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默克爾大三角外交畫下句點
  新華網 ( 2021-09-15 06:53:10 ) 來源: 《環球》雜志
 

 

8月20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左)歡迎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

  在默克爾這一“專業調解人”謝幕之後,俄美歐三角博弈的劇情將如何上演?

李天毅

  2021年德國大選進入倒計時之際,德國總理默克爾先後訪問英國、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被視為結束其16年總理生涯的告別之旅。

  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阿富汗劇變等背景下,大國關係不確定性增加,默克爾的告別之旅格外引人注目。這一係列訪問,既凸顯了俄美歐關係的復雜微妙,也為“後默克爾時代”的俄美歐三角博弈做出了鋪墊。

穿梭外交忙“端水”

  俄美歐三方之間本就有諸多陳年痼疾,而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持續降溫,更為試圖充當俄歐、俄美間重要橋梁的德國出了難題,大國博弈在本次訪問的各個議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是“北溪-2”項目。德俄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經波羅的海連接俄羅斯和德國,建成後可使俄羅斯繞過烏克蘭向其他歐洲國家輸送天然氣,因此被美國和烏克蘭視為對烏能源和政治安全的威脅。7月15日,德美達成協議,雙方支援烏克蘭在2024年後繼續保持天然氣過境國地位,德國將盡力促成俄烏兩國將俄天然氣過境烏協議延長10年。

  此協議一出,長期反對“北溪-2”、擔憂將失去俄天然氣關鍵轉運國地位的烏克蘭坐不住了。德烏領導人會晤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連連向默克爾發問:2024年協議到期後烏克蘭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到底由誰給烏提供擔保?默克爾表示,希望俄羅斯過境烏克蘭向西歐出口天然氣的協議在2024年到期後繼續延長,“重要的是,烏克蘭仍然是(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國。”

  在烏克蘭問題和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問題上,俄與美德仍有難以緩解的矛盾。澤連斯基敦促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提供更多的物質幫助,而不只是口頭上的支援。默克爾則為烏克蘭送上定心丸,對俄總統普京未如其所願執行新明斯克協議(于2015年2月簽署,協議各方就烏東部地區政治安排達成一致,但協議並未得到有效執行)表示不滿,並再次闡述德國對俄烏衝突的基本立場,即德國不承認克裏米亞屬于俄羅斯,將持續關切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安全。

  曾導致俄德關係緊張的納瓦利內被捕事件重新被提及。與普京會面時,默克爾要求普京釋放這名反對派人士。普京則明確拒絕,並指出納瓦利內被關押是因為違法而非因其政治活動。

  美國倉促從喀布爾撤軍引發極大混亂,使得阿富汗局勢“意外”成為默克爾告別之旅涉及的重點話題之一。俄德領導人會晤當天,默克爾表示,塔利班掌權是“令人難過的時刻”,她委婉提出希望俄在與塔利班的接洽中提出人道主義援助問題。普京指責西方對阿富汗採取“不負責任”政策,認為當務之急是防止恐怖分子冒充難民滲入阿富汗鄰國境內,並呼吁停止把外部價值觀和民主強加給其他國家,應努力使阿富汗局勢正常化。

默克爾的“外交遺産”

  在外界看來,默克爾于總理生涯行將結束之際四處“奔波”,主要是為了鞏固其外交遺産。

  一是鞏固德美關係。默克爾總理任期內共與4任美國總統交過手,與奧巴馬政府一度關係緊密。特朗普政府時期,德美摩擦不斷,雙方在多個領域裂痕加大,倒逼歐洲增強“戰略自主”。

  如今拜登政府伸出了“重振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橄欖枝,將德美關係作為其核心范疇,在此次“默拜會”期間,拜登也盡顯地主之誼,給予默克爾全套國賓禮遇:安排副總統哈裏斯陪同共進早餐,並授予默克爾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可謂誠意滿滿。在美國政府示好的前提下,默克爾也希望借此行修復與美關係,為德美“重歸于好”接續動力,同時為下一階段德美關係找到新的發力方向,因此雙方在此前互不松口的“北溪-2”項目上均做出讓步。

  二是與俄羅斯保持合作,推動“北溪-2”順利投産。默克爾自2005年執政以來長期對俄採取較為務實的外交政策,德俄關係相較施羅德政府時期(此時德方為親俄立場)拉開距離,但基本保持良好,一度被認為是俄與西方交往中最穩定的雙邊關係。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國是俄羅斯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兩國一直保持密切貿易往來,其中能源合作是重中之重,俄德在此方面存有共同的重大戰略和經濟利益。

  “北溪-2”建成通氣後,德國將成為俄天然氣輸歐的重要轉机國。並且在歐洲對俄天然氣存在高度需求的背景下,德國助力“北溪-2”可在降低用氣成本的同時增強自身在歐洲的主導地位。俄羅斯也可借此進一步打開歐洲能源市場,發展對歐合作。因此默克爾頂住各方壓力,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該項目盡快落地投産。如今在得到美國這一最大阻力來源方的放行後,進度已達99%的“北溪-2”算是為默克爾的謝幕畫上了相對圓滿的句號。

  三是在歐洲繼續充當俄羅斯與西方對話的中間人。被歐媒稱為“歐洲祖母”的默克爾是執政時間最長的歐洲大國領導人之一,其外交風格一向較為內斂理性,擅走“中間道路”。在位期間,默克爾以俄與西方間的“關鍵對話者”著稱,她多次採取平衡立場,在俄美歐之間斡旋調解。

  由于其東德出身,默克爾比前任總理施羅德更了解俄羅斯和普京。一方面,這使得默克爾與普京“惺惺相惜”。有最高領導人的良好關係“做保證”,俄德雖時有分歧但一直保持對話和溝通,在“默克爾時代”雙方關係從未出現完全破裂的局面。媒體時常渲染兩人在國際場合的友好互動,將這兩位政壇強者的政治情誼描述成“政壇佳話”。

  另一方面,由于地緣政治等現實因素,默克爾不免對俄羅斯懷有較強戒心,且德國作為其口中“歐洲和平的捍衛者”,在車臣戰爭、格魯吉亞戰爭等問題上同俄羅斯立場難以一致,這正好符合美國遏制俄羅斯的目標。作為美國的跨大西洋盟友,在很多與俄羅斯相關的問題上,德國時常選擇謹慎的中間立場。在本次告別之旅中,從烏克蘭問題、阿富汗局勢到“北溪-2”項目等,這種中間立場又一次得到體現。

“後默克爾時代”的俄美歐關係

  就在默克爾訪俄當天,美國政府將兩家企業和一艘船加入制裁(參與“北溪-2”項目)俄羅斯的實體名單,並對與納瓦利內“中毒”案有關的數名“俄羅斯情報人員”施加制裁。美國繼續加碼對俄制裁,人們不禁要問,在默克爾這一“專業調解人”謝幕之後,俄美歐三角博弈的劇情將如何上演?

  可以預見的是,美俄矛盾難以緩和。美俄在未來國際秩序走向上存在根本分歧,雙方在戰略軍備控制、網絡空間治理等領域利益對立。自冷戰結束以來,美俄關係雖不斷重啟,但均以失敗告終。俄羅斯不認同西方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的價值觀,積極推進金融、網絡、全球治理上的去美國化,而美國國內反俄情緒根深蒂固,民主黨和共和黨內保守勢力不斷炒作反俄議題,美國緩和對俄關係絕非易事。

  美國將持續拉歐抗俄。美國是制約俄歐關係的決定性因素,俄歐關係實際上受制于美俄關係。近年,美國積極將俄羅斯塑造成歐洲頭號敵人,防止俄歐走近。為此,美國將蘇聯時期曾是華約陣營的中東歐國家培養成反俄橋頭堡,被指策劃納瓦利內事件、俄捷外交戰、白俄羅斯“顏色革命”,推動中東歐“三海倡議”和能源進口多元化,支援東歐各國修正二戰史觀,將俄指為“侵略者”,惡化俄歐關係。

  此外,拜登政府上臺以來頻頻釋放鞏固跨大西洋聯盟的信號,不斷凝聚更多歐洲抗俄力量,其根本目的是加強在歐影響力並重振北約內部凝聚力,以持續擠壓俄羅斯在歐洲的戰略空間。

  在美國影響下,歐盟國家在對俄政策願景上或進一步産生分歧。德俄關係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在美俄地緣政治競爭不斷升級之際,默克爾為歐洲開辟了一條獨特道路,她試圖扮演溫和派角色,呼吁不要過度孤立或遏制俄羅斯。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托尼·范德托格特前瞻即將于9月舉行的德國大選時説,即使與綠黨結盟意味著對俄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新任基督教民主聯盟總理仍將延續前任政策,並重新推動俄與中東歐務實合作。

  與此同時,“北溪-2”項目的投入使用將加強俄德各方面的聯繫,出于經濟利益和戰略考量,德國很多聲音讚成與俄在經濟和政治上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但當前俄美關係不見轉圜,美國越發推動一向仇俄的東歐國家積極對俄蠶食滲透。新冠肺炎疫情也削弱了意大利等國“疑歐派”勢力,主張與俄務實合作的呼聲低迷,對美靠攏和對俄示強心態走強。如此來看,俄歐關係走向並不明朗。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

來源:2021年9月8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8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