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於我們 | 環球廣告
張黎:我搭了一座橋,靜待過橋的人
  新華網 ( 2022-01-07 16:01:20 ) 來源: 《環球》雜誌
 

在電視劇《輸贏》拍攝現場,導演張黎(前右)與工作人員溝通拍攝細節

  “橋就在這兒,我們把橋欄做好,不指望所有人從這裡通過,只覺得扶着它過橋的人能行得穩一點。”

《環球》雜誌記者/劉娟娟

  “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葛優在《天下無賊》裏説的這句經典&詞中的“黎叔”,指的就是這部影片的攝影張黎。張黎對影像的要求很高,劇組很多人怕他,於是馮小剛就把這個梗藏在了電影裏。

  多年以後,面對張黎,《環球》雜誌記者仍能感覺到他談及某些問題時的憤怒以及無奈。果然男人不論年齡,骨子裏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歲末年初,張黎執導的新劇《輸贏》在浙江、北京兩家衛視及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大視頻網站播放。該劇改編自曾供職於IBM和戴爾的付遙創作的同名小説,聚焦伴隨互聯網發展一起成長的年輕銷售群體,講述了兩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拼“輸贏”的故事。

  張黎因拍攝歷史劇而聲名遠播,他在近20年時間裏執導了《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孔子春秋》《少帥》等十幾部歷史劇和年代劇,其中《大明王朝1566》更是以9.7分高居豆瓣國産電視劇評分榜首。在歷史劇高聳的峰巒之中,職場劇《輸贏》顯得有些別樣。這是張黎首次執導當代職場劇。

  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與嘗試?張黎解釋,“我説得矯情點啊,其實以往拍的歷史劇也是職場劇,職業政治家、職業外交家,只是職業不同而已。我們總説主旋律,其實我覺得職場就是中國人目前生活的主流。”

電視劇《輸贏》劇照

  張黎説他想通過《輸贏》這部電視劇向年輕人傳遞一種價值觀,“比起橫向的輸贏,我更在意縱向的輸贏,即‘我今天比昨天是不是好了一點’,也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這樣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縱向的輸贏是回望歷史,更是一個捫心自問的過程。”

  張黎介紹,《輸贏》的男主周銳是一個銷售精英,無論從他的學歷、閱歷,還是江湖地位來看,都是職場中的佼佼者,但在這部劇快要結束,大家都在他建立起來的新游戲規則裏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他卻毅然放棄了大城市的光鮮生活,轉而投身大西北,在廣袤偏遠山區開展“雲計算”公益,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和小微企業發展。

  “從創造的利潤來説,周銳的成績可能無法與女主駱伽動輒過億的大單相比,但它代表了未來,代表了國家對個體、對弱勢群體的未來的關注,即‘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張黎説,“生活中有沒有周銳這樣的人?有,但不多。我一再強調,我們的文藝作品要表現的,不是‘現實是什麼’,而是‘它應該是什麼’。”

  “周銳這樣的人,跟《大明王朝》裏的海瑞不像嗎?跟孫中山(《走向共和》)、跟楊立青(《人間正道是滄桑》)、跟孔子(《孔子春秋》)不像嗎?都像,是不是?隔了這麼多年,他們的人文本質是極其相似的,只是穿衣戴帽不一樣。”張黎説,“我所有作品中一以貫之的內核,就是在寫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本質——我們不夠魯莽,但足夠堅韌。也唯有此,是我們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本錢。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韌性的民族。”

  張黎介紹,《輸贏》的編劇們在下筆之前進行了大量的採訪,其中華為在20年前派駐到南美市場的一名高管講述的故事讓張黎能“記一輩子”。

  華為剛進入南美的時候,它的通信設備受所有廠商排擠。開荒對銷售來説是最難的,他們只能把目光看向沒有利潤的區域——貧民窟。當時沒人能保證進到貧民窟還能安全出來,白天不敢進,技術人員只能等天黑了一個人去裝。進去之前全公司的人挨個跟他擁抱,好像真的做好了生離死別的準備。讓那名高管感動的是,技術人員沒説別的,只一句“人在機在”。漫漫長夜,其他所有人就一起包餃子等着那個人回來。華為人就這樣踏踏實實一個盒子一個盒子地裝,在拉美打出一片天地。

  “這就是中國人的堅韌精神,是許許多多先行者早在20年前還沒有人做這些的時候,一直堅持默默付出,才有了今天或許還有一戰的可能性。這個前提下,就有了《輸贏》裏面幾個主要人物的精神蛻變。”張黎説。

  張黎強調,“要説這個劇的獨特性,就在於這些人物是理想主義的,是獨特的,可能這種獨特在別人眼裏是有瑕疵的,是奇怪的,但絕不是趨同的。”

  但張黎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這原因有自己的能力,有市場的擠壓,還有其他一些荒謬的東西。”比如,有的項目,張黎作為導演,連演員都定不了。對此,黎叔很生氣,但後果嚴不嚴重,不是他能掌控的。“總之,‘更好’是‘好’的敵人,我們就是要‘更好’。”張黎説,“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內求自己,就是在創作上繼續用心。”

  實際上,張黎也在擁抱互聯網&&,他的一部6集的懸疑劇即將在優酷上線。“都説莎士比亞之後就再沒有新故事了,其實藝術就是不斷地尋找新的表達方式,就是要積極主動去適應互聯網的傳播,去找到符合這個時代的表現形式。”

  提到當前亞洲很多電視劇與奈飛(Netflix)的合作,張黎&&,“其實奈飛更需要我們,所以我們國家一直強調,一定要有文化自信。”他告訴記者,他的《孔子春秋》在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播得非常好。

  張黎説,其實黎叔早就不生氣了,早就將自己對影視的熱愛化成對每一部作品的執着,對文字或鏡頭語言的要求早已是本能,永遠將自己看作先行者,永遠在下一部作品中嘗試做一些開荒和突破,“這難道不正是《輸贏》裏傳達的職業精神嗎?各行各業的打工人,首先要尊重職業,其次要熱愛,剩下的……人生就是要等待,總會等來一些好的東西吧。”

  他對記者説,“我相信尼采那句話——我是河邊的欄杆,誰想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們的拐杖。我們的作品不要成為別人的拐杖,不用了就扔在門口,我們要成為橋欄,一個人成長過程中要過很多橋,我們的作品就是一座橋。有的人從《瑯琊榜》那個橋過去了,有的人從《風起洛陽》那個橋過去了,有的人從《大明王朝》這個橋過去了,橋就在這兒,我們把橋欄做好,不指望所有人從這裡通過,只覺得扶着它過橋的人能行得穩一點。”

來源:2022年1月12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誌
  • 如果您對《環球》雜誌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政編碼: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誌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誌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