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總統遇刺背後的海地困局
  新華網 ( 2021-08-05 06:28:12 ) 來源: 《環球》雜志
 

 

7月20日,海地新任總理阿裏埃爾·亨利在太子港舉行的新政府就職儀式上發言

    持續的政治動蕩和嚴重的政治暴力共同構成一個制約國家發展的困局,而外部力量的不斷介入,則使海地的政治形勢變得更加復雜難測。

王鵬

  當地時間7月7日淩晨,海地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在家中被一群身份不明的武裝分子殺害。海地警方8日説,一個由28人組成的武裝團夥涉嫌參與刺殺莫伊茲,其中包括兩名美國人和26名哥倫比亞人……

  7月20日,海地成立新政府,阿裏埃爾·亨利出任總理。雖然剛成立的新政府表示將致力于恢復社會秩序、優化投資環境、修復新冠肺炎疫情和社會犯罪衝擊下的經濟等,但不少觀察人士依舊憂心忡忡。在這個西半球最貧困的國家,持續的政治動蕩和嚴重的政治暴力共同構成一個制約國家發展的困局,而外部力量的不斷介入,則使該國的政治形勢變得更加復雜難測。

政治“局外人”莫伊茲

  莫伊茲在海地政壇屬于後來者。他曾長期經商,出口以有機方式種植的香蕉。2015年,時任海地總統馬爾泰利與莫伊茲結盟,由後者作為執政黨光頭黨(PHTK,或譯為泰特卡萊黨)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兩人的相似性在于:都是以政治“局外人”身份登上政治舞臺,在當選總統時都沒有多少政治經驗;前者在當選總統之前是著名的音樂人,後者是成功的企業家。

  2017年2月,莫伊茲就任總統,自此後的海地政局一直動蕩不安。為提振長期低迷的經濟,莫伊茲政府在2018年2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署貸款協議,貸款條件之一是海地取消燃油補貼。然而,燃油補貼的取消導致汽油價格飆升,這年7月,民眾在首都太子港和其他多座城市掀起大規模抗議活動。2019年2月,海地民眾再次發起抗議,要求政府平抑物價、保障食物和燃料供應;9月,燃料短缺導致大規模抗議再起,至12月初才平息下來。2021年初,有關莫伊茲總統任期何時屆滿的爭議引發又一輪抗議活動。

  糟糕的經濟形勢、頻發的社會抗議和涉腐指控,都損害了莫伊茲的民意基礎。在此背景下,他更多地採取政治對抗策略,以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但也因此加劇了國內政治矛盾,為他被刺身亡埋下了禍根。

  莫伊茲自2021年初以來一直依靠頒布行政令治理國家。海地原計劃在2019年10月舉行國會選舉,改選所有的眾議員和三分之二的參議員。但選舉一直被推遲,國會陷入停擺。反對派指責莫伊茲有意阻礙國會選舉,意在獨攬大權。

  有關莫伊茲總統任期屆滿日期的爭論,在今年成為海地朝野的矛盾焦點之一。反對派聲稱,他的5年總統任期應在今年2月7日屆滿。莫伊茲拒絕接受這一説法。在他看來,他的任期始于2017年2月7日,理應在2022年2月7日屆滿。

  莫伊茲引發的最大政治爭議莫過于單方面制定新憲法。2020年11月,他在國會停擺的情況下成立憲法改革委員會。今年2月初,新憲法草案公布。緊接著,莫伊茲緊鑼密鼓地推動舉行公民投票。在反對派看來,莫伊茲試圖利用制憲獲得新總統任期、搞獨裁統治。因此,反對派先是拒絕參與起草新憲法,繼而以大規模抗議活動阻止公民投票。或許是這個原因,莫伊茲的夫人馬蒂娜·莫伊茲在蘇醒後表示,莫伊茲遇害與打算舉行新憲法公投有關。

動蕩、暴力惡性迴圈的國家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困的國家,經濟停滯、政治動蕩和社會危機呈現相互交織之勢。隨著杜瓦利埃獨裁統治在1986年宣告終結,該國逐步邁入民主政治時期,在1990年産生了首位民選總統阿裏斯蒂德。盡管民主體制維持了下來,但該國一直難以實現政治穩定,持續的政治動蕩和嚴重的政治暴力構成了制約該國發展的困局。

  海地的重大選舉一直充滿爭議,選舉結果難以得到朝野雙方的共同認可。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反對黨聲稱前總統阿裏斯蒂德操縱選舉;在他再次當選總統之後,多個反對黨拒不承認選舉結果的合法性。在2010年的總統選舉中,12名候選人聯名指責時任總統普雷瓦爾“操縱選舉”,最終迫使執政黨候選人退出選舉。在2015年的總統選舉中,執政黨候選人莫伊茲得票最多。然而,在選舉舞弊的抗議聲浪之下,此次選舉結果被宣布無效。該國不得不在2016年重新組織總統選舉。

  阿裏斯蒂德1996年2月向普雷瓦爾移交權力,成為該國歷史上首次民選總統之間的權力交接。此後,海地尚未形成民選總統之間的穩定權力交接。2006年2月,由于阿裏斯蒂德未能完成第二個總統任期,再次當選總統的普雷瓦爾只能從臨時總統手中接過權力。由于2015年大選未能産生總統,海地在長達1年的時間裏依靠一位臨時總統管理國家。2017年2月,莫伊茲從臨時總統手中接過執政權。莫伊茲遇刺身亡意味著,下屆當選總統同樣只能與臨時總統進行權力交接。

  海地的半總統制在運作過程中易于引發總統與國會之間的衝突。普雷瓦爾總統曾在1999年1月解散國會,並在此後依靠行政令治理國家,完成剩余2年任期。馬爾泰利2011年5月就任總統,至10月才看到自己提名的總理人選獲得國會批準。莫伊茲執政4年多先後任命過7名總理。截至其遇刺前,只有2人獲得國會正式批準,另外5每人平均為臨時總理人選。

  在政治動蕩的環境下,政治暴力成為海地的一個顯著特徵。各派政治力量常與黑幫勾結,利用後者控制選民、消滅政敵和打擊對手的支援群體。在莫伊茲執政時期,一批黑幫結成一個名為“G-9”的聯盟。反對派指責莫伊茲利用該黑幫組織控制社區、報復對手。

  就連海地總統及其親屬,也淪為了政治暴力的犧牲品。1999年1月,普雷瓦爾總統剛剛解散國會,他的妹妹就遭到兩名摩托車槍手襲擊,身受重傷,其司機當場死亡。這一次,莫伊茲總統家中殞命,足見海地政治暴力泛濫之嚴重。

外部力量難解長期困境

  海地政局的復雜性在于:由于歷史的、地緣政治的和社會的因素,該國在內政外交事務上易于受到外部力量的影響,缺乏足夠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美國無疑是影響海地政局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美國毗鄰海地,對海地的內政外交、經濟社會生活有著巨大影響。海地在近年一直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僅次于哥倫比亞的第二大美援接收國。美國的認可是一位政治人物立足海地政壇的前提條件。

  阿裏斯蒂德在第二個總統任期(2001~2004年)觸怒美國,最終不得不宣布辭職流亡。從那時起,歷任海地總統都與美國保持著較為友好的關係。這也包括莫伊茲,他同樣依靠內政外交上的保守親美路線獲得了美國的支援。當反對派今年初公開要求莫伊茲下臺時,美國國務院公開支援莫伊茲的執政地位。

  在海地問題上,一個以美國為核心、西方色彩較為濃厚的九方合作格局業已形成。具體講,聯合國秘書長駐海地特別代表、美洲國家組織特別代表以及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西班牙、美國和歐盟的駐海地大使共同組成一個名為“核心集團”的多邊協調組織,為解決海地問題發揮作用。4月26日,該集團發表聲明,對海地新憲法的制定過程表示擔憂。這一表態成為迫使莫伊茲總統推遲原計劃于今年6月舉行修憲公民投票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相較而言,拉美/加勒比的地區組織未能在海地問題上顯著發揮作用。加勒比共同體是由加勒比國家組成的地區組織,海地是其成員國。莫伊茲遇刺身亡後,該組織舉行緊急會議,對海地的危機狀態表示擔憂。但是,它無力採取任何較具實質意義的行動。

  聯合國在海地問題上發揮了長期而較為次要的作用。2004年,安理會授權成立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幫助穩定該國安全局勢。2017年10月,聯合國海地司法支助特派團接替任務到期的穩定特派團,協助該國建設警察隊伍和強化司法機構。2019年10月,聯合國海地綜合辦事處接替任務到期的司法支助特派團,幫助該國開展全國對話、培訓國家警察和應對安全挑戰。總體來看,聯合國在海地問題上的作用集中于維和、人員培訓、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危機善後事宜,未能在危機應對中發揮主導作用。

  不可否認,海地政局的近期走勢與外部力量的幹預存在密切聯繫。莫伊茲身亡後,代理總理克洛德·約瑟夫自行宣布代理總統職務。其他政治力量紛紛表示反對,而美國表示認可。美國需要這樣一個政治人物迅速走上前臺、穩定形勢,防止該國因權力內鬥而陷入全社會的動蕩、重現20世紀90年代難民外逃美國的浪潮。7月11日,美國派出的一個大型代表團抵達海地,在各政治派別之間進行斡旋。新政府成立後,克洛德·約瑟夫擔任外交部長一職。

  在美國以及其他“核心集團”成員的推動下,經歷風波的海地有望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走勢,直至按照計劃在年內完成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但是,政治動蕩和政治暴力所構成的政治困局難以依靠外部力量得到破解,海地的中長期政治走勢依然不容樂觀。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秘書長)

來源:2021年7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5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