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海軍“鲉魚”級潛艇
借助印度海軍的現有基礎設施,美國可以不必像在太平洋那樣從施放海底的探測器件開始,而是直接與分散的艦載拖曳系統聯網,共同構成綜合水下監視系統(IUSS)。
蘇世偉
近期,印度海軍副參謀長阿肖克·庫馬爾應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史蒂夫·科勒邀請訪問了聖地亞哥。據媒體透露,期間,庫馬爾此行不僅參觀了“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和部分美國海軍設施,同時還與科勒討論了美印海軍在印度洋水域進行水下合作問題,意圖打造印度洋的“水下攔截網”。
近年來,美國和印度在海洋安全合作、情報交流等軍事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去年10月,拖了幾年未果的美印《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成功簽署,雙方在分享衛星圖像和地理數據等機密情報方面獲得突破。此次美印謀求在水下領域進行合作,是雙方加強軍事合作的具體體現。
目前,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海區建立了三道固定式遠程水下監視系統(SOSUS),從阿拉斯加到巴布亞新幾內亞,都被SOSUS覆蓋。利用SOSUS,美軍可以有效監控過往的船隻,尤其是軍用艦船。但美軍在印度洋的SOSUS建設還是空白。
印度超過7500公里漫長的海岸線,包圍它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水域開闊,要想全域設防,印度海軍不但需要建設跨海域的預警、監測系統,還要擁有體系完善的反潛作戰能力。按照目前印度海軍的實力,這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因此,美印雙方“不謀而合”。
借助印度海軍的現有基礎設施,美國可以不必像在太平洋那樣從施放海底的探測器件開始,而是直接與分散的艦載拖曳系統聯網,共同構成綜合水下監視系統(IUSS)。IUSS的優勢在於不僅能保證及時發現目標,還能獨立處理和傳遞目標參數,進行信息處理分發,直接引導巡邏機、反潛直升機和潛艇、反潛艦等發現和攻擊目標。
美軍認為,海軍的水面艦艇、潛艇、無人潛航器等過度依賴GPS,這樣不僅無法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下生存,同時不能可靠、持續地簡化系統執行任務。因此,美國海軍以聲吶為基礎,成功設計出新的水下導航系統。該系統以探明的海床地貌特徵進行水下定位,同時將聲吶探測到的海床地貌圖像與已知的海底地貌地圖進行比較,這樣,潛艇等就可以獲得及時、精確的導航。
當前,美海軍執行情報蒐集和力量投送任務很大程度上依賴水下優勢。通過在中國東海、南海發現的美國海軍無人潛航器可以看出,美國的無人潛航器具備“水下偵察、搜索測量、通信導航、對目標跟蹤及引導攻擊”等4種能力。一旦美國將這些先進的水下技術放到印度洋,勢必強化其在該海域的監控能力。
美印欲加強在印度洋水下合作的目標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水下合作是軍事深度合作的體現。但印度既非“五眼聯盟”成員,更與以色列、日本等美國傳統盟國不可同日而語。長期以來,美印軍事合作熱絡,但在經貿等問題上分歧依然存在,雙方在印度洋水下合作問題上能否如願,並不確定。
(作者繫上海建橋學院教授)
來源:2021年8月2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