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日本乒乓球“精英化”培養秘籍
  新華網 ( 2021-08-11 06:26:00 ) 來源: 《環球》雜志
 

 

7月29日,日本選手伊藤美誠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準決賽中

    “養狼計劃”“人才輸出”“海外兵團”,原本就是中國乒乓球界繁榮世界乒乓球事業,以及培養對手的一種戰略。

《環球》雜志記者/楊汀(發自東京)

  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中,日本選手水谷隼和伊藤美誠擊敗中國組合許昕和劉詩雯,贏得日本奧運史上首枚乒乓球金牌。這一結果令日本“全國沸騰”,“攻破乒乓王國堡壘”等表述見諸各大報紙頭版。

  《環球》雜志記者就此專訪了在日本開設乒乓球教室並擔任大學講師的前國手李雋。她認為,日本乒乓球實力穩步提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有13年歷史的、由政府出資設立的奧運精英學院體制,而中國教練是精英學院乒乓球項目的培訓主力。

中國教練的身影

  出身乒乓球世家的李雋,曾是中國乒乓球國家隊隊員,削球手。她的哥哥李隼是現中國乒乓球國家隊女隊主教練。李雋退役後,于1992年到日本打球,後被日本體育大學聘為講師,2009年,她在東京開設了羽佳乒乓俱樂部。

  李雋介紹,早先日本乒乓球培訓都是俱樂部模式,而從2008年開始,由國家撥款打造了“日本奧運會精英學院”,致力于培養奧運會及世界大賽選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兵乓球隊。精英學院乒乓球隊從全國12~17歲年齡段的孩子中選拔有希望衝擊奧運會的苗子,進行集中培訓,並請中國教練進行“一對一”的培養。

  李雋還説,近年來日本乒乓球“選苗子”有越來越早的傾向,“準精英”的鎖定甚至提早到小學以下;而在中國,通常需要到一定年紀,打出一定成績以後,才能得到重點培養。“日本7歲以下的孩子就會參加全國比賽,發現好苗子就集中培養,一般一年4次訓練營,一次持續一周,對孩子來説是很好的體驗。訓練營還設有營養課、心理課,所以孩子很小的時候各種意識就很強。”

  不論是俱樂部,還是瞄準打比賽的精英學院,抑或是日本國家隊,一直都活躍著中國教練的身影。李雋介紹説,“精英學院和日本國家隊選用的中國教練都比較年輕,他們都非常敬業,責任心強,幾乎是24小時陪伴著小選手,從技術訓練、身體訓練到飲食起居、健康管理,全方位地照顧那些小選手。選手在比賽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回來就要研究如何解決,通過錄影對對手的技戰術進行詳盡分析,以幫助小選手提高自己的技戰術能力。”

  日本精英學院和國家隊還會比較頻繁地更換教練,以不斷汲取每位教練的優點和特長。比如有的教練教基本功比較好,有的教練比較擅長教前三板的技術或發球技術。日本乒協一直關注選手自身的不足,然後再去尋找這方面表現優秀的中國教練。

  李雋介紹,本屆奧運會日本乒乓女團選手平野美宇就曾在精英學院訓練,她進入學院的第一任中國教練劉潔就來自羽佳乒乓俱樂部。“2013年,日本乒協的一位負責人來我們俱樂部,點名要劉潔。當時平野剛小學畢業,即將進入精英學院,日本乒協就幫她物色了劉潔作為專職教練。教了一年多後,平野從世界排名近200位提升到了第32位。”

精英學院的訓練日常

  曾獲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及第39屆世乒賽男雙冠軍的前國手韋晴光,現在擔任精英學院乒乓球男隊主教練。他向《環球》雜志記者介紹,精英學院乒乓球隊現共有5名學員,男隊兩名都是初中生,女隊則是兩名高中生、一名初中生。男女隊主教練都是華人,其他教練也以華人為主,基本實現教練和隊員“一對一”。

  精英學院乒乓球隊的訓練日程是這樣的:每天8:30至9:30上文化課,10:00至12:30以及15:30至19:00訓練,其中體能訓練一周兩次,一次1.5小時。

  “這種體制是東京奧運會的前兩年確立起來的,以前學員都去各自的學校上課,下午3:30才來練球,為了備戰東京奧運會,改為不去學校,整天都在位于東京北區的奧委會訓練基地訓練。”韋晴光説,“這些學員的日程基本是跟著日本國奧隊走的,他們也參加了東京奧運會的選拔,雖然此次未能入選,但未來可期。學員們以在國外比賽、獲得積分為主,每年會出國比賽10次左右,國內比賽只參加全日本錦標賽等兩項賽事。精英學院的資助覆蓋學員的學費、食宿交通以及參賽費用。”

  韋晴光説,學員的訓練時間跟中國運動員差不多,“但由于中國運動員基本功更好、每小時擊球板量更多,所以訓練量還是趕不上中國運動員。”

  與李雋一樣,韋晴光也認為日本“選苗子早”、重視青少年隊的做法值得稱道。此外,他表示,日本乒乓球隊尤為重視發球訓練,相對來説在這方面也有一定優勢。“中國選手的基本功仍是不可企及的,日本選手只能在抓發球、抓‘擊球快’等方面尋找突破口。比如伊藤美誠等的打法便是以‘快’為優勢。”

  韋晴光認為,日本乒乓球的培養體制還是從中國學習得多,如果非要説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那可能是堅持讓運動員文化課和訓練兩不誤,“由于文化課等其他方面的學習,日本運動員在戰術開發和思考上的獨立性比較強,對教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這對運動員退役以後的整體發展也很有幫助。”

企業解後顧之憂

  盡管“中國軍團”在日本的乒乓球人才選拔與培育體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日本乒乓球界也不乏自身獨有的體制和獨立培養出來的選手。比如此次摘得東京奧運會混雙金牌、女單銅牌和女團銀牌的伊藤美誠,就是日本自己培養的選手。

  李雋説,“福原愛、平野美宇、石川佳純等都在中國打過球,對中國隊很熟悉。而伊藤是日本自己培養出來的優秀選手,她的父母都是乒乓球運動員,基本是父母自己帶出來的。伊藤天賦也很高,在比賽中能很快發現對方的弱點,出手果斷,這也跟她的性格有關。”

  摘得混雙金牌的另一名選手水谷隼,其父母也都是日本少年乒乓球俱樂部的教練。“在內行人看來,中國一些運動員的天賦並不比日本選手高,但中國團隊式的訓練方法、背後的智囊團等一起將中國選手推上了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寶座。盡管日本的孩子天賦很好,從打法上看,對上旋球的理解特別好,速度、旋轉、落點都打得相當好,但中國有團隊,集體的力量非常強大。”

  與中國相比,日本乒乓球培育體係也有獨特之處,比如有企業讚助和成立企業隊,以及吸收選手為社員,為其安排退役後的工作,解除了選手的後顧之憂。記者查閱運動員資料發現,平野美宇隸屬于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球隊,並且有總計7家讚助商。伊藤美誠隸屬于一家不動産公司,此外還有5家讚助商。張本智和隸屬于不動産公司木下集團的球隊,還得到了豐田汽車等的讚助。此外,日本的乒乓球“T聯賽”也擁有眾多讚助商,為選手提供資助。

  一名日本資深體育記者指出,日本很多運動員的讚助企業都在他們大學畢業之後將其吸收為社員,不只是乒乓球項目,游泳、滑冰等選手也是如此。這樣一來,運動員在退役後便有了就職保證,從而能全心投入運動生涯。

民間熱情高

  乒乓球運動在日本民間的熱度很高,退役運動員開的乒乓球俱樂部、乒乓球教室也很多。

  李雋創辦的羽佳乒乓俱樂部位于東京都西部,至今已有12年,近年來分別取得了日本12歲以下乒乓球賽東京區第1名、第3名,全國第16名,關東團體冠軍等好成績,為日本國家隊輸送了多名選手。

  據介紹,羽佳俱樂部上午是成年乒乓球愛好者打球,多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齡最大的是一位83歲的老太太。他們有的每周來幾次,有的每天都來。下午則是小學一年級到初二的小孩子來學習和訓練,一般每周一次,以參賽為目標的孩子每天都來。

  李雋説,在日本,有兩個“媽媽群體”熱衷于打球:一是30多歲的媽媽,她們往往帶著孩子一起打;還有就是50多歲的媽媽,他們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了。

  李雋表示,在日本培養孩子打乒乓球成本並不高,“以羽佳乒乓俱樂部為例,瞄準比賽的孩子每天來打3.5小時,十五六個孩子一起,配備三四個教練,學費低于一般補習班。上‘一對一’的小課貴一點,比賽也都自費,但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

  讓李雋感觸頗深的是,日本孩子打乒乓球大多是出于興趣,因此主觀能動性非常強,“他們通常上完課就來打球,比如17:00開始訓練,16:00就會過來,自己熱熱身就開始,不需要等教練來,也不需要督促,非常自覺。他們會自己去琢磨,享受比賽。”與之對比,中國是國家培養,選手榮譽感強,但壓力也比較大,思想包袱比較重。

這一代氣氛好、交流好

  在日本最大門戶網站雅虎上,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中日巔峰對決衝上熱搜榜第二名,奪冠瞬間的收視率高達40.5%。日本摘金後,日本網民非常激動,網上甚至出現了“報了之前(乒乓球)所有的仇”的説法。中國網絡上也出現了對中國教練“培養日本人打贏中國人”的質疑,而對于打法兇狠、求勝心強的伊藤美誠,還有不少惡搞圖片。而在女單準決賽孫穎莎擊敗伊藤之後,國內網民又出現一大片“揚眉吐氣”之聲以及對于伊藤的調侃。

  對此,李雋呼吁理性看待。她表示,“養狼計劃”“人才輸出”“海外兵團”,原本就是中國乒乓球界繁榮世界乒乓球事業,以及培養對手的一種戰略。“世界各國兵乓球水準提高了,有了強勁的對手,就能促進大家互相競爭、互相切磋,這樣才能共同提高。此前,平野美宇的崛起就給中國女隊打了一針強心劑。這次伊藤和水谷也是。中國隊是一支很強大的團隊,輸了球會馬上研究,這麼一個團隊,為集體的榮譽去拼搏,肯定會更強大。而且激烈競爭有利于提高乒乓球的世界關注度。”

  在李雋看來,中國網友的惡搞和調侃無傷大雅,而後出現的伊藤送給孫穎莎飯團、兩人比肌肉等體現運動員友誼的視頻更受歡迎。“這一代年輕人比我們那一代氣氛好、交流好,他們在場上是對手,在場下則是互相切磋的朋友。”

  “乒乓球在中日兩國民間熱度都很高,通過乒乓球促進中日民間感情溝通大有可為。”李雋説,她本人倡導並組織的“草根杯”民間乒乓球交流比賽就吸引了來自日本、中國、亞洲其他國家以及歐美的選手以球會友,至今已舉辦6屆。羽佳乒乓俱樂部每年還組織乒乓球愛好者到中國交流,雖然去年以來因疫情中斷,但她表示該活動肯定會辦下去,“也期待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活動,溝通中日民間感情。”

來源:2021年8月11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