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深化中韓人文交流新思路
  新華網 ( 2021-08-31 06:41:01 ) 來源: 《環球》雜志
 

 

身著韓服的韓國女性走過首爾標誌性建築南大門

    知識分子對大眾有很大影響力,需擔起“引領者”的責任,教導學生和年輕人正確理解中韓人文交流的過去和現在、認真思考如何參與建構兩國關係的未來。

《環球》雜志記者/杜白羽 周思雨(發自首爾)

  “中國的好幾所大學請我去做講座,以前是直接去學校,現在因為疫情變成了線上講座。中國朋友很願意開展人文交流,我相信老朋友就是老朋友。”

  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樸宰雨日前在接受《環球》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是“中韓文化交流年”開啟之年,明年將迎來中韓建交30周年,以此為契機,深化中韓人文交流十分必要。

  樸宰雨是首位被聘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的韓國文科教授,他還是國際魯迅研究會會長、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期刊《當代韓國》韓方主編等,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史記漢書比較研究》《韓國魯迅研究論文集》《20世紀中國韓國人題材小説的通時性考察》《中國當代文學考察》等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與中國中宣部今年1月達成合作,在未來5年內,雙方將各互譯並出版25本兩國重要經典和著作,涵蓋文學、人文、社會科學等諸多領域。2017年,《中國魯迅研究名家精選集》韓文版出版,其中收錄了孫玉石、王富仁、孫鬱等多位中國當代魯迅研究代表性學者的個人自選集。

  樸宰雨告訴《環球》雜志記者,中韓建交以來,雙邊交往發展迅猛,貿易也保持增長態勢,對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發展有很大意義。盡管因“薩德”問題,兩國出現分歧、矛盾,雙邊交往曾陷入低潮,但人文交流一直在繼續。

  他表示:“韓中人文領域目前已經歷過單純‘交流’階段,進入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紐帶’階段,交流成果顯著。”

中韓交往中的“同”與“異”

  中韓擁有數千年的文化根源,在歷史的演變中相互影響,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獨特文化。比如,韓服與漢服、韓國辛奇(Kimchi)與中國泡菜、韓國江陵端午祭與中國端午節等,既有共通之處也有所不同。

  樸宰雨認為,近兩三年來,中韓民間以互聯網為媒介出現的一些摩擦,是因為不了解而産生的誤解,是一小部分人的聲音被放大,是有人在故意惡搞,實際上是能夠化解的。

  他説,中國端午節與韓國江陵端午祭屬于不同的文化體係;“韓國人主張孔子是韓國人”的説法,其實韓國主流學界並沒有這樣的觀點,只是極少數人的謬誤傳播為韓國民眾的認知。

  樸宰雨指出,受朝鮮半島地緣政治影響,中韓兩國民眾存在認知上的差異。早在70余年前,東亞格局已定,韓國與美國建立同盟,朝鮮和中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半島形成南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對峙。他認為,一代代中韓年輕人在此格局下接受教育並成長,形成的世界觀不同,也自然産生了認知上的差異,基于這樣的差異很容易産生誤解與衝突。

  但與此同時,中韓在現代史上都有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經歷,同樣受到現代新思潮的影響。樸宰雨認為,可從“五四運動”“三一運動”等易引發共鳴的話題入手,喚起年輕人的認同感。知識分子對大眾有很大影響力,需擔起“引領者”的責任,教導學生和年輕人正確理解中韓人文交流的過去和現在、認真思考如何參與建構兩國關係的未來。

  韓國前國務總理李洛淵曾指出,“德”是中韓兩國傳統文化中的最高價值,兩國之間需要一種“德不孤,必有鄰”的姿態。他提出建立“新興韓中關係”,即從此前擱置分歧的“求同存異”,發展為積極解決分歧的“聚同化異”,即便出現矛盾或誤解,也能通過對話與溝通解決問題。

深化人文交流

  樸宰雨提出,從政府間和民間兩個角度,以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易地思之的態度,深化中韓人文交流。

  他建議,兩國政府可牽頭成立半官方半民間性質的“韓中歷史文化共同研究委員會”,從中國抗日戰爭、韓國獨立運動等兩國比較認同的問題入手,引導兩國學術界在歷史文化領域,以求同存異的態度開展共同研究。相關研究達成某種程度共識後,再以智庫建言的形式提交兩國政府採納,並通過媒體加以宣傳。

  “作家是精神信使,可進一步加強深化作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樸宰雨建議,充分利用好中韓日東亞文學論壇這個三國作家、評論家研討文學創作的多邊平臺,讓各國作家通過作品加強溝通、加深了解,再將自身所見所感傳遞給自己國家的讀者群,從而産生影響力。

  他特別提出,培養兩國民眾以“東亞視角”審視問題。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儒學觀點在韓國是被廣為接受和傳承的,透過孔子的很多觀點,能了解古代中國的倫理和社會文化氛圍,並尋找解決東亞文化中很多問題的啟示。同樣,魯迅也是一位關懷“東亞”的思想家和知識分子,從他的觀點和著述以及東亞魯迅研究學者的論述中,能讀到他對中國以及整個東亞的某種思考,也可以從後來歷史的進程中看到他對東亞現代性、民主化、國際關係等的影響。從孔子和魯迅的視角出發,諸如泡菜、韓服漢服之爭不過是一些被狹隘觀點束縛、無法看清本質的淺層爭論,是需要被摒棄的思維方式。

來源:2021年8月25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7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