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統一思想、明確規劃、用對技術、建好組織”4個關鍵要素,堅持“唯實唯先,急用先行”的落地理念,就能在數字化時代中抓住先機,形成數字化發展新格局。
霍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2022年1月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更是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0%。
隨着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正加速駛入快車道。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業務轉型和組織進化”,數字化的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往哪轉、如何轉、怎麼轉是政府和企業“一把手”需要解決的三大核心問題。數字化轉型要落地,取決於四大關鍵要素。
要素一:數字化的理念認知
在外部環境和內生發展的驅動下,政府和企業的高層往往對數字化轉型有意識,甚至有很強的動力希望借助數字化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居民的幸福感,或是客戶的滿意度、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很多基層工作人員或普通員工卻對數字化往往存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抵觸情緒。
比如,某擁有上萬名員工的知名商超企業在開發了數字化系統和App後,日均活躍度卻慘不忍睹,經過調研發現一線的員工和基層管理者對這些數字化工具的易用性、實用性都有很強的質疑,更不知道這些系統沉澱的數據會對自己的工作有什麼樣的實質幫助。其結果,就是數字化系統成了擺設。
從過去的信息化時代到現在的數字化時代,類似現象不是個案。究其根本,是沒有理解為什麼要數字化,做了數字化對企業、對個人有什麼樣的好處。
2020年初,一汽集團組織了“數字化大講堂”,集團董事長帶領核心中高層管理團隊,通過業內數字化專家授課和交流,統一了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此後,其數字化部上線了一汽集團專屬釘釘,讓14萬職工切身體會到數字化工具在疫情復工期間的便利性。2020年底,一汽集團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和阿里雲打造的數字工廠在紅旗工廠落地,實現了“跨産線,跨車間”的智能製造數字孿生應用。
要素二:數字化的藍圖規劃
數字化藍圖規劃是為了對轉型指引發展方向、明確發展原則、確定發展定位、指明發展目標,找準工作抓手,主要包含自上而下的五個層面,即數字化願景、數字化目標、數字化業務、數字化服務和數字化架構。上層明確方向與思路,下層為戰略實施提供支撐,構成有機發展戰略。
一般來説,這樣的規劃需要引入具備諮詢頂層設計能力的夥伴,通過政策研究、行業趨勢研究、現狀調研、Design Thinking Workshop(設計思維工作室)等手段綜合研判,厘清現有挑戰和信息化現狀,明確數字化轉型戰略方向,並確定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任務。
在規劃中,要精心設計“數字化的業務場景”,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小場景,以小見大地挖掘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價值成色。比如浙江在構建數字政府時,提出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願景,在實際落地中,以就醫為例,通過打通個人信用、醫保和個人健康檔案數據,實現了“先看病,後付費”的價值場景。
整個藍圖還需要將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和安全架構這四大架構規劃清楚,以業務為核心抓手,構建技術架構,闡明現有信息化系統和新建數字化系統的關係以及建設路徑。
要素三:數字化的技術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字化的技術工具的選擇,既要着眼於眼前的需求,符合行業主流技術趨勢,也要兼顧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
雲&&是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不二選擇,雲的選擇要遵循“安全可靠、自主創新、開放兼容”三大原則。對政企用戶而言,穩定安全是底線,只有經過大規模用戶驗證,經歷複雜場景考驗的雲才能建好雲、用好雲、護好雲。
2021年“雙十一”,阿里巴巴實現了業務100%上雲。應用100%的雲原生化,使得計算效率大幅提升。上雲後不但研發效率提升了20%,“雙十一”的計算成本3年累計下降了30%。阿里雲服務的400萬付費客戶,既包括了12306這樣的超級“國民App”,也包括了國家電網、中國郵政、三大運營商等國家基礎設施提供商。阿里雲更是服務了26個國家部委和120個城市的政務雲,國家新一代的醫保系統也是架構在阿里雲之上。
作為100%自研的雲&&,積極響應國家打造硬核科技的倡議,阿里雲發布了自研的5nm ARM架構服務器芯片倚天710。這是阿里雲推進“一雲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也是阿里第一顆為雲而生的CPU芯片,將在阿里雲數據中心部署應用。
中&是業務數字化的關鍵手段,也是數據資産化的核心載體。阿里巴巴作為中&的發起者、實踐者和先行者,已經進入到中&2.0的階段。今天的中&不僅應用在電商領域,阿里巴巴基於數字浙江的實踐沉澱出的政務中&,圍繞“智能導服、收辦分離、線上線下融合”目標,可以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全過程監控、“好差評”閉環,引領政務服務由“可辦”轉向“好辦易辦”。
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為例,通過政務中&的事項標準化能力,將實施前浙江省使用的21套申報表單升級為全省1套申報表單,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覆蓋浙江的27條數據高鐵,匯聚了國家、省、市、區縣447億條數據資産,數據的打通共享使得40個高頻事件實現了零材料申報、零人工審核、零時延的“秒辦”,年辦件量超過了800萬。
要素四:數字化的組織
數字化轉型的落地需要有組織和機制保障,只有組織數字化的能力真正落地,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才能成功,最終實現組織升級。在建設階段的“數字化轉型工作組”可以對內連接上下級單位,對外溝通需求評估方案,確保目標正確,落實有力的組織保障。更重要的是系統建設後的“數字化轉型運營”,需要通過培訓、賦能、考核、評估等手段,不斷將數字化的能力由建設向持續使用和運營做轉變。不少城市的運營中心,企業的數字化運營部就是在承擔該職能工作。
産業變革、城市創新、生態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必修課。加快數字化轉型,牢牢把握“統一思想、明確規劃、用對技術、建好組織”4個關鍵要素,堅持“唯實唯先,急用先行”的落地理念,就能在數字化時代中抓住先機,形成數字化發展新格局,打造出數字化時代新經濟,實現新基建、雙循環背景下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作者係阿里雲智能中國區副總裁)
來源:2022年1月2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