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起洛陽》劇照(記者供圖)
洛陽憑藉雄厚的歷史底蘊和傳統文化,在《風起洛陽》劇集的加持下再次“破圈”,掀起國風熱潮,國內旅游市場也迎來“古城熱”消費新趨勢。
《環球》雜誌記者/張漫子 祁晨露
近日,華夏古城傳奇劇《風起洛陽》因獨具特色的國風美學設計、浪漫的東方想象以及細緻的服化道,掀起了古都歷史文化魅力之風,引發觀眾對華夏古都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討論。
“千年古都”俘獲年輕人
《風起洛陽》在視頻網站上線22小時,內容熱度峰值即突破9000,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36.5億次,“跟着風起逛洛陽”“洛陽人民到底有多愛喝湯”等多個話題先後佔據社交&&熱搜。
“電影質感的畫面太驚艷了”“連仕女都有漂亮霓裳襦裙”“好真實的洛陽集市”……滿屏的彈幕,隨處可見神都洛陽的“誇誇黨”。首播當日,濃郁醇厚的胡辣湯、筋道爽口的馎饦、馥鬱甜蜜的酥酪、味淡而鮮的羊湯等洛陽美食次第登場,一份走心的洛陽美食攻略“吊”足了觀眾胃口。
觀眾不自覺地跟隨飛鳥式的鏡頭進入繁華熱鬧的南市街頭、百盞燈籠勾勒的不良井、富麗堂皇的積善博坊,以及雕欄玉砌的工匠之家&&府、碧瓦朱檐百花盛開的名門貴族柳家院、清簡質樸的內衛府和錯落有致的宮宇樓&……感受古都洛陽有別於其他古城的氣勢磅礡與市井煙火。
在小紅書、B站、抖音等&&,觀眾自發討論、熱烈互動、造梗“二創”,“風起同款穿搭打卡洛陽”“手把手教你復刻唐風妝容”等話題,讓年輕一代對洛陽這座千年古都産生了持續的興趣和無盡遐想。
“聯昉的水晶佛頭和不良井下的金剛菩薩造像,讓我‘魂穿’洛陽龍門石窟!”“95後”觀眾劉英傑説,架空場景都佈滿諸如佛像、牡丹、流水等的洛陽元素,滿眼儘是國風。
觀眾沉浸式的洛陽古城“穿越”體驗,離不開該劇精良的製作和巧妙的細節呈現。“水晶佛頭是由2400根鋼絲將一顆顆形狀各異的水晶石頭串聯而成。”《風起洛陽》導演謝澤説,基於古籍善本中的描述和對石窟壁畫的臨摹,拍攝期間共復原場景100多處,佔地超過4萬平方米,準備服裝5000多套、造型飾品5000多套,道具共超過1.5萬組,甚至將洛陽古城3市109坊的城建布局一一對應,“GPS地圖式”展現盛唐時期洛陽的繁華景象。
“何謂鮮活?即是充滿生活氣息、真正有人味兒的空間。”原著作者馬伯庸説,越是瑣碎,越能還原當時的氛圍,讓人信服。
“今年寒假洛陽見”“來年春天去洛陽看牡丹”“洛陽美學太有震撼力了,河南旅游必須提上日程”……洛陽憑藉雄厚的歷史底蘊和傳統文化,在《風起洛陽》劇集的加持下再次“破圈”,掀起國風熱潮,國內旅游市場也迎來“古城熱”消費新趨勢。
到古城“朝聖”
隨着紫禁城、大明宮、平遙古城通過電視劇、綜藝、紀錄片等媒介以全新面貌走入人們視野,傳統與古城被賦予了新時代的話題和熱度,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海外,“霸屏”的影視作品融入當地文化特色,從而帶動古城“長久熱”的案例已經不勝枚舉。
蔚藍的亞得裏亞海、巨石錯落的城墻與紅頂白墻的建築群,在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古城相映成輝。這裡是美劇《權力的游戲》中“君臨城”的取景地。在該劇播出的10年間,杜布羅夫尼克以至今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城風貌、多元融合的文化,在劇中展現出莊嚴古雅的氣質,令人印象深刻。當地旅游部門充分開發“權游”的影響效應,推出了“幕後”“成為電影明星的一天”“文化和遺跡”等系列主題游線路,使古城成為劇迷們爭相“朝拜”的“聖地”。
被《哈利·波特》改變的英格蘭安尼克城堡,是古城IP播下的又一例奇幻種子。有“北部溫莎堡”之稱的安尼克城堡把“魔法掃帚”騎乘、劍術和貴族禮儀培訓等劇中情節衍生為重點經營項目,每年吸引着超百萬游客前往體驗。霍格沃茨承載魔法世界的正義,現實中的安尼克城堡作為英格蘭11世紀抵禦外敵的防禦工事,賦能後續的《俠盜羅賓漢》劇集,共同營造英式俠義的精神意蘊,拉長了它的IP生命周期。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等受訪專家&&,影視作品可以最大範圍地傳遞古城IP承載的傳統文化與民族認同,但線上瀏覽與實地體驗的效果相差甚遠,付出了時間和精力而收穫的文化感受更容易轉化為具象的文化價值,被游客理解和認同。
當游客走進安尼克城堡,或許更能理解飛越塔樓的霍格沃茲魔法師對正義的堅持;親身觸摸到霍比特人低矮的門洞,或許瞬間會因小小身軀蘊藏的忠誠而動容;真正登上塞德山的山頂俯瞰君臨城,更能夠與自信堅強的“龍媽”同頻共振……依託《哈利·波特》《魔戒》《權力的游戲》等影視作品,西方古城的獨特氣質和精神價值在保護性挖掘的同時,被當成經典IP打造,影響和吸引着全世界的粉絲。
“火”起來的壯麗山河和文化傳統
古韻悠悠,迴響千年。中華大地還有很多擁有深厚歷史底蘊、鮮明城市特色、多元文化內容的古城IP,例如,出土了四羊方尊的長沙炭河古城、實證中華幾千年文明史的杭州良渚古城、保存着古代完整縣城格局的山西平遙古城……
洛陽古城擁有包括天堂、明堂、龍門石窟在內的山河古跡,凝結着東方的審美志趣;華夏文明、河洛文化和禮儀習俗,匯聚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脈;服飾、飲食、舞蹈、音樂等維度的文化資源,承載着民生環境和文化追求。
《風起洛陽》發揮文藝作品優勢,從不同維度展現洛陽的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和歷史之美。借影視作品的傳播,將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娛樂形式和時代性的藝術表達,疊加進洛陽這一古老的文化地標,一改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激發了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節目後期的彈幕中,不乏“我終於找到要守護和傳承的文化了”“中華文化美得驚心動魄”“此生不悔入華夏”的感慨,觀眾對古城的熱愛昇華為對文化和歷史傳統的自信和自覺。
馬伯庸説:“我希望探討的是城市與人之間的關係,以此來展現一座鮮活的洛陽城,一個真正充滿生活氣息和文化內涵的空間。”然而,如何盤活已有的資源,打破圈層壁壘,持續釋放洛陽IP的價值與潛力,為景區引流、開發文創,依舊是洛陽文旅産業未來發展的課題。
在曾博偉看來,古城IP要想在爆火之後擁有持久的吸引力,不能僅靠營銷手段的創新,“要通過精品影視劇,吸引游客出行,讓目的地的文化精神成為旅游的‘硬核’。”
“除了以影視作品為文旅增添活力,還應採用創新模式串聯洛陽全IP的打造流程,充分延長文化價值內容的生命力。”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洛陽古城與愛奇藝合作嘗試主題酒店、大型沉浸式劇本殺、VR全感游戲以及網絡電影等多種內容形態的組合創新,盤活了上下游的産業鏈條,帶動線上線下群體貼近洛陽這一傳統文化IP,深入了解其中蘊含的傳統元素。
一座古城的人文品格和文化傳統往往是其最動人之處。陳少峰説,“像洛陽這樣的中華傳統文化IP,中國還有許多,亟待內容創意從業者進行開發和挖掘。只有將它們多類型、多視角、全鏈條開發,才能更充分地將中華文明的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呈現給大眾,不斷拓寬華夏文明的敘事空間。”
來源:2021年12月2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