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拍攝的哈薩克斯坦圖爾古松水電站
隨着比特幣算力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布局,全球關注加密貨幣的目光正聚焦於哈薩克斯坦。
《環球》雜誌記者/張繼業(發自努爾蘇丹)
經歷了今年夏季的低迷後,比特幣市值近期重又一路高歌猛進。劍橋大學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比特幣電力消費指數”和“比特幣挖礦地圖”顯示,哈薩克斯坦比特幣挖礦算力在全球的份額日前已躍升至18.1%,僅次於美國的35.4%,位居世界第二。
隨着比特幣算力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布局,全球對加密貨幣的關注正聚焦於哈薩克斯坦。
面對大量挖礦能力的涌入,10月以來,哈薩克斯坦上至總統、部委官員,下至民眾、專家學者,都高度關注事態發展,緊鑼密鼓研究應對方案。加之哈薩克斯坦電力供應本就不算充裕,比特幣挖礦在哈很難繼續擴張。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哈薩克斯坦加密貨幣哈希率(比特幣網絡處理能力衡量單位)佔比,不出意外將會降低。
到哈薩克斯坦去
對比特幣挖礦來説,最大的可變成本一般為電價。據哈能源工業網站數據,2020年哈電力市場需求為1073億千瓦時,實際發電量為1080億千瓦時,剛好夠用。該國電價較為穩定且十分低廉,在一眾國家中具有明顯吸引力。
據哈薩克斯坦知名商業金融分析網站“Finprom”11月5日援引今日俄羅斯通訊社旗下RIA RANKING報告,在今年進行的歐洲國家人口可用電力排名中,哈薩克斯坦平均電價在所列國家中最低,每千瓦時僅合2.3盧布。相比之下,網絡上盛傳的低電價“挖礦聖地”冰島每千瓦時則合12.2盧布。如以當地居民平均月薪所能購電量計,則冰島位列第一,平均月薪可購得27690千瓦時電力,哈薩克斯坦位列第八,平均月薪可購13989千瓦時。
據哈薩克斯坦法律網消息,哈能源部第一副部長穆拉特·茹列別科夫11月5日&&,今年前10個月哈薩克斯坦用電量同比激增8%,遠高於往年電力需求1%至2%的正常漲幅,增量相當於1000~12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裝機的年發電量。想要獲得等量的發電能力,需歷時5年,花費10億~15億美元。
哈能源部認為,用電量異常增長是由於比特幣礦場大量來哈。當前,哈薩克斯坦有50余家正式登記註冊的比特幣礦場,同時還有與日俱增的“灰色”礦場存在。“灰色”礦場機動性強,難以確定其規模,據估算總用電量是合法註冊礦場的2倍。據哈薩克斯坦《斜體字報》援引區塊鏈行業協會消息,截至2021年5月,比特幣挖礦能耗已佔到哈薩克斯坦總發電量的3.3%。
據福布斯和Forklog(創辦於2014年的一家專門提供比特幣、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信息資源的電子雜誌)網站報道,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大的比特幣礦場“Enegix”位於首都努爾蘇丹以東400千米的埃基巴斯圖茲。當地的埃基巴斯圖茲煤田在蘇聯時期就是世界聞名的褐煤露天礦場,煤炭挖出後就地發電。埃基巴斯圖茲1號和2號熱電廠總裝機規模達5000兆瓦,保障哈全國25%的電力供應。2號熱電廠內還有世界最高的煙囪(419.7米),被昵稱為“打火機”。
據報道,Enegix數據中心佔地15公頃,已投資2400萬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和高壓基礎設施建設,負荷為180兆瓦的數據中心能容納5萬台礦機,總哈希率可達5~6EH/s(1EH/s=每秒計算1018次哈希,Enegix礦場近兩年已與Wattum、比特大陸、比特微(MicroBT)、微比特(ViaBTC)等加密礦企開展合作。
關注並加強規制
“戈拉塔國際”是總部設在阿拉木圖的法務諮詢公司,業務涵蓋為外國加密礦企在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AIFC)進行註冊。據該公司消息,為鞏固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勢,哈薩克斯坦在保持高度關注的同時,還在為加密貨幣挖礦創造相對優勢的條件。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國對加密貨幣和數字採礦的法律監管仍在制定中。
該公司稱,2020年哈薩克斯坦《信息化法》引入對數字技術和合法採礦監管的修正案,並通過了區塊鏈和數字技術發展綱要。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資産,可被視為商品,但不是金融工具或支付方式,哈法律禁止在境內發行和流通加密貨幣。加密礦企為獲得在哈開展數字採礦的特別許可或執照,必須事先向哈數字發展、創新和航空航天工業部申報礦場建設計劃,同時進口礦機必須獲得哈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許可。
雖然比特幣挖礦在哈薩克斯坦並不違法,哈初期對礦企進入亦持開放態度,但在大量能耗和“灰色”礦企出現後,哈官方正在加緊完善法律,規範行業要求。
據《斜體字報》消息,2021年6月哈總統簽署關於對加密貨幣挖礦徵稅的《稅法典》修正案,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新法規定對加密貨幣挖礦徵收每度電1堅戈(1堅戈約合0.0023美元)的額外費用。
此稅法修正案的倡議者、下議院議員阿爾貝特·拉烏&&,法案規定哈國家信息安全機構每個季度都會收集納稅礦企信息。1度電1堅戈是極其象徵性的,僅是哈薩克斯坦理解加密貨幣採礦行業邁出的第一步。&&法案旨在加強國家對該行業的監管,增加其對國家預算的貢獻,減少不受控礦場的能源消耗,“讓行業走出陰影”。
哈能源部第一副部長茹列別科夫認為,雖然當前哈電力系統運行穩定,冬季供電不會出現缺口,但比特幣礦場涌入無疑影響了哈電力供需平衡,哈官方需採取緊急措施,減少“灰色”礦場用電消耗,不能坐視其吞掉電力,使國家出現能源赤字,影響能源安全。
有鋻於此,哈能源部今年10月起草了《關於數字採礦行業消費者電力接入若干問題》的行政令草案,擬加強對礦企用電情況的摸排與接入規模的限制,包括將新“礦工”供電限制在1兆瓦,全國“礦機”總功率不得超過100兆瓦等。
挖礦在哈前景
據哈數字發展、創新和航空航天工業部消息,哈薩克斯坦計劃於2021年12月啟動加密貨幣交易所試點。試點項目的主要內容是由哈國內銀行為在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設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運行服務。試點期限為12個月,目標是將AIFC在全球加密貨幣交易中的份額提升至1%,約為3400億堅戈/日。
據資本網援引哈區塊鏈和數據中心行業協會主席阿蘭·多爾吉耶夫的話稱,合法比特幣礦場每年可為哈經濟貢獻980億堅戈,其中哈國家電網每年可從礦企處獲得130億堅戈收入。未來5年,預計加密貨幣挖礦可為哈帶來超過15億美元的經濟收入和3億美元的稅收。如將“灰色”礦場計入,相關數字可翻一倍。
但據報道,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10至11月間多次對加密貨幣挖礦作出負面表態。據衛星通訊社11月19日消息,托卡耶夫稱,比特幣挖礦正在不受限制地發展,需要進行“緊急”立法監管。雖然哈挖礦能力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幾乎看不到任何財務回報,哈應冷靜評估該行業的風險及影響。
據《斜體字報》和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當前哈部分地區受比特幣挖礦活動激增和電網系統事故率高等因素影響,已經出現電力短缺現象。在與俄羅斯接壤的哈北部地區,出現了功率為1000~1500兆瓦的計劃外電力進口。俄能源部長舒利吉諾夫對此高度關注,並已向俄總統普京匯報。
據哈薩克斯坦商務投資&&消息,由於哈境內挖礦電力消耗已經觸及本國電力生産能力天花板,部分礦場目前已被停止供電。礦企、電力企業、官方代表組成工作小組,研究電力供應方式,如夜間谷時供電等。消息稱,部分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挖礦能力已開始向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國家轉移。
比特幣挖礦在哈薩克斯坦國內也招致眾多反對聲音。在電力生産結構上,哈對化石燃料發電依賴性高,88%為煤炭和天然氣發電,9%為水電,其餘3%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哈也在考慮徵收碳稅,改變電力生産結構,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高碳挖礦與全球氣候議題背道而馳,長遠來看,包括比特幣挖礦的高碳足跡將會降低哈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哈薩克斯坦正是希望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才選擇不排斥加密貨幣挖礦。但當其能耗影響到居民日常生活、損害哈長期努力發展的實體産業製造業時,比特幣挖礦的優先級無疑將被排到最後。可以預見,比特幣挖礦行業未來在哈薩克斯坦將會被限制在一個“相對健康”的水平。
來源:2021年12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