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於我們 | 環球廣告
碳中和時代的能源博弈
  新華網 ( 2021-08-12 06:28:37 ) 來源: 《環球》雜誌
 

 

在剛果(金)的一座鈷礦中,工人們正在工作

    碳中和時代將永久改變油氣時代各國圍繞油氣資源、油氣貿易通道、油氣貿易市場展開的能源博弈方式,深刻影響未來國際權力結構變化。

趙文博 關照宇 相均泳

  實現碳中和,意味着在能源供給側實現低碳清潔能源轉型,在終端用能側加速推動電氣化,推動數字化技術與傳統産業相結合,節能減排,創造碳中和時代經濟生産方式新業態。

  進入碳中和時代,人類將完成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歷史性替代,從油氣時代邁入電能時代,從而永久改變油氣時代各國圍繞油氣資源、油氣貿易通道、油氣貿易市場展開的能源博弈方式,深刻影響未來國際權力結構變化。

能源博弈領域之變

  人類經歷了前煤炭時代到煤炭時代再到油氣時代的能源結構轉型,每次能源轉型都深刻影響着地緣政治格局和國際權力分配。二戰後,在大多數國家,石油、天然氣地位日益重要,成為一次能源重要來源,人類邁入“油氣時代”。在油氣時代,控制油氣産區和重要油氣貿易海上與陸上通道的霸權國家享有得天獨厚的權力優勢。而碳中和將帶來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歷史性替代,能源博弈的方式也將發生轉變。

  首先改變的,將是能源博弈領域。不同於化石能源分佈較為集中,清潔能源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過去油氣時代圍繞油氣運輸通道和油氣資源産區的爭奪將逐漸淡去,能源博弈將從能源資源本身向能源全産業鏈擴張。能源消費大國尋求進口能源類型與渠道的多元化,而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創新研發優勢的國家(如中國、美國、歐洲多國),擁有風、光等可再生資源稟賦優勢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巴西、挪威、不丹),擁有稀有金屬等礦産資源優勢的國家(如玻利維亞、蒙古國、剛果)等,將逐漸確立能源博弈中的優勢地位。

  天然氣雖然屬於化石能源,但鋻於其低排放屬性,多國都將其作為必要的“過渡燃料”,在這一領域的博弈將對地緣政治帶來深刻影響。以歐盟對天然氣進口的布局為例,據非政府組織“全球觀察”的研究,2013~2020年間,歐盟投入50億歐元資助了41個天然氣項目的規劃與建設,其中多數為跨國天然氣管道和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終端。在天然氣管道方面,歐盟正着力打造4條跨國線路,分別是西歐區域的天然氣走廊、連接中東歐和南歐的天然氣走廊、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運輸網絡,以及連接歐盟與中東和中亞天然氣産地但避開俄羅斯的南部天然氣走廊。

  前三個走廊旨在增強歐盟內部的資源調配能力,使目前單一依賴俄羅斯供氣的北歐、中東歐和南歐國家加入歐盟龐大的天然氣網絡。而南部天然氣走廊已進入建設籌備階段,將把以色列生産的天然氣輸送到歐洲,或滿足歐盟10%的天然氣需求。這一項目為以色列、埃及和塞浦路斯等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契機,形成以管道經濟為動能的區域一體化趨勢,但同時也加劇了該地區固有的地緣政治矛盾(尤其是塞浦路斯、希臘與土耳其之間)及美歐俄三方的戰略博弈。

  氫能是另一個重要博弈領域。目前,氫能已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具有來源多樣、用途靈活、適應大規模儲能、可遠距離輸送、能量密度大等優勢,在交通部門的脫碳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據統計,佔全球GDP 75%以上的18個經濟體正在制定或已推出氫能戰略。

  歐盟將氫能合作作為支持拉美經濟復蘇的重要內容,設立綠色債券基金支持項目開發,幫助有開發興趣的國家評估産能潛力和搭建産業監管機制等。日本2020年6月開始從文萊進口氫氣,當年12月又決定啟動從澳大利亞進口液態氫。俄羅斯的《2035年聯邦能源戰略》指出,要發展氫能經濟,計劃到2035年成為全球重要氫能供應國,並嘗試通過在現有天然氣管網中摻氫或將現有管道改造為氫氣管道的方式,深化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係。智利、剛果(金)等國也啟動“綠氫外交”,加強招商引資和技術引進,希望成為區域新的能源出口中心。

  這些進展顯示,氫能有可能重塑全球能源貿易,在國家間建立新的依賴性&&。但由於氫能生産具有地域分佈廣泛性,也可以儲存,出口國難以壟斷,因此氫能貿易政治化、引髮油氣時代的不平衡關係或地緣風險的可能性較低。

改變能源地緣政治規則

  各國進口油氣的減少乃至退出,意味着油氣貿易網絡將逐漸衰落,同時區域電網的作用將日漸顯著。如此一來,過去單一霸權國家通過優勢軍事力量控制全球油氣貿易樞紐(如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構建自身霸權的企圖將受到制約,從而改變能源地緣政治的規則。

  同時,太陽能光伏組件、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儲能電池等各種清潔能源設備的製造,將催生對關鍵礦産資源的巨大需求,這不僅會引發對礦産資源的爭奪,更有可能增加相關資源貿易衝突的風險。

  世界銀行的研究指出,在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的場景中,僅電動汽車的電池一項,就會導致對鈷、鋰、錳和相關稀土資源的需求增長超過10倍。按照歐盟的低碳經濟目標,2030年歐盟對鋰和鈷的需求分別是2019年的18倍和5倍。但稀土、鎳、鈷等材料分佈相對集中,剛果(金)的鈷儲量佔了全球儲量的一半,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亞三國的鋰資源儲量佔全球總量近八成。

  主要經濟體對礦産資源安全高度關注。歐盟2020年9月組建了歐洲原材料聯盟,加強成員國間的政府與産業溝通,將挪威、烏克蘭和西巴爾幹國家(如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納入供應鏈,同時舉行一年一度的歐美日關鍵原材料三邊會議,並邀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韓國等觀察員代表與會,就礦産的供應風險、貿易壁壘和國際標準開展跨國治理。

  特朗普執政時期的美國政府雖然抵制能源轉型,壓制光伏、風電的發展,但在礦産資源安全上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2019年開始,美國國務院就派遣使團前往加拿大、蒙古國和非洲多國,尋求共建稀土開採加工項目。這一年的9月,美國提出“戰略礦産倡議”,推動剛果(金)、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0國加入這一倡議。特朗普曾提出“購買格陵蘭島”,英國《金融時報》就認為,其一大動機就是想獲取當地的稀土資源。2021年2月,現任總統拜登要求美國政府針對稀土資源、大容量鋰電池涉及的産業鏈進行審查,稱相關供應鏈被“已經或可能不友好、不穩定的國家把持”,“應與理念相近的盟友與夥伴共同在具有韌性的供應鏈上緊密合作。”

電力或成新戰略性資産

  在碳中和時代,電網正在成為新的戰略性資産,連接生産國、輸送國和消費國的區域電網將塑造地緣政治意義上的相互依賴,從而催生區域電力共同體,而電力基礎設施可能成為大國競爭的又一領域。

  拜登在其競選綱領中就提出,將建設從墨西哥、中美洲到哥倫比亞更加一體化和清潔化的電力網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的電網一直與俄羅斯電網相連,從俄羅斯進口電力,但三國於2018年決定切斷與俄羅斯電網的連接,利用歐盟10億歐元的撥款加入了歐洲互聯電網。

  近年來,美國、日本和印度正在推動其“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計劃投資1135億美元提升區域內的技術設施互聯互通程度。七國集團也推出了“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旨在提供以西方國家為核心的對外投資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各國電力基礎設施競爭尚在早期階段,未來開展方式仍不明確,但電力基礎設施作為大國競爭影響力的重要領域這一趨勢已經日漸明朗。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碳中和背景下,大國能源競爭並非零和博弈。目前,絕大多數影響低碳、零碳、負碳的技術尚處於産業化早期階段,不具備商業可行性,在這一領域,發達國家在技術研發、投融資方面的優勢與發展中國家産業化、規模化生産降低技術成本的優勢可以相結合,早日使相關技術具備商業可行性。同時,包括電力基礎設施在內的各國海外基礎設施投資並不存在根本衝突,而是有可能形成良性競爭,從而促進全球低碳轉型進程。

  (趙文博係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研究院實習研究員;關照宇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員;相均泳係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來源:2021年8月1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誌
  • 如果您對《環球》雜誌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政編碼: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誌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誌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