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張勃在山頂俯瞰明朝南丹隕石隕落帶
隕石獵人可以説是地球上第一時間接觸天外來客的基層力量,他們有計劃地游走於戈壁沙漠或荒野無人區。除了目擊事件之外,歷史長河中悄無聲息隕落的隕石大多是他們發現的。
張勃
1998年9月17日晚7點,一顆火流星劃過夜空,墜入沈從文《邊城》一書刻畫的一個名叫茶峒的小鎮(2005年“茶峒鎮”改名為“邊城鎮”)。
2015年2月的一天,我無意間在美國一位隕石收藏家的藏品中見到一塊來自中國的隕石,標籤上寫着“Chadong”。這正是當年隕落在茶峒,又流失境外的那顆隕石。
4年後,我把它帶回中國,這顆隕石在時隔20多年後重歸祖國懷抱。
這些“天外來客”非常珍貴。人們無須前往太空,便可獲得研究天體的樣本,挖掘太陽系形成和演化的秘密。
作為一個隕石獵人,我的工作就是“追星星”。
星星在天上,也可能在地上。而隕石獵人,時刻準備上路。
圈子
2009年,我在海南島環島騎行,夜宿海邊。一個午夜,海浪聲莫名把我驚醒。一個火球劃過頭頂,瞬間點亮黑夜,幾秒鐘後消失在海平面。
我從小就對神秘事物充滿好奇,這一瞬間帶來的震撼,從此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我倔強地踏上了追尋隕石的路。之所以説“倔強”,是因為當年中國沒有“隕石圈”,要靠自己摸索出一條正道,着實不容易。
我曾每年花大半年的時間獨自前往六大洲,尋找隕落的星塵。在12年的時間裏,我的工作室收藏了上百顆珍貴的隕石。
12年後,“隕石圈”依然極其小眾。這個在外人看來神秘的圈子無外乎幾類人:隕石獵人、隕石線人、隕石收藏家和隕石科學家。至於隕石愛好者和隕石商人,定義很模糊。
隕石獵人可以説是地球上第一時間接觸天外來客的基層力量,他們有計劃地游走於戈壁沙漠或荒野無人區。除了目擊事件之外,歷史長河中悄無聲息隕落的隕石大多是他們發現的。隕石獵人往往以戰績説話。部分專業隕石獵人有一個更官方的稱謂——隕石科考隊員。
隕石線人是橋梁,扮演着中介的角色。他們身份各異,熟悉局部區域的隕石動態,往往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能獨立判斷隕石屬性,也能精準有效地找到買家。這是隕石線人區別於隕石商人最典型的特點,他們基本不為公眾市場服務,有自己的信譽和人格魅力。
隕石收藏家是需要時間和經歷沉澱的,他們具備深厚的隕石知識儲備和不凡的眼力。不過,僅憑資深也不一定能成為大家,藏品類型的全面性和無可比性也是判定“大藏”與“小藏”的關鍵。隕石標本和隕石原石收藏也有本質區別。此外,從隕石愛好者走向隕石收藏家,這一過程還取決於個人的經濟實力。
隕石科學家比較特別,有的歸入天文學,有的歸入地質學。中國開展隕石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系統的紫金山天文&、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學所,以及中國地質大學等幾所相關專業大學。這些單位還承擔着國際隕石學會隕石命名委員會官方數據庫的命名工作。
記載和線索
中國典籍中不乏有關隕石的記載,目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紀。《竹書紀年》記載:“帝禹夏氏八年六月,雨金於夏邑。”
順着文獻古籍去尋找隕石,是一條經實踐證明可行的路。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一場鐵隕石雨墜落於今廣西南丹縣。《慶遠府志》記載:“正德丙子夏五月夜,西北有星隕,長六丈,蜿蜒如龍蛇,閃爍如電,須臾而滅。”這是中國第一次既有實物發現又有文獻記載的一場隕石雨。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一些隕石愛好者前往南丹縣尋找隕石,現在人們可以在當地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和私人收藏家處看到500多年前隕落的南丹隕石。
查閱國際隕石學會官方數據庫,不難發現大部分隕石是非目擊隕石,何時隕落不得而知,比如冷湖隕石、羅布泊隕石和阿勒泰隕石等等。而目擊隕石也並非在第一時間內可以收集完全部個體,這要取決於當時隕落的隕石總量。隕石愛好者可以通過查閱歷史數據,選擇適合自己的隕石記錄,進行獵隕。比如1976年3月8日,吉林市北部降落了一場隕石雨,隕石雨分佈面積達500平方千米,當時人們收集到100多塊較大隕石。直到今天,仍有可能發現更多的吉林隕石。
目擊隕落事件
通過目擊事件去尋找隕石難度不小。在國際隕石學會官方數據庫裏,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僅記錄到68次目擊隕落。
20世紀90年代,國內個別嗅覺敏銳的商人四處尋找並收購隕石。到2010年前後,隊伍逐漸擴大,隨之出現了一些專業的中國隕石獵人。
2012年2月11日,青海省西寧市村民聽到一聲巨響。不久後,人們在湟中縣(2019年更名為湟中區)找到了大約10塊隕石,總重量約100千克。這場突如其來的隕石雨吸引了當時中國的礦物愛好者、天文愛好者、隕石愛好者以及古董收藏愛好者。人的聚集,促成了“中國隕石圈”的形成,此後中國隕石圈逐漸在國際隕石界嶄露頭角。
2016年,班瑪隕石不期而至。目擊事件發生在2016年8月24日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因為是單體隕落,所以動靜不大。隕石主體保留在當地博物館,幾塊碎片為圈內收藏。上海天文館目前收藏了我捐贈的一塊班瑪隕石。
馬子川隕石是中國第一顆無球粒隕石,來自太陽系第四號小行星灶神星。它的降臨,消息隱秘,只有極少數人跟到最後,當地村民最終只尋獲3塊隕石。它的實際隕落髮生在2016年的陜西省延安市誌丹縣,但直到2017年,消息才浮出水面。
2018年6月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劃過夜空,夜空突然被一顆火流星照亮,發出短暫強光,幾秒後迅速消失。
各路隕石獵人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由於目擊視頻被廣泛傳播,當地民眾以及全國各地的尋寶者也蜂擁而至。一時間,隕落地幾公里範圍內有幾百人展開了大規模搜索。在3個月內,人們尋獲大小不同的隕石數百塊,因此可以説這是一場隕石雨。
動遮鎮曼桂村村民玉香懷,在自家茶園裏發現了其中最大的一塊,重達1228克。因為隕落在曼桂村,它被命名為曼桂隕石。該隕石墜落形成的隕石坑也非常有價值,因為隕石坑的深度和走向可以用來計算隕石飛行的方向和速度。目前,曼桂隕石主體與其隕石坑正在上海天文館展覽。
從拍下火流星目擊視頻、發現隕石主體、回收主體隕石坑,到開展科學研究、舉辦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這是到目前為止對於中國目擊隕石最完整的一次記錄。後來,上海天文館據此拍攝的紀錄片《流星之吻》榮獲國際博物館紀錄片唯一金獎。
東烏珠穆沁旗隕石在中國收藏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一塊稀有的石鐵隕石子類中鐵隕石。1995年9月7日,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晴朗無雲,草原上有許多蒙古族牧民。突然,人們聽到空中傳來巨大的轟鳴聲,一條煙灰色尾跡南北向橫挂天空。三塊分別重88.2千克、38千克和2.6千克的隕石隨後在草地上被發現。目前,上海天文館展出了一塊30千克的東烏珠穆沁旗隕石大尾切,切面可見漂亮的大顆粒金屬結核狀結構,局部可見角礫狀橄欖石晶體。
價值和價格
隕石的價值首先在於科研,其次才是收藏。這兩方面對隕石價格的影響錯綜複雜。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的學術成果,是隕石科研與收藏價值的重要參考。在此基礎上,目擊與否、新鮮與否、存世量、大小、造型、歷史傳承、人文故事和博物館館藏背書等綜合因素構成隕石的市場價格。這好比鑽石的4C(切工、重量、顏色、凈度)決定其市場價格,其中任何一項數值變化,鑽石價格也會隨之上下浮動。
隕石的價格比鑽石更複雜。因為它不是單一礦物,其母體來源、母體行星的地質演化、所屬殼幔核層位置、結晶分異程度、礦物組成形式、天體撞擊事件等等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
鑒定隕石,需要有專業的研究人員和實驗室設備。目前中國尚無具備這兩方面資質的私營單位。
(作者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天體化學與行星科學實驗室隕石科考隊成員、上海五雲坊隕石工作室創始人、國際隕石學會會員、國際隕石收藏家協會會員)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來源:2021年12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