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網 ( 2021-10-21 06:47:57 ) 來源: 《環球》雜志
 

 

2019年5月18日,由上海民族樂團帶來的《共同家園》音樂現場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該演

出是“亞洲文化展演”和第十九屆“相約北京”藝術節參演劇目。圖為演員在表演歌詞取自詩經的《國風》

——專訪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引領時代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為不同領域的國際合作實踐探索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指引。

《環球》雜志記者/吳美娜

  “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等,是中國外交多年來著力推進的議題,也是中方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路徑的組成部分。

  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進情況如何,難點何在,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探索發力,這些探索與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構建有何內在聯繫?《環球》雜志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于洪君。

進展與收獲

  《環球》雜志: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8年多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不斷豐富發展。截至目前,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展如何?

  于洪君: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以中國國家元首身份首次出訪,選擇了重要鄰國俄羅斯,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了他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國際政策演説。正是在這篇開拓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的綱領性文獻中,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此後8年多來,中國為推動國際社會樹立並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構建不同形式、不同領域、不同內涵的命運共同體,做了大量的理論探索和實際工作,積累了許多成果和經驗。

  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與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就非常明確地指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時,就是以當今世界發展利益的一致性、安全威脅的共同性、全球安全的關聯性為科學依據和認識前提的。習近平主席大力倡導並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源于他對人類文明總體進程與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科學判斷和分析。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絕不僅僅是一個崇高的政策構想,或者説只是一個神聖的道義目標,而是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密切相關的外交實踐,是和參與全球治理並打造國際新格局相互統一的歷史過程。當今世界,大國關係牽動整個國際關係,大國互動決定著世界格局的未來,因此,中國積極主張建立均衡穩定協調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是推動建立符合時代進步潮流、符合歷史發展大勢的新型大國關係,亦即“加強對話、增加互信、發展合作、管控分歧”。這是世界大國相向而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路徑,甚至是唯一路徑。

  對于中國來説,推動構建與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中之重。習近平主席2013年秋訪問中亞、東南亞時,向周邊鄰國發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此後,中國針對不同國家,分別提出構建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等具體建議和主張,同時又在不同場合提出了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以及海洋命運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等一係列內涵不同、路徑不同、運作方式不同的倡議和主張。

  由于這些建議和主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發展成為一套較為完整的國際政治思維,一個非常嚴密的涉及人類未來發展的價值觀體係。換句話説,經過8年時間的理論探索和外交努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今不僅成了當前中國觀察世界問題的理論基石,而且是中國未來相當長時期處理對外關係的行動指南。

  這裏,我想特別談一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方理念的正確性和執行的堅定性,即中國不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更是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

  經過艱苦細致的理論詮釋和外交實踐,國際社會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與此相關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有了廣泛了解和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引領時代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國際社會不同領域的國際合作實踐探索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指引。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組織和機構還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寫入其文件或決議之中,這是十分難得的。

  《環球》雜志:關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國際上也有不少政策和主張。從國際層面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通的概念或主張具體有哪些?

  于洪君: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謀和平、促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的主流訴求。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家,對此會有不同的表述與解讀。使用“共同體”這一概念表達發展願景與合作目標的國家和區域組織,國際上也並不少見,譬如,1973年成立的加勒比共同體、1998年成立的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2000年創立的南美國家共同體(後更名為南美國家聯盟)、2011年誕生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等。還有一些經濟金融類區域組織也冠以“共同體”之名,如1967年成立的東非共同體、1975年成立的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1983年成立的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1992年成立的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998年建成的太平洋共同體,1999年成立的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等等。

  所有這些“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都無法與中國倡導和推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相比。如果説有哪個“共同體”與中國的主張最為接近的話,那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目前正在推動建設的東盟共同體。按照東盟本世紀初提出的發展規劃,東盟共同體由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三個次共同體組織構成,其目標是實現東盟的全面一體化。

  當然,到目前為止,東盟還沒有完全實現其共同體建設目標,但該組織的前進方向、政策理念與運作模式,與中國提出並推動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存在諸多相通相近之處。中國與東盟某些成員國互為重要鄰國,中國最早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參與東盟地區論壇、東盟與中國(10+1)對話、東盟與中日韓(10+3)對話;中國與東盟還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去年底又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這種形勢下,中方本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提議並推動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可以進一步釋放雙方的合作潛力,拓展雙方的合作前景。

  此外,由俄羅斯主導建立的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倡導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有很大的合作潛能和對接空間。歐亞經濟聯盟未以“共同體”為名,現行目標只是要保障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在各成員國之間自由流通,推行盡可能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但其未來前景是深化經濟一體化,形成統一的商品、金融、能源和交通運輸市場。近年來,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該聯盟開展合作,其中包括東盟、南方共同市場、非盟等地區一體化組織。越南、伊朗、塞爾維亞和新加坡等國與其簽署了自貿區協定。

  2015年,中國分別與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簽署合作文件,這是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接的重要一步。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等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互為重要鄰國,並且都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從長遠看,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形勢向好,中國與它們經濟互補性強、人文合作潛力較大、安全關切高度契合等特點都會進一步彰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全面對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共同構建中國-歐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通過發展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等不同方式和路徑逐步形成和發展。

動力與阻力

  《環球》雜志:從人類文明互學互鑒、融合發展的視角看,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動力有哪些?

  于洪君:人類社會的歷史,歸根結底是一部文明發展史,是人類社會不同組成部分既豐富多彩又千差萬別的生活、生産、生存方式彼此聯繫、交互作用、兼收並蓄、共同發展的歷史。推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本質上説,就是推動和構建人類文明共生體。

  人類文明因地域不同、載體不同、形成時間不同、歷史背景不同而各具特色,也各有其長。但在總體上,人類文明不同組成部分和不同存在方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推動了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

  在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今大變局正在演化為“大亂局”的復雜形勢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繁榮,是各國人民的普遍訴求,與此相關的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也是當今國際社會的迫切期待。這些訴求和期待,不容置疑地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動力。

  更具體地説,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讓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讓不同文明形態“和衷共濟”,就是要在人類未曾經歷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在變幻莫測的時代大變革之際,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水準上,真正而全面地實現人類社會的“三個共用”,即共同享受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的尊嚴和權利,共同享受經濟文化與科技進步的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可靠而有保障的安全。

  《環球》雜志: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總體呈現動蕩變革的形態。請結合當前國際局勢,談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難點或阻力。

  于洪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化、國際關係的構建與鞏固,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東戰亂曠日持久、恐怖活動肆虐全球、英國斷然退出歐盟、美歐俄三方長期對峙、美國政壇亂象叢生、阿富汗局勢仍不穩定……凡此種種,無不表明世界大變局正在演化為世界“大亂局”。這種形勢的發生和發展,顯然會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更多的困難和更大的阻力。

  首先要看到,冷戰雖已結束多年,但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不但頑固存在,而且還在進一步膨脹,還在扭曲發展。冷戰結束之初,美國以“民主改造”為名出兵伊拉克,用武力推翻該國合法政權,將該國和整個中東地區推向苦難深淵,同時也引爆了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和衝突。

  世紀之交,美西方國家打著“人道主義幹預”的幌子,發動以強淩弱、以眾暴寡的巴爾幹戰爭,在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地區播下更多的仇恨種子。而後,它們又利用中東國家的內部問題,瘋狂插手、制造事端,將西亞北非推向水深火熱。推動構建共存共榮的命運共同體,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無疑陡增許多困難和障礙。

  近年來,為了遏制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美國等西方勢力動用經濟制裁、科技脫鉤、軍事封堵、輿論圍剿、干涉內政等各種粗暴手段,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破壞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明目張膽地幹擾和阻撓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對此有目共睹。

  其次還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否定經濟全球化、否定區域一體化的社會思潮和政治運動風起雲湧,孤立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勢來襲,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種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和盲目排外風潮有增無減。這些消極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助力,帶來始料未及的麻煩和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發展與共同安全面臨的新威脅新挑戰,成為危害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危害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障礙。對此,必須要有充分認識和準備。

  此外,還要意識到,正是由于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依然猖獗,上述消極因素和破壞力量仍在為所欲為,以《聯合國憲章》為代表的普遍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受到嚴重踐踏,以聯合國及相關機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體係作為有限,全球治理體係改革一波多折,這一切都不利于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大局與未來

  《環球》雜志: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下,全球秩序重構正在發生。請以國際政治秩序的變革為主題,談談其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聯繫。

  于洪君: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性問題千頭萬緒,構建命運共同體的任務異常繁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組織和動員國際大家庭所有成員,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係的改革與完善,共同建立和維護均衡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這是推動構建各種形式的命運共同體,最終走向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和必經階段。

  建立並維護均衡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涉及許多方面,要解決許多問題。首先是建立並維護國際政治秩序,包括維護國際關係準則,捍衛國際公理與正義,維護國際組織的地位與權威,發揮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建立和維護國際經濟秩序,包括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國際貿易規則和秩序、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建立並維護國際人文秩序,包括教育、科技、旅遊領域協調溝通、交流合作的機制與體係;建立並維護國際安全秩序,包括推動構建地區性與全球性安全協商架構,完善衝突預防與調解機制,妥善應對公共衛生危機,加強世界衛生領域合作等新問題。

  《環球》雜志:為了更好地推進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相關倡議等,中國下一步應該怎麼辦?世界應該怎麼辦?

  于洪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中國提出來的,中國理所當然要率先垂范,做先行先試的向導,做身體力行的楷模。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持續推進“中華命運共同體”建設。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大以來的歷次中央全會、中央工作會議已經對中國目前和今後幾十年的發展任務和目標,亦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美好未來,做了科學謀劃,有了全面布局。中國成竹在胸,信心百倍。這也是美國和西方國家擔心中國超越它們的主要原因所在。

  正因為如此,為了更全面更深入更順利地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要繼續努力,妥善處理好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始終堅持與時代同行、與世界同步。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真心實意地深化對外合作,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可信賴的意志體現,它的政治説服力和道義感召力無可估量。

  在國際舞臺上,理直氣壯地繼續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理有據地詮釋好中國的發展取向與內外政策,做好對外傳播和形象塑造兩方面的工作;在旗幟鮮明地維護中國發展利益、安全利益、主權和尊嚴的前提下,堅持多邊主義與多邊對話,反對孤立主義與單邊主義;堅持維護國際公理與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極端主義,履行好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繼續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友好方針,持續推動構建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內涵的周邊命運共同體。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亞信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東盟論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等平臺,推動各方通過友好協商合理解決彼此關切和歷史遺留問題,不斷提升中國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與務實合作的品質與水準。

  繼續堅持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實現與周邊國家及整個世界的共同發展、聯動發展、融合發展、共贏發展而作出的歷史性選擇,也是在區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曲折發展的形勢下,中國為尋求共同發展新路徑、打造互利共贏新模式而作出的全球性創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對于推動和引領各種形式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和作用。必須在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補足短板的同時,全力以赴、加大投入,做深做實、行穩致遠。

來源:2021年10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21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