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認清中美關係的八個事實
  新華網 ( 2021-10-08 11:03:11 ) 來源: 《環球》雜志
 

2019年2月9日,在美國芝加哥,人們參加燈籠遊行慶祝中國春節

  良性的競爭不僅有利于中美雙方,也有益于全世界,這才是世界百年大變局中中美競爭的正途。

鄒治波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實施全面戰略打擊與圍堵政策,對中國的發展崛起極盡歪曲、污化之能事,一些國家也對美國,特別是拜登上任以來的對華政策予以一定程度的呼應與配合。

  中美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而世界各國特別是那些深涉其中的國家,也需客觀理性地認清中美競爭的八個事實。

事實一:世界格局之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人類歷史發展演變有其內在規律,任何人、任何勢力、任何國家都無法改變世界歷史發展的大勢。地理大發現(又稱新航路的開辟)之後,在全球化進程的帶動下,世界日漸成為一個彼此聯繫、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在各個時期形成了各具特點的世界格局與國際秩序。

  二戰後,世界形成了美蘇“兩極”格局,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世界影響力一度達到頂峰,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強”格局。但是,美國很快就犯了一個霸權國家所習慣犯的戰略錯誤——肆意擴張。

  21世紀初,美國連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大大耗損了自身實力,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的打擊,美國的戰略優勢開始呈衰減之勢。而與此同時,中國專注于自身發展,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並加深與世界融合,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當前世界呈現兩個發展趨勢:一是中美兩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上相比其他國家的優勢在擴大;二是中美之間的全面實力差距在不斷縮小。當前的新技術革命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這種趨勢的發展進程。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9月1日刊登的《美國權力的未來》一文坦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已超美國。若中國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中國的經濟體量將是第二位的美國的3倍之多。以中美兩個大國實力對比為主軸的世界戰略格局之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事實二:西方模式並非人類社會發展的唯一選擇

  千百年來,人類在探索發展道路上進行著不懈努力,並産生了不同道路模式和成果。不可否認,經過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資産階級革命再到工業革命的過程,西方國家率先完成蛻變並成為世界主導力量。憑借其強大實力,西方不僅一度主導了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而且以武力為主要手段將其價值理念、制度模式強行推向全世界。

  不少西方國家一直堅信其價值理念和制度模式是人類社會的最佳和唯一選擇。在冷戰結束之時,美國國際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發表“歷史終結論”,宣稱西方政體的自由民主制是“人類意識形態演化的終點”和“人類政體的最後形式”,也即西式民主體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模式。然而,歷史發展與國際現實給了福山“歷史終結論”以否定回答。

  一是西方民主體制在非西方國家的實踐遭遇重大失敗。自西方國家開始入侵、掠奪、殖民世界以來,它們就強行將西式民主體制推行至殖民地及其控制和影響的地區和國家,以至于今日之世界的不少國家實行的是西式民主體制。然而,在一些非西方國家,很難看到成功的案例,相反卻充斥著政治動蕩、經濟停滯、民生困苦、社會撕裂和安全難保等現象。

  二是西方國家自身制度模式出現嚴重問題。在過去幾百年中,無論是硬實力和軟實力,西方國家一直獨領風騷。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發展越來越陷入困頓,特別是作為領頭羊的美國,越來越呈現政治極化、經濟空心化、社會分裂化態勢。

  三是中國找到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政治、科技、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影響力大幅提升。隨著自身發展,中國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大國責任。盡管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和平發展大肆歪曲和污名化,但事實勝于雄辯,中國取得的成就——包括綜合國力的巨大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等——得到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認可。中國的成功表明,除了西方的制度模式之外,各國可以摸索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事實三:美國衰落主要源于自身而非外部

  美國政府現在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對手,全面打擊和遏制中國的崛起,其對內宣傳的策略,就是將自身的發展困境歸罪于中國,逃避和轉嫁自身責任。

  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當前美國經濟社會發展陷入困境,實力和戰略優勢下降,其主因就是自身制度和治理模式出現了問題。比如美國政治極化、黨爭激化現象是典型的美式民主自身弊端帶來的結果。試問,一些特朗普支援者“攻陷”國會山令美式民主蒙羞的一幕,難道是別國策動的?再如,美國出現經濟空心化問題。在資本主義制度和自由經濟體制下,掌控金融和技術的美國精英為實現最大利潤和利益,將産業從本土向生産成本低、投資效費比高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是資本本性和市場經濟規律使然。更不用説導致美國戰略疲憊、對其實力造成“致命一擊”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實際是美國反恐擴大化和霸權擴張的結果,賴不到別人頭上。

  美國自建國以來的200多年裏,只有不到20年的時間沒有處于戰爭中。21世紀以來包括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和利比亞戰爭等在內的幾場主要戰爭,美國不是發動者就是策動者或主要參與者,而正是這幾場戰爭造成了當前備受關注的地區混亂、人道主義災難和難民危機等,給全世界帶來重大傷害。

  美國將自身衰敗原因“甩鍋”中國,對內是為了轉嫁責任、轉移矛盾、鞏固權力,對外則是為了拉攏其盟國和夥伴共同圍困中國。客觀地看,如果美國繼續如此,勢必會在衰落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靠打擊他國而實現自身持久發展的。

事實四:中國發展目標是追求自身提升而非對外擴張

  為了拉攏其他國家一起對中國發展崛起進行圍堵,美國竭盡所能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污稱中國挑戰“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挑戰西方民主價值體係,對美國和西方構成生存威脅。然而,事實真相很容易揭穿美國的謊言。

  首先,中國一直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係,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在日益融入國際體係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2001年成功加入世貿組織並由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就是中國通過遵守國際規則和秩序獲得提升的例證。隨著世界格局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現有國際秩序也需要不斷調整完善,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進。中國追求的是國際秩序的漸進式改革,而非大破大立式的推倒重來。所謂中國挑戰“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根本站不住腳。

  其次,中國從不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中華文明的對外哲學思想是“近者悅,遠者來”,是“修文德以來之”。雖然中國取得了發展的巨大成功,對自身發展道路和模式充滿自信,但從來沒有輸出自己的制度模式,而是倡導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更沒有發動侵略戰爭,沒有在境外建立軍事基地,沒有追求勢力范圍。要説輸出意識形態,這應是西方國家的“專利”。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西方國家以武力對外侵略、掠奪、殖民和輸出價值觀、制度模式的歷史。在倉皇撤離阿富汗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也坦承,“總結阿富汗亂局以及西方其他類似幹預行動,可以得出一個教訓,即‘民主不能輸出’。”這是西方以武力輸出意識形態結局與教訓的最好注腳。

  第三,中國的發展是為了使中國乃至世界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是從中華文明的內斂型,還是從執政的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看,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世人看到的是,無論是戰略政策還是行為實踐,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中國承擔的大國責任越來越多。中國發展帶來的是人民生活水準和幸福感的大幅提升,並沒有威脅和影響到其他人,相反卻使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受益良多。美國歪曲、污名化中國的發展,終究會被歷史證明其虛假性、自私性和狹隘性,並會越來越為世人所認清。

事實五:美國戰略圍堵阻擋不了中國崛起

  現在,美國決意要阻擋中國的發展崛起,結果將如何?時間會給出回答。

  從歷史發展規律看,一國能否成為強大國家並保持強大國家的能力,取決于其所具有的精神因素和物質因素,即國家的文化文明和物理條件。在幾千年可記載的世界歷史長河中,中國在絕大多數時間裏都是一個強大國家,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是支撐中國成為東方大國、中華民族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列的基礎和原動力。只是在近代由于西方的入侵、殖民,中國陷入了沉淪、落後。但經過抗爭、洗禮後,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汲取西方文明精華後,又重新展現出強大民族復興之勢。

  中國的重新崛起、中華民族的復興,不是所謂的意外和奇跡,而是一種歷史恢復常態的表現,是歷史的復歸與必然結果。只有200多年建國歷史、在歷史長河中也僅保持百年強國地位的美國,沒有這種歷史感和文明觀,美國的精英歷史文化底蘊較淺,缺乏從人類宏大歷史特別是文明演進的角度認知、把握世界和歷史的發展的能力和素質,只善于從戰略層面認知事物,美國多次預測中國“崩潰”和“變色”,無一不以失算告終。

  美國決意阻擋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其狹隘思維使然,歷史終將證明美國的努力是徒勞的。

事實六:美與其他西方國家在對華戰略上存在差異

  自二戰之後,美國將維持霸主地位作為其全球戰略目標,絕不讓任何國家威脅其這種地位,無論是意識形態對立的蘇聯,還是作為盟友的日本和歐盟,美國在對方實力即將對自身地位構成威脅時,都毫不猶豫地出手予以打擊。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分別發動了經濟戰(金融戰)和軍事戰爭(科索沃戰爭),打掉了蘇日歐當時的發展勢頭,維護了自身霸主地位。現在美國又發起對中國的戰略打擊,也是出于類似的邏輯和目的。

  因此,美國的這種全球霸權戰略是排他的、自私的、不道德的,與其自身所宣揚的“自由、民主、人權”背道而馳,也佐證了其價值理念的虛偽性,這種霸權戰略也是世界對立、分裂、動蕩的根源。

  對于作為西方國家的主體、從慘痛的戰爭歷史中走來的歐洲而言,維護自身和平發展、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是其政治外交主要目標,這與美國不同。雖然中歐意識形態和制度不同,但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局、維護國際正常秩序、維護多邊主義上存在共識。如果因圍堵中國而引發大國衝突和戰爭,導致世界陷入巨大災難和混亂,這既不符合歐洲政策理念,也會極大損害其利益,歐洲沒有這種為配合美國遏制中國而不惜犧牲自身安全和世界大局的準備。

事實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必將傷及自身

  當前,一些國家對美國戰略圍困中國予以一定程度的呼應和配合,不僅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這些“五眼聯盟”國家表現積極,日本也表現出某種姿態,連立陶宛這樣的國家也表現得非常激進。歐盟近來頻頻干涉新疆、香港、臺灣等中國內政事務,並凍結了旨在深化中歐經貿合作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從這些國家、集團的政策和目的看,一方面以此表明它們對作為西方“老大”的美國的支援;另一方面,也表明它們想通過配合美國以從美方得到某種好處,從中美競爭中漁利。

  然而,無論是從國際政治機理還是從歷史演進現實看,這些政治實體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或漁利的想法都最終可能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自身利益面臨巨大損失。

  美國實力下降和衰落不可避免,難以保全其利益。最近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就被西方媒體譏諷為美國衰落的象徵。在實力下降、戰略收縮、關鍵時刻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美國對盟國的承諾、國際責任和義務、國際信譽等不再可靠,依靠美國的想法越來越顯得“不靠譜”。

  從現實層面而言,一個大國絕不會冒著與另一個大國發生重大衝突的風險去保護那些選邊站的中小國家,因為這可能使自身利益遭受巨大損失。最近的阿富汗劇變,只是這種“劇本”的一個小演繹而已。

事實八:良性的中美競爭是正途

  歷史從來都充滿競爭,但競爭應該是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良性的競爭不僅有利于中美雙方,也有益于全世界,這才是世界百年變局中中美競爭的正途。

  中美合作,兩國和世界都會受益;中美對抗,兩國和世界都會遭殃。如果中美競爭向爭鬥、對抗、衝突的方向發展,世界會面臨分裂、動蕩、危機甚至戰爭的前景,沒有哪個國家會從中受益,甚至都會受到極大傷害。相反,若中美在基于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國際規則的前提下,致力于以發展和提升自我為主要途徑的良性競爭,並就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攜手合作,那麼世界大概率就會朝一個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1971年,中美雙邊關係“破冰”,自此以來中美攜手合作,給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世界的重大問題需要中美合作。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性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氣候變化、非傳統安全和地緣熱點等問題日益嚴重威脅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國特別是中美應在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上攜手合作。

  美國想通過打擊中國、阻止中國崛起的辦法來實現保持自身世界霸主地位的戰略,既不道德也不可行,而且還必將損害自身利益。但若美國轉變思維採取與中國合作的戰略政策,以中國的強大産能、海量市場和發展潛力,美國會從中獲得自身的巨大發展與提升,也會在未來新的世界格局中最大程度地維護自身地位和利益。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來源:2021年10月06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20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