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仍在贊成與反對參半中全面松綁,有種成敗賭一把“不信死給你看”的孤注一擲。
杜白羽
3000、4000、5000、7000……進入11月後,韓國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確診數每週刷出新高,“與病毒共存”防疫政策的負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韓國自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新防疫體系,即“與病毒共存”模式,大幅放寬了防疫管控措施。首爾、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的私人聚會人數上限放寬至10人,非首都圈地區放寬至12人。比起此前實施半年之久的最高響應級別,幾乎算是“大撒把”。而那時正值第四波大流行時期,回過頭看,日新增確診也不過千例以上。
新加坡“共存”模式反彈並沒有形成前車之鑒,韓國仍在贊成與反對參半中全面松綁,有種成敗賭一把“不信死給你看”的孤注一擲。
“共存”模式下,入境韓國的隔離期減少至10天,且近期韓國迎來了疫情以來首批外國游客。“解禁”後,首爾大街小巷如節日般人流涌動,工作日職場聚餐和周末友人聚會的場次呈報復性增長。明洞、江南等各大商圈恢復喧囂,街頭再度起舞。除了人人臉上戴着的口罩,以及&&餐廳掃描“健康碼”時發出的“叮”的聲音,還在提醒着人們疫情尚未結束,其餘時候似乎與疫情爆發前並無不同。
幾乎同時,一個個紅燈亮起。新增確診病例連續3天超7000例;在等待病床過程中,死亡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加;面對變異病毒,儘管韓國疫苗接種率達80%,但完成接種後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病例不在少數。韓國政府不得不再度按下暫停鍵,政策松了又緊,從2021年12月18日起至2022年1月2日私人聚會限員4人,各類公眾聚集場所只可營業至晚上9點或10點。
2021年12月1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就政府決定再次收緊防疫措施向國民致歉。他&&,在“分階段恢復日常”的過程中,政府未能控制住重症患者數量的增速,確保病床等工作準備得也不夠充分,政府將在加強防疫措施期間,最大限度控制疫情。
2020年,韓國曾被西方評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冠王”:一是韓國是累計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佔人口比例最少的國家之一,二是其為發達國家中經濟增長受影響最小的國家,三是它是防疫措施最好、等級強度最弱、封鎖時間最短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在防疫、經濟、自由三者之間實現平衡的國家屈指可數,韓國一度廣受讚譽。而如今,被許多人奉為上策的“K防疫”顯然失效。“與病毒共存”,變成了被病毒折騰。
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申振旭認為,韓國的K防疫模式有兩個優勢和兩個弱點:優勢在於韓國政府可迅速作出決策和推行措施,以及國民的主動自我約束;弱點是脆弱的社會安全網和公共醫療問題。現在,K防疫的兩大優勢已然不再。
文在寅任期將盡,韓國國內輿論關於“政權交替”的輿論氛圍佔主流,對現政府的信任度下降、“防疫疲勞”等心理因素,導致民眾對政府防疫政策無論松緊都不買賬。比起疫苗通行證等強制措施,國民的信任才是防疫的根本。然而,在下屆政府就職前的這段空白期,更多還需靠民眾自覺。
2020年12月,我從北京飛到首爾時,韓國單日新增最高確診人數首次超1000,創下2020年最高。一年後,我從首爾飛回中國,韓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已經連續3天破7000。現實如此魔幻。
來源:2021年12月2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