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於我們 | 環球廣告
2022:中國汽車産業格局有望重塑
  新華網 ( 2022-01-18 06:59:26 ) 來源: 《環球》雜誌
 

紅旗新能源汽車在車展上展出

  當前處於“雙碳”背景下的轉型關鍵時期,中國汽車産業正在從傳統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變革,整體産業格局有望在2022年實現重塑。

《環球》雜誌記者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至2021年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突破3億輛大關,預計“十四五”期間將繼續保持年均4%的增長速度。

  當前處於“雙碳”背景下的轉型關鍵時期,中國汽車産業正在從傳統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變革,整體産業格局有望在2022年實現重塑。

數智化發展提速

  現階段,中國乘用車市場總體已進入負增長和存量市場競爭局面,而新能源車則保持正向穩定增長,滲透率佔比持續提升,在此大背景下高效完成數智化轉型升級是迎接存量市場轉變的有力舉措。

  另外,隨着消費升級概念的出現,全新用車生態亟待構建,適應消費者從渴望擁有一輛車到擁有全鏈條出行生態服務體驗的轉變,汽車業只能通過數智化轉型來進行全維度的底層建設,正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在“2021汽車數智化未來發展大會”上所述:“汽車作為民生領域最大、最複雜的産品,其産業和産品的屬性已演變為技術變革與技術融合的‘載體和牽引力’,汽車必將成為未來技術融合性發展的試驗場。”

  由此,業內人士認為,汽車産業的發展新趨勢必須把握好3個階段,其特徵是“數字化”“數據化”和“數智化”依次遞進,即,通過數字化和數據化的積累形成最終的數智化應用,通過數智化應用把數據和業務場景緊密相關,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達到深度洞察,在此基礎上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以一汽紅旗品牌為例,通過加速構建數智化用戶運營業務,新紅旗建立了以視頻&&為載體的紅旗“數智視界”、以App為&&的紅旗智聯、以小程序為&&的紅旗微店等系統,在新體系所帶來的數智化高效運營工作支持下,逐步完善了其以品牌生態為核心,涵蓋娛樂、出行、文化、服務等多個維度的生態布局。

  中國一汽紅旗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旭&&,紅旗將數智化技術與品牌發展深度融合,進而創造服務驚喜時刻,力爭為用戶提供極致服務,最終為客戶帶來美妙的綠色出行新體驗。

智能製造有序推進

  作為數智化發展的另一項重要應用,智能製造行業對於重塑中國汽車産業新格局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過創新驅動強化智能製造核心裝備的自主供給能力,中國汽車行業不斷完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逐步夯實了工業軟體等基礎支撐能力。

  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推進智能製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已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實施4年來,試點示範項目涵蓋傳統及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整車,以及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系統、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領域,且成果顯著,示範帶動和集成應用輻射放大作用十分突出。

  其次,從“工業1.0-機械製造”發展至“工業4.0-網絡化生産”的新階段,標誌着中國汽車製造業將從傳統製造走向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控制轉變,一些具備智能製造能力的新型汽車工廠將實現網絡化、分佈式的生産。

  上汽乘用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汽乘用車聚焦核心業務場景,通過構建高效、務實、精準的智能製造體系,並基於IPv6+、5G網絡、IoT等技術,創建高效協同的數字化工廠,可實現研發周期縮短38.4%、産品不良率下降7.5%、生産效率提高22%,推動了産品與服務的全方位升級。

  以上汽臨港工廠為例,其打造的無人車身車間示範生産線,實現焊接100%自動化、涂膠全面自動化、無人配送、無人生産、在線監控等。

  數智化技術與智能裝備的深度融合,使上汽乘用車已經成為行業領先的智能標杆企業。在2021年12月8日召開的“2021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上汽乘用車獲得國家級“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稱號,也是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

新能源汽車厚積薄發

  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實現産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居於世界前列。可以説,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正在成為重塑中國汽車産業格局的重要推手。

  有自主品牌車企高管曾&&:“當前僅從技術上看,中國品牌已在新能源領域實現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設計還是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以及智能網聯、智能座艙等智能化技術,均已超越國外品牌的主流水平,我們正在引領全球新能源車的發展潮流。”

  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間,全球80個國家/地區註冊的電動汽車電池使用總量達216.2吉瓦時(GWh),前10名電池供應商中中國企業佔據6席,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AESC遠景動力以及蜂巢能源。

  以電池裝機量衡量,中國在新能源車電池供應鏈上處於主導地位,但必須指出,在電池前沿技術方面中國依舊扮演着“追趕者”角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歐美和日韓的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在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的自主研發領域領先我們5年。”

  相比於現階段主流的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採用固態電解液的新一代固態電池具有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漏液的特性。其在能量密度和充放電性能上也比目前的三元鋰電池高1倍以上。豐田、大眾以及日産等傳統汽車企業均&&,將在未來5~10年量産搭載固態電池的新能源車型。

  由於基礎科學和新材料研發環節存在短板,中國對於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雖然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多家國內公司也已在相關領域展開研究,但從目前可查的專利技術看仍明顯弱於日韓企業。歐洲專利局與國際能源署共同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是近幾年電池技術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申請數量排名前十的企業有7家來自日本。

  中國電池企業相關技術人員也明確了這一差距:“固態電池的難點是在複合型電解質、電極材料、納米級包覆工藝的研發上,這屬於基礎科學範疇,而中國在這方面一直競爭力不強。”對此,歐陽明高解釋:“做材料不可操之過急,需要的是靜下心來長期積累,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況且技術研發不是一個恒定的值,在‘你爭我趕’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有望實現顛覆性突破。”

來源:2022年1月12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誌
  • 如果您對《環球》雜誌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政編碼: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誌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誌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