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從歷史長周期認識真實的美國
  新華網 ( 2021-08-30 06:40:11 ) 來源: 《環球》雜志
 

這是2021年3月21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美墨邊境墻旁拍攝的移民兒童

    美國從強盛走向衰落,正是其侵略、擴張、信用缺失、唯我獨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文化基因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陳文玲

  如果從歷史長周期來看,真實的美國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美國歷史,是通過掠奪和非掠奪手段不斷擴張領土的歷史;第二,美國歷史是一部戰爭史,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發動外部戰爭的侵略史;第三,美國歷史是貿易戰的歷史,通過貿易戰對其他貿易體巧取豪奪;第四,美國歷史是不斷創造和維護霸權的歷史,霸權地位使美國可以輕易地獲得更多財富;第五,美國歷史也創造了一種制度優勢,可以吸納全球人才為其所用,也是近代史上值得借鑒的創造創新的歷史。

通過戰爭和種族滅絕擴張領土

  美國的歷史是一部通過不斷發動戰爭和種族滅絕立國的歷史。

  1776年7月4日,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宣布獨立,一個全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這時的美國只有約8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先後把13個州以外大部分土地劃歸美國,美國領土面積擴大到230萬平方公里。

  之後美國先後發動了美西戰爭(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和美墨戰爭(美國和墨西哥的戰爭),佔領了一些國家的領土。

  美國還低價購買了很多國家的領土。比如美國在購買路易斯安那州時,提出連同佛羅裏達州一起購買,但遭到了佛羅裏達擁有者西班牙的拒絕。1814年,美國進軍佛羅裏達,1819年2月,美西簽訂條約,美國以500萬美元獲得佛羅裏達。比如美國還僅花700萬美元,購得現在152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

  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美國領土面積達到937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很明顯,美國開疆拓土的過程就是一個掠奪和巧取豪奪的過程。這與中國的歷史完全不同,中國從古至今基本版圖都是穩定的,歷史上曾遭受侵略,但從來沒有侵略、侵吞過任何國家的領土。所以中美兩國的文化基因不一樣,國家領土的構成和來源也不一樣。

  美國長期發動戰爭,在全球到處出擊,導致幾千萬難民流離失所,難民所到之處也給當地帶來各種問題,比如導致歐洲因難民接納問題産生分歧甚至分裂。而當難民甚至墨西哥移民前往美國時,前任總統特朗普卻建起美墨邊境墻,阻擋他們。

  2020年10月,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列舉美國在裁軍與國際安全領域倒行逆施的十個事實,可謂一針見血:癡迷窮兵黷武、重拾冷戰思維、奉行單邊主義、謀求自我松綁、大搞政治操弄、打破戰略平衡、阻擋生物軍控、遲滯化武銷毀、推動星球大戰、構建駭客帝國。他表示“沒有對手就制造一個對手”向來是美鷹派政客的傳統。建國240多年,美國只有16年沒打仗,堪稱“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

  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給特朗普寫過一封信,他提到,美國近年來在戰爭上花費了6萬多億美元,而中國則在搞基礎設施建設。

  有事實和數據如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發行國債6225億元人民幣,帶動社會投資共3.25萬億元人民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拉動經濟,避免了世界經濟大蕭條。1998年後,中國建設了高速公路網;2008年以來,中國建設了高速鐵路網;中國還建設了200多個已頒證的通用機場;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20個國際港口中,有12個是中國的。

  卡特的話很有道理,當中國在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時,美國在打仗,更準確地説,是發動侵略戰爭,顛覆他國的國家政權。

  所以,美國基礎設施落後是必然的。特朗普上臺後表示美國也要建高鐵,但其在任4年,不僅高鐵沒建成,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也基本沒啟動。拜登上臺後,推出了3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但國會兩黨博弈至今,最後僅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計劃。

  另外,美國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還進行了種族滅絕。英國殖民者到美洲新大陸後,大量屠殺本地土著居民,侵佔了印第安人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攫取了無數自然資源。到1900年,全美印第安人從此前的500萬人,一度驟減至25萬人。而且,當時這些侵略者還赤裸裸地提出,把印第安人的頭顱砍下,頭皮剝下來,每剝下一個頭皮都會得到獎賞。這樣殘忍的殺戮到南北戰爭後才停止。如今,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在美國已成為少數族裔。

巧取豪奪以積累財富

  美國的歷史是一部通過巧取豪奪積累本國財富的歷史。

  美國建國後,其對外戰爭往往伴隨著領土擴張。但到後來,其發動戰爭更主要的目的轉變為掠奪資源,通過爭奪戰略資源富集地,以永遠壟斷該地區的資源。近20年來爆發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戰爭和制裁就是明證。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國將美元霸權作為收割世界財富的武器。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分裂,經濟也遭受重創,而美國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制造業最強大的國家,GDP高居世界第一,世界貿易額也首屈一指。世界上所有的戰爭武器、軍工産品都要從美國進口,美國也因此積攢了大量黃金,儲備量最高時達到2.13萬噸,現在的美國仍有8331噸黃金儲備,繼續佔據世界第一位。後來,美國利用黃金儲備優勢,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稱為“雙掛鉤”。當時有44個國家參加,中國也是參與國。

  從此後,美元就是黃金,黃金就是美元,美元和黃金保持恒定關係。隨著國際貿易有了統一的貨幣支付尺度,全球貿易得到了大發展。但美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及自身經濟問題上,消耗了大量黃金,其儲備一度從2.13萬噸驟降至8000多噸。此時,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認為美國經濟出了問題,便將法國的美元儲備兌換成等量黃金運回本國,其他國家也紛紛準備效倣。于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了20分鐘的總統演講,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是當時美國對世界最大的一次違約,在此之前,美元對世界是有重大貢獻的,促進了全球貿易,保持了全球結算的有序有效,且支付美元的同時就是在消耗有恒定值的黃金,是真金白銀的支付。

  但隨著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變成紙鈔,和黃金或任何實物商品已不存在任何關係。自此後,美國常常開啟印鈔模式,屢屢使各國十分緊張,因為美元背後已失去了黃金和實物的支撐。幾十年來,世界業已形成對美元的路徑依賴——在國際貨幣體係形成後,美元在貿易結算、外匯儲備、貨幣儲備中被廣泛使用。雖然人民幣正在國際化,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貨幣能完全替代美元,替代以美元為主的SWIFT結算體係。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世界上其他國家為救助經濟印鈔,支付的是財政資金,是國家財富。而美國印鈔是把紙印成鈔,只要美元仍能發揮國際貨幣的職能,它就可以通過美債向全球發行貨幣,將危機轉嫁至全球。

  此外,美元收割世界財富還可以通過潮汐效應,美元無論貶值還是升值都可以收獲其他國家的財富,美元的國際大迴圈過程,就是收獲世界財富的過程。

不斷發起貿易戰

  美國有通過打貿易戰整垮對手的歷史,以下列舉幾場著名的貿易戰。

  第一場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貿易戰。1929年美國遭遇股市大崩盤,時任總統胡佛出臺了專門的法律法規,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對歐洲徵收的關稅高達66%,這引發歐洲一些國家對美反制,導致了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

  第二場是對蘇聯的貿易戰。當時美蘇冷戰,形成了兩大陣營的對峙,美國採用多種形式,對蘇聯進行制裁和封鎖。貿易戰對蘇聯造成了很大影響,加上當時美國從政治上、意識形態上對蘇聯進行攻擊;用“顏色革命”對蘇聯進行政權顛覆;從價值觀、輿論上對蘇聯執政者産生影響等等,以致蘇聯最終解體。美國從戰略上對蘇聯的顛覆,在貿易上對蘇聯的禁供和博弈,均使蘇聯經濟陷入困境。

  第三場是美日貿易戰,持續了近30年。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東亞奇跡。日本制造業尤其是汽車産業發展最快,且衝進了美國和歐洲市場。而此時的美國正感受著巨額貿易逆差的壓力,尤其是來自日本的壓力。

  于是,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美國逐漸轉向貿易保護主義,開始立法採取單方面貿易制裁措施,以應對日本帶來的經濟威脅。美國不僅對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高額關稅,還在1985年聯合德國、法國、英國等對日本施壓,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導致日本貿易成本上升,貿易能力下降,美日貿易戰以日本經濟大衰退告終,日本進入“失去的30年”。

  最典型的還有美國和歐共體的貿易戰。上世紀90年代,歐盟的結算體係開始建立,之後美國發動了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其背後均有一個重要動因,就是打擊歐元。美國和歐盟的貿易戰一直持續至今。

  而近年來最激烈的便是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這一切可以從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目的之變説起。

  二戰後,美國GDP佔全球40%,制造業産值佔全球50%,貿易總額佔全球30%,打貿易戰是為了輸出産品,輸出美國制造。其後,隨著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制造業向全球轉移,制造業空心化後,美國從二戰後制造業佔全美GDP的70%,下降到了近幾十年的僅佔11%。

  按照美國現在的市場需求,美國生産制造只能滿足美國市場40%左右的需求,所以需要從全球進貨。據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説,美國需要從102個國家進口商品,這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中國。

  也就是説,中國承擔了上世紀80年代日本所扮演的角色。表面上看,中國帶給美國的威脅似乎更大,畢竟在2018年,中國佔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的48%,而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前半期的佔比為42%。但美國似乎刻意忽略一點,即上世紀80年代是不存在全球供應鏈的。來自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中美貿易逆差中,大約35%至40%是在中國境外生産但在中國組裝並運往美國的産品産生的。這意味著在目前的美國貿易逆差中,中國制造的産品所産生的逆差實際上比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要少。

  然而,無論是對日本還是中國,貿易逆差的産生都成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重要借口。

創造霸權、利用霸權、維護霸權

  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美國通過創造霸權獲取更多利益,這也是美國能保持強大的秘籍,美國創造霸權的歷史也是美國不斷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戰略轉移的進程。近百年來,美國經歷了6次戰略轉移。

  第一次,是從大西洋西半球轉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第二次,是一戰後,從太平洋、大西洋轉向歐洲大陸;第三次,是從歐洲大陸轉移到日本和太平洋;第四次,是從歐洲大陸轉向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第五次的戰略重點就在中東;第六次戰略轉移,即全方位捕獵式戰略東移,打擊的重要國家轉向中國,把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

  美國6次戰略轉移的目的都是在全球創造霸權地位。而維護霸權、使用霸權、放大霸權,則是美國近百年來一直保持經濟強國、軍事強國、科技強國的地位,為美國贏得領導和收割世界財富特權的秘籍。

  霸權也使美國保持了國家信用,更提高了其輸出文化價值觀的能力或軟競爭力。

  此外,美國還創造出另一種霸權,即長臂管轄。美國通過長臂管轄把國內法律國際化,以制裁其他國家。比如美國的反腐敗法,開始是針對美國企業在海外經營腐敗行為的,後來美國遊説國際組織,使其變成國際上認同的反腐敗法。美國近10年來,通過長臂管轄對其他國家的罰款高達3400億美元。

  美國的軍事霸權更是維護美國霸權的重要保障。它使美元霸權、長臂管轄霸權等經濟武器可以發揮作用。美國軍費支出佔全球軍費支出總額的40%以上,且逐年提升:2018年7100億美元、2019年7200億美元、2020年7380億美元。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基地有數百個。很多國家與美國的盟友關係,實際上是建立在對美國軍事霸權依賴的基礎上的。

  此外,文化與話語權霸權,也是美國霸權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

創造制度優勢

  美國之所以強大,也有值得肯定和學習的地方,比如美國能夠吸引全球人才,為其所用,形成創新的原動力,使美國能夠在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美國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地方至少有三點。

  一是對原始創新的持續和大量投入。美國對原始創新能力的投入是持續的,且在很長時間裏是由政府直接投資,在政府投資的科技研發中,投入基礎研究的比重非常大,在全球居首位。

  二是美國創造了吸引人才的制度優勢。對吸引到美國的各國優秀人才,美國給予的實驗條件和物質條件,都非常優越。

  三是美國創新轉化能力和政府建立的流程設計。比如對體現國家戰略和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美國政府並不會給某個企業特權,而是通過財政出資,且必須經過國會預算批準,再把這些錢分配給國防部、國家航空航太局、商務部等不同政府部門,變成政府公共品的採購項目,再進行招標採購。具體創新行為主體則是市場化的企業,企業完成招投標項目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政府的投入要有回報,要有産出,要有合同約定的創新成果。這種公共政策採購體係的制度設計,比直接補貼企業的方式效果更好。如果沒有這樣的流程,直接給企業補貼,最終能否在拿到補貼後創造出新技術,就很難預測了。

  因此,分析美國,既要研究它的文化基因,也要看到它的歷史發展趨勢。雖然美國現在的活力和動力在遞減,但不能否認它曾經是任何其他國家都難以匹敵的創新樂土。美國既有創造性、包容性的一面,也有擴張性、侵略性、霸權主義的一面。而美國從強盛走向衰落,正是其侵略、擴張、信用缺失、唯我獨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文化基因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作者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來源:2021年8月25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7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