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於我們 | 環球廣告
她的箏音颯遍法蘭西
  新華網 ( 2022-01-12 06:43:26 ) 來源: 《環球》雜誌
 

彭靜旋在埃菲爾鐵塔下彈奏古箏

  彭靜旋彈奏的曲目涵蓋古今中外,音樂風格也千變萬化——或纏綿悱惻,或豪邁颯爽,或渾厚深沉,或大氣磅礡……可謂“萬樂皆可古箏”。

《環球》雜誌記者/馬琼

  12月下旬的法國已進入寒冬。波爾多大劇院外的廣場一角,往來的人們似被什麼吸引,自動圍成了一個圈。就在這圓圈的中央,傳來了英國女歌手阿黛爾的經典名曲《墜入深淵》(Rolling in the Deep)的旋律。循聲望去,一名身着漢服、頭戴面紗、東方面容的女孩正在撫弄一把古箏。

  女孩名叫彭靜旋,抖音昵稱“碰碰彭碰彭”,網友都稱她“碰碰”。彭靜旋來自中國湖南,2018年起開始在法國街頭彈奏古箏並迅速在網絡上走紅,收穫國內外上千萬粉絲。彭靜旋僅抖音上的粉絲量就超920萬,獲讚次數超1.1億。

  此後,彭靜旋陸續出現在國內各大電視台的熒屏上,她還被法國高等教育署選為中國留學生形象大使……有網友稱讚她:“你讓世界見識了中國古箏!”

街頭的“陽春白雪”

  因為小時候愛看電視劇《還珠格格》,彭靜旋與劇中角色不時彈撥的古箏結下了緣分。2017年她從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後,留學法國。

  初至法國的那一年,她在大街小巷見識了無數場街頭演奏——鋼琴、小提琴、爵士樂、重金屬……各種樂器和音樂風格輪番“炸街”,唯獨看不到自己珍愛的古箏,彭靜旋的內心開始蠢蠢欲動。

  在順利考上波爾多第三大學音樂學專業研究生後,彭靜旋借回國休假的機會,將跟隨了自己20年的古箏層層打包運到了法國。

  彭靜旋將自己的第一次街頭表演選在了波爾多大劇院外的一個廣場,表演的是一些中國傳統曲目,包括《高山流水》《漁舟唱晚》《賽馬》等。

  “第一次街頭表演時內心很忐忑,不知道現場效果會不會像其他藝人呈現的那樣,會不會有人看……”彭靜旋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説,“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曲子練好,如果音樂足夠美好、足夠吸引人,就不必過分擔心了。”

  首次出街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當一曲終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年紀的觀眾熱情鼓掌,這讓彭靜旋堅定了繼續街頭表演的決心,並將演奏搬上了網絡。

  彭靜旋在選擇表演地址時也頗為用心,考慮到地標建築或旅游勝地的行人多為游客,因為趕行程不會停留太久,彭靜旋傾向於選擇一些生活閒適、人文氣息濃厚的地方。

  視頻中出鏡最多的便是波爾多大劇院外的廣場。《煙雨唱揚州》《牧羊曲》《追夢人》《青花瓷》《雲宮迅音》《最炫民族風》等中國風曲目,以及鋼琴名曲《出埃及記》《克羅地亞狂想曲》,動漫配樂《哆啦A夢之歌》,歐美流行歌曲《See You Again》等曲目,皆是用古箏演奏並拍攝於此。

  此外,靠近波爾多的小城阿卡雄附近的海岸,也是彭靜旋鍾情之地。

  “這裡生活節奏慢,行人大都悠閒自在,會有更多時間停下來感受音樂。”於是,她在這裡留下了《千年等一回》《渡情》《倩女幽魂》《美麗的神話》《無羈》《風箏誤》等曲目的箏音。

  在這些街頭演奏的視頻畫面中,彭靜旋一襲白衣曳地,面戴白紗,長髮飄飄,指尖流淌出的音符伴着陣陣海風,輕輕撩動觀眾的心弦——有人托腮若有所思、有人凝視着她跳躍的指尖、有人聞音駐足……曲音落下,人卻未散。鞠躬行禮之後,彭靜旋又開始了下一曲的演奏……

“這是中國古箏”

  有網友好奇,看上去瘦弱的彭靜旋,每次是如何把那麼多道具運至表演地點的呢?

  “我和同學買了一輛小推車,把古箏、琴架、音箱、琴凳都放在上面,然後帶着小推車搭公交去目的地。”這之前,彭靜旋曾去瑞士日內瓦演出,因為距離波爾多較遠,加之古箏體積大,不能上飛機,最後只能改乘火車或汽車。

  彭靜旋的古箏前面,經常會放一個鞋盒大小的軟布箱,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上面用中文和法語標注的“中國古箏”字樣,箱子裏還裝有中國結和宣傳古箏的小冊子。這個小小的軟布箱便是她口中的“中國角”。

  彭靜旋告訴記者,她多年來學習、接觸的都是民族的東西,這讓她萌生了一種想法——傳承國樂,讓更多的人了解國樂、喜歡上國樂。

  彭靜旋介紹,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等也有類似古箏的樂器。大約在唐朝時期,十三弦箏就已傳入日本,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日本獨有的音樂風格和演奏特色。“但中國才是古箏的發源地,中國古箏作為世界所有箏的根,卻沒能被世人所周知,這很可惜。”

  起初,彭靜旋會跟前來問詢者一遍一遍地解釋這是“中國古箏”,教他們中文的讀法,並耐心地介紹古箏的相關歷史和文化。“但並不是每個心存疑問的人都會上來詢問,所以我就想如果前面放一個冊子,想了解的話可以隨手拿。”彭靜旋説,“冊子都是純法語的,全都是由我自己設計、製作,目前還在考慮做法語和英語雙語版。”

  為強化“中國古箏”的印象,她決定穿漢服上街表演,因此又花了很多時間和功夫了解漢服,並從國內訂購了多套漢服。如今,鏡頭裏的她“服化道”越發精緻。

  身在異國他鄉,彭靜旋也會在特殊的日子為祖國獻上一曲。2021年10月1日當天,彭靜旋在幾個短視頻&&上發布了合奏曲《我和我的祖國》,這是她與旅法二胡藝術家果敢在埃菲爾鐵塔下演奏的。合奏視頻發布後,短時間內各&&的播放量就紛紛破百萬,甚至上千萬,抖音上的點讚量突破了19萬次。

  有網友用“此情此景,熱淚盈眶”表達自己的感動,也有網友留言:“為這些在國外弘揚中國文化的人感到驕傲!感謝你讓中國民樂響徹世界!”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異國知音,為彭靜旋的演奏而動容。

  一段視頻中,一位法國阿姨圍着彭靜旋,不停地用手機拍照,拍她的古箏、拍她身上的漢服和頭飾,並嘖嘖稱讚:“太好看了!謝謝你帶來中國傳統樂器的表演,中國人真是很有才華呢!”

  “一次我彈奏電視劇《瑯琊榜》的主題曲《紅顏舊》,前奏剛彈了一半,有位法國老爺爺上前來跟我説話,在我抬頭的一瞬間,我看到了他的眼淚。當時我有些懵,沒聽清楚他在説什麼,大概的意思是前一首曲子讓他觸景生情。”彭靜旋説。

萬樂皆可古箏

  彭靜旋彈奏的曲目涵蓋古今中外,音樂風格也千變萬化——或纏綿悱惻,或豪邁颯爽,或渾厚深沉,或大氣磅礡……可謂“萬樂皆可古箏”。

  “我想向外國朋友呈現古箏音色豐富、多元包容的特點。所以選曲時,除了古箏的傳統曲目,我還會選一些中外流行歌曲,及其他樂器的代表曲目。”彭靜旋説。

  “中文選曲我會盡量選中國風比較濃的歌曲,用古箏搭配中國古樂的五音音階:宮、商、角、徵、羽,往往能渲染出國畫般的優美意境,與其他音樂風格迥然不同。在伴奏的配樂上,會選琵琶、二胡、竹笛這類非常有辨識度的民族樂器。”

  彭靜旋深知,想讓西方更好地認識並接受中國傳統樂器,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演奏他們的音樂來呈現古箏的魅力。

  “在演繹西方樂曲時,我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比如加入一些中國古箏獨有的音樂特色和演奏技巧,包括滑音、顫音、按弦、刮奏、搖指等。”彭靜旋説。

  以前,她從聽到一首曲子到能熟練彈奏,大概需要一兩天時間,隨着越來越多地將改編加入原曲,現在她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她希望傳上YouTube的演奏作品更能展現古箏的技巧,“有些稍難的曲子可能要準備一個多月,目前一般來説需要準備半個月到20天。像我最近發布的《墜入深淵》光是練習就花了將近1個月時間,還不算前期請編曲老師改編的時間。”

  功夫不負有心人。彭靜旋不僅在國內各大短視頻&&收穫大量粉絲,在YouTube上也成了“紅人”——粉絲量近50萬,視頻最高播放量超800萬。有網友留言“感謝YouTube首頁自動推送了這個小姐姐的視頻,連着刷了好多首,放在西方環境裏第一次感受到古箏所帶來的美妙和遐想空間”。

音樂一起,就都懂了!

  彭靜旋有個“帶着古箏去旅行”的計劃,疫情前她原本打算周游世界,眼下只能調整為環法旅行。2021年夏天,她帶着古箏去法國的南部走了一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也通過音樂結識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

  “在海邊我看到有鋼琴演奏,那位鋼琴老師的造詣很高。頭一天看到他覺得非常棒,就直接上前問他能不能合作一次。第二天我就把古箏帶了過去,在街頭即興合作了一曲,融合得非常好。”

  彭靜旋在電話裏笑着對《環球》雜誌記者説,“這種感覺很美妙,以前沒有過在這麼多人面前即興合作的經歷,這种經歷很有趣、很珍貴。”

  其間,她還在法國一個著名的戲劇節上遇到了兩名來自意大利的音樂人,同樣在街頭用音樂進行了交流。“因為她們是意大利人,英語、法語都不是很好,我們交流起來沒那麼順暢,但樂器一拿出來,大家互相就都懂了。”

  在網絡上走紅後,彭靜旋陸續收到了一些國外粉絲的來信和各類邀約。

  一名法國粉絲還特意把自己拍攝的彭靜旋彈奏古箏的照片洗印出來寄給她,並附言:“非常感謝你的古箏表演,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古箏併發現了它的魅力,真的非常好聽!”彭靜旋還受邀赴一座城堡在一對法國新人的婚禮上演奏了一曲《大魚》,東方古典神韻與法式浪漫渾然天成。往年的此時,她還要忙着輾轉於法國各地的華人春晚。

  也有來自美國、瑞士等其他國家的個人或團體向她發出了音樂會的邀請。雖然眼下因為疫情,她無法一一應約,但她還是希望以後多參加音樂會,以小組合或樂團的形式外出演出。

  目前,彭靜旋正在為2022年3月在瑞士舉辦的一場音樂會做準備。屆時,她將在音樂會上彈奏《高山流水》和其他古箏經典曲目,還會和一個西方樂隊合作,看看中西方音樂還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目前,彭靜旋已順利取得了波爾多第三大學音樂學專業的碩士學位,她希望未來能繼續讀博深造,進一步研究中西方音樂的異同,探索二者如何碰撞。她説,目前她的大部分精力是在學習豎琴,“如果要研究東西方樂器的碰撞,學一樣西方樂器可能會有更多幫助,而且豎琴和古箏也有很多共通點。”

  彭靜旋説她的街頭表演還將繼續。如果説幾年前最初的街頭表演只是單純想把自己20年所學展示出來,現在的彭靜旋則有了更多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責任感,“因為我已經感受到身後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鼓勵和支持我做這件事。”

  “希望未來能成為東西方音樂交流的一個橋梁。”如今的彭靜旋,一面借助自己在西方網絡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國內樂團的演出做推廣,爭取讓國內的民族樂團獲得更多國外演出的機會,一面她也通過在國外結識更多的作曲家、音樂家,接觸各類樂器進行不同音樂類型的碰撞和組合的嘗試,希望時機成熟時帶回國內演出。

來源:2022年1月12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誌
  • 如果您對《環球》雜誌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政編碼: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誌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誌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