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
圖為一名觀眾在參觀大眾汽車模塊化電驅動&&
眼下,美歐正在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升級為國家戰略。此舉或將導致中美歐産業競爭加大、國際礦産資源爭奪加劇、中國新能源汽車短板受制於人及海外市場開拓困難等問題。
楊成玉
隨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産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眼下,美歐正在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升級為國家戰略,旨在掌握關鍵零部件生産和技術研發,減少對外依賴,建立本土化供應鏈。
有分析認為,此舉或將導致中美歐産業競爭加大、國際礦産資源爭奪加劇、中國新能源汽車短板受制於人及海外市場開拓困難等問題。
拜登的行政令
美國拜登政府正在加大政策支持,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升級為國家戰略。
8月5日,拜登簽署行政令,制定更加嚴格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標準,倒逼新能源汽車需求,目標是到2030年美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50%。具體舉措包括:
第一,建設全美範圍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提供銷售激勵和稅收優惠等。美國在今年3月推出的基建計劃涵蓋了1740億美元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投資,包括銷售折扣與稅收優惠、到2030年建50萬個充電樁、校車公交及聯邦車隊電動化等。
第二,掌握關鍵零部件生産,建立本土化供應鏈。行政令明確指出,要為美國本土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重組和擴張提供資金支持,動力電池、芯片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必須是“美國製造”。其中,芯片是美國優勢領域,但動力電池産能缺口較大。6月,美國能源局發布《國家鋰電藍圖2021-2030》,看好鋰電池市場前景,希冀制定聯邦政策框架,鼓勵本土電極、電池芯和電池組等相關製造業發展,支持本土鋰電池材料和技術供應鏈建設。
歐洲持續加碼
歐洲引導性政策持續加碼,持續刺激新能源汽車産銷爆發。
根據歐洲綠色新政目標,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3000萬輛,2035年前禁售內燃機汽車,歐洲各國還進一步將禁售時間提前。同時,歐盟設置了更為嚴苛的汽車尾氣排放法規且加大罰款力度,各成員國也在特定時間內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高額補貼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推動今年上半年歐盟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00萬輛,取得同比增長157%的優異成績。
歐盟還投入重金以補齊動力電池産業鏈。歐盟將動力電池産業視為關鍵戰略性産業,為減少對外依賴,近年來積極布局動力電池産業。歐盟突破“公平市場”和“競爭政策”約束,多以國家和企業共同抱團的方式,組建“空客級”歐洲電池聯盟(EBA)和實施推進電池全價值鏈研發創新的“歐洲電池戰略行動計劃”,已建設或正在建設的超級電池工廠達38個。
此外,歐盟實施了多元化的技術路線選擇,兼顧發展更適合未來的氫能源汽車。歐盟及包括德、法在內的14個成員國制定了氫能規劃,計劃在未來30年累計向氫能産業投入約4700億歐元。其中,氫燃料電池作為一種用途廣泛的能源載體,既可作為合成燃料的基礎,又可作為存儲可再生能源的媒介,被寄予厚望。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兼具安全性、便捷性、高續航、零排放等優勢,歐洲有聲音認為,氫能源汽車才是實現碳中和的最優技術路徑和“終極方案”。
積極應對挑戰
整體上看,美歐積極押注新能源汽車産業,將使中國面臨不小挑戰。
第一,國際礦産資源爭奪將加劇。各國動力電池嚴重依賴非洲剛果(金)的鈷礦産資源和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的鋰礦産資源。近年來,受國際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影響,動力電池的裝機量與需求水漲船高,國際電池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美歐都有補齊動力電池短板的政策主張和行動實踐,其擴大産能將形成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必然趨勢。加之中國相關礦産資源相對缺乏,動力電池産業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和競爭壓力。
第二,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較大且前景喜人,但美歐壟斷着關鍵零部件及核心技術,硬體、軟體、工具鏈優勢使其長期保持産業鏈上游優勢地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硬體、軟體、工具鏈”短板問題或將集中爆發。一是硬體受制於人,車載控制器、攝像頭、雷達等專用芯片嚴重依賴英飛凌、恩智浦、瑞薩、英特爾、英偉達等外國供應商。二是軟體被高度壟斷,車載基礎操作系統、安全操作系統及安全通信技術被維克托等美歐寡頭壟斷,被賺取高額附加值。三是工具鏈成本高昂,製圖工具、倣真工具、測試工具等基礎研發工具所花費的成本較大。這些短板或將在未來與美歐之間的産業競爭中被進一步放大,是美歐對華“卡脖子”的潛在領域。
第三,中國新能源汽車開拓海外市場或將愈發困難。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屢創新高,但“主力軍”是在華生産的特斯拉汽車。中國國産品牌受制於國外技術環保標準、許可證申請、品牌知名度、安全性等因素,在美歐市場並不被廣泛認可。國外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被大眾、寶馬、奔馳、特斯拉、沃爾沃、雷諾、起亞等品牌所佔據。伴隨美歐積極押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中國國産品牌在海外市場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保護性限制。
第四,美歐氫能源汽車可能拉大發展差距。當前中國重點押注鋰電池汽車,對氫能源汽車的投入較為不足。鋰電池存在資源依賴、環境污染、轉化率低等問題,而氫能源汽車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而産生的“綠氫”為儲能,是致力於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解決方案之一。
在美歐均推出氫能戰略的趨勢下,不排除未來氫能源汽車成本降低進而異軍突起,轉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發展路徑。而中國或將落入“技術陷阱”,面臨巨大的轉型成本。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碳中和的全球性共識。中國需密切跟蹤美歐相關産業動向,通過加快礦産資源國際業務拓展、加快工業基礎研發投入、密切新能源汽車國際産能合作紐帶、實現多元化發展路徑布局等舉措,補齊發展短板,立足搶佔國際礦産資源、攻克“卡脖子”技術、開拓海外市場、實施多元化布局,積極搶佔新一輪全球産業競爭高地。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2021年10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