際旅客沉浸其中。
芬蘭、愛沙尼亞都屬於申根區,即便直接轉機去愛沙尼亞,也需要在赫爾辛基辦理入境,之後申根區內的國際航線就跟芬蘭的國內航線沒什麼區別了。
在這裡遇到中文漢字是很常見的事情,更震撼的是還會遇到當地語言中的對應漢語字讀。
在赫爾辛基轉悠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扶梯旁邊的芬蘭語標識牌“請握緊扶手”,其中的單詞kiinni即對應漢語的“緊”字,當然其發音與普通話發音jǐn稍有差別,但懂漢語歷史音韻或有關方言的中國人都不難理解其中的對應關係,“緊”字在廈門閩方言中讀作kín(芬蘭語和廈門閩方言拼音中的k都發漢語拼音g音),此字古音可用漢語拼音模擬為gǐn 。
此標識牌中的第一個芬蘭語單詞pid其實也直觀對應漢語字讀,即“必”字,在芬蘭語中也是動詞,意為“把持、必須”。同樣,相比漢語普通話發音bì,其發音更接近廈門閩方言pit(芬蘭語和廈門閩方言拼音中的p都發漢語拼音b音),以及廣州粵方言bit。
在塔林找漢字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與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之間,隔着最窄處僅約50公里的芬蘭灣,兩地間的飛機航線約100公里,航程30多分鐘,乘船則需要至少100分鐘。很多芬蘭人和愛沙尼亞人夢想這裡能建成海底隧道。多年以前頗為流行的一款游戲《憤怒的小鳥》的芬蘭籍作者皮特·韋斯特巴卡,一直致力於引進中資爭取啟動建設該海底隧道項目。
塔林機場小巧而精緻,且有不少新奇之處。這裡各個登機口的裝潢特色各異,整體融入了贊助商的廣告。
比如,4號登機口裝潢成了當地最大海運公司的樣子,地面上有該海運公司經營的海運航線地圖,提醒飛機旅客們還有坐船旅行的選擇。
5號登機口裝潢成了當地大森林的樣子,由墻面和地面上的3D畫作共同構成,走入其中仿佛走向森林深處,還沒去過類似景點的旅客會被其吸引。
7號登機口則裝潢成了當地最大報社的樣子,桌凳皆以藍色為主色調,旅客可以使用桌面上的平板電腦瀏覽電子版報紙,也可以借閱印刷版報紙。
走出塔林機場,回頭看到機場的文字標識TALLINNA LENNUJAAM,其中Tallinna是塔林的名字,lennu是航班的意思,jaam即對應漢語的“站”字,相比普通話發音zhàn,其發音更接近廈門閩方言tsām以及廣州粵方言zaam。
東北歐地區冬季降雪量大且氣溫低,一般年景,自第一場大雪降臨,整個冬天都是白雪皚皚,地面積雪多到可在人行道上滑雪橇。去溜冰場的路上,當地朋友會選擇用兒童雪橇拉着孩子前行,這也是當地孩子最喜愛的冬季出行方式。兒童雪橇是塑料製品,價格實惠,普及率很高,每到冬天各大超市裏都有售賣。
到了冰場,首先看到的是標有Liuväli的文字標識牌,väli是空場的意思,而Liu即對應漢語的“溜”字。“溜”字本是動詞,指溜滑。走着走着,雪橇卡住障礙物滑不動了,愛沙尼亞孩子着急地喊道:Ei liugu(芬蘭語為Ei liuu)。意思是“不溜了”,其中愛沙尼亞語的Ei對應漢語的“未”字,意思是“不”。朋友解釋道:Ta ei liugu(芬蘭語為Hän ei liuu),意思就是“他不溜了”,愛沙尼亞語的Ta即對應漢語的“他”字,意思是“他(她)”。
(作者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歐洲學院北部系主任)
來源:2022年2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