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求解“能源危機”
  新華網 ( 2021-11-23 06:43:16 ) 來源: 《環球》雜志
 

 

9月30日,汽車在英國奧迪厄姆一處加油站排隊加油

  此次能源危機為國際能源低碳轉型的合理化推進敲響了警鐘,在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量變的同時也需大力推進質變。

林屾

  近期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刺激了國際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價格持續上漲至歷史高位,引發歐美多國能源危機。究其原因,此次危機可謂能源低碳轉型帶來的一次陣痛。

轉型加速了危機

  近年來,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的呼聲高漲,加速推進全球能源低碳轉型進程,受此影響,煤炭下行趨勢明顯,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比重有所擴大,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重持續攀升。

  “未燒盡的煤”研究組織(Ember)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十大煤電國中已有中國、美國、德國等六國發布了碳中和承諾,目標時間范圍為2050至2060年。歐洲走在了能源轉型的前列,其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已超過化石能源。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統計數據,2020年歐洲煤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分別佔總發電量的15%、20%和41%;同期,美國也在壓縮煤電産能,煤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分別佔總發電量的20%、41%和20%。

  國際能源署《全球能源行業2050凈零排放路線圖》預測,如果全球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則近70%的發電量需要來自光伏和風電。能源加速轉型為此次危機埋下了伏筆。

  一是新能源穩定性不足。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輸出功率易受風速、溫度、光照強度等自然資源環境影響,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對于保障當前階段的用電品質和電網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困難,相較于化石燃料發電而言穩定性明顯不足,但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和機制仍有待完善。

  同時,在歐美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程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2021年頻發的極端天氣造成相應能源電力供應緊張。例如,美國得克薩斯州今年初因寒潮造成風力發電機組停擺,部分地區的電價達到9000美元/兆瓦時;英國持續出現超高壓天氣,英吉利海峽風力不足造成英國海上風電供應不足。

  二是化石能源難以有效補位。走向碳中和壓縮了化石能源發展空間,全球已有超過100家主要金融機構對涉煤領域制定了嚴格的資本退出與禁止性政策,極大限制了對涉煤項目的資金投入。

  新能源缺失疊加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復蘇的需要,致使全球對化石能源的需求陡增,但歐美化石能源産能進入收縮期,老舊産能退出,新增産能受限,造成供給彈性進一步下降,如歐洲最大的陸上氣田之一的荷蘭格羅寧根氣田預計將在2022年停産。

  歐美能源自給能力下降,進口需求提升,而作為國際化石能源重要出口方的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夥伴國(OPEC+)未根據市場變化提升增産計劃,仍堅持原計劃的産量上調40萬桶/日。同時,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量也遠低于過往年度,歐美能源供需缺口持續擴大,致使歐洲儲氣量和美國原油庫存均處于低位。冬季供暖用能高峰即將來臨,短期內改善供需失衡的難度較大。

謹慎把控轉型節奏

  降低化石能源比重、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舉措,但此次能源危機為國際能源低碳轉型的合理化推進敲響了警鐘,在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量變的同時也需大力推進質變。

  一是審慎把控轉型節奏。能源轉型無法一蹴而就,全球可再生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期內無法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能源轉型需重視生産生活保障和節能減排協同發展,穩步推進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靈活發揮天然氣等相對清潔能源的過渡作用,逐步有序退出傳統化石能源,有條不紊地推進能源體係的低碳化、清潔化。

  就可再生能源而言,需優化發展機制,加快技術研發,提升利用水準、運作效率和係統穩定性。

  就化石能源而言,首先,需制定有序退出路線圖,綜合研究技術、經濟、環境等影響因素,設定不同類型項目退出優先等級,靈活調整運作年限,逐步降低煤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其次,充分運用碳交易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結構優化;最後,對棕色資産的節能、減排、技改等轉型項目仍應提供適度的金融支援,避免盲目大規模退出投資,影響轉型升級進程。

  二是大力發展儲能係統。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不斷提升,對電力係統的靈活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儲能是平抑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間歇性和波動性影響、提升係統穩定性的關鍵途徑。

  儲能應用場景多元化,全面覆蓋可再生能源發電側、電網側和用電側,可用于削峰填谷、調峰調頻、緩解電網阻塞、保障電網穩定性、延緩輸配電設備擴容升級、輔助動態運作、自發自用和提升供電可靠性等。

  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産業研究白皮書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達191.1吉瓦(GW),其中抽水蓄能佔比為90.3%,電化學儲能佔比為7.4%。電化學儲能已成全球儲能新增投運裝機的主要部分。彭博新能源預測,2050年全球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1676GW/5827 GWh(吉瓦時),投資額預計達6620億美元。

  三是持續推進多能互補。多能互補係統主要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組合優勢,通過發展清潔能源資源、充分利用流域梯級和有較強調節性能的水電站、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適度配置儲能設施等方式增加電力係統調節能力,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結構,調動需求側靈活響應的積極性,提高電力輸出功率的穩定性,提升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和綜合效益,形成各類電源統籌協調、上下聯動、互補互濟的機制。

  多能互補多與大型綜合能源基地相結合,其典型形式包括風光儲一體化、風光水儲一體化和風光火儲一體化等,其中風光火儲一體化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共濟發展,特別適用于煤炭富集區域的能源轉型。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來源:2021年11月17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23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