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行走·國緣|荒漠化治理中蒙緣
  新華網 ( 2021-07-26 13:57:00 ) 來源: 《環球》雜志
 

 

 

 

 

4月14日,臨策鐵路線360治沙站的工人在制作防沙網格

    中國通過與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以色列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荒漠化、土地退化等帶來的挑戰。

《環球》雜志記者/張文靜(發自蘭州)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症”,近年來頻發的沙塵暴表明荒漠化治理刻不容緩。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也是防治成效最顯著的國家。憑借行之有效的方式,“中國方案”為全球旱區生態治理樹立了標桿。

  除了在國內,中國通過與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以色列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荒漠化、土地退化等帶來的挑戰。

國際合作治理荒漠化

  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和以色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均遭受著不同類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幹旱的危害。2017年,在科技部相關項目支援下,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王新平研究員團隊與上述3個國家開展了荒漠化治理技術的創新合作研究。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扎根西部,在沙漠化防治等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研發和積累了一批先進技術,尤其在工程治沙、化學固沙、生物治沙和綜合治沙等方面探索了許多創新性成果,令世界矚目。

  王新平説:“通過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我們能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項目合作成員、蒙古國科學院地理與地質生態研究所所長巴托格托赫·卓勒果托夫在接受《環球》雜志記者採訪時表示,看好雙方的合作,因為中國防沙治沙體係完善,能夠對蒙古國的防沙治沙起到借鑒作用。

  近5年來,王新平團隊多次赴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以色列開展流沙固定及植被恢復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針對合作國各自不同的地理區位、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現狀,他們分別在蒙古國的戈壁沙漠、哈薩克斯坦城市周邊活化沙丘和以色列綠洲邊緣沙漠,建立起不同的流沙固定與植被恢復示范區,確定了適用于不同區域的流沙治理及植被恢復模式。

  團隊在合作國培養了25個固沙微生物菌種,篩選了5種關鍵固沙植物,研發了4種微生物制劑和4項流動沙丘快速固定與植被恢復技術,培訓當地科研和農牧民300余人次。目前,這個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既定目標。中國的先進治沙經驗與技術正惠及更多國家。

同一片天空每一粒沙

  今年入春以來,大風和沙塵暴多次襲擊蒙古國全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並波及中國北方廣大地區。蒙古國囿于理念、資金和技術等多種因素,生態恢復面臨相當多困難。

  王新平介紹,在對蒙古國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隨著國際市場上羊絨及牛羊肉價格不斷上漲,蒙古國牲畜數量不斷增加,加上礦産資源開採,沙漠化日趨嚴重。

  而短時期內,僅靠本國力量,蒙古國很難擺脫現有的發展方式,由此導致該國南部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並將影響中國。

  為延緩和改善蒙古國不斷退化的生態環境,中國、韓國和日本等國均向蒙古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通過向蒙古國分享治沙技術,舉辦各類治沙培訓班,為蒙古國培養了一定數量的防沙治沙人才。經過大量實驗和實踐,中國的治沙技術和經驗在蒙古國得到認可,取得一定實效。比如,中國科學家在蒙古國布爾幹省建立了固沙示范區,將中國的流沙固定技術,因地制宜地改良後,應用到當地的荒漠化防治上。在今春蒙古國沙塵暴肆虐時,該區域經受住了“考驗”,固沙效果顯著。

  蒙古國科學院相關負責人認為,荒漠化問題是蒙古國乃至東北亞地區面臨的最為嚴峻的環境問題。中國與蒙古國科學院地理與地質生態研究所的國際合作項目在蒙古國戈壁沙漠治理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為荒漠化治理國際合作開辟出一條新路。

  長期以來,蒙古國科研機構也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並有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到防沙治沙中,但苦于沒有國家更高層面的大工程支援,防沙治沙等工作進展相對緩慢。因此,該機構非常渴望與中國密切合作與深入交流,希望得到中國支援,擴大本國防治荒漠化計劃。

科技創新合作大步伐

  中國擁有相對完善的治沙經驗和技術,在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進程中,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出發,中國加強與蒙古國等飽受荒漠化、土地退化等困擾的沿線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大有可為。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員馬全林所言,在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時,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通過國際聯合防沙治沙,必將擴大中國自身綠色生態治理經驗的受益面。他建議實施中蒙荒漠化防治國際科技合作研究項目,在蒙古國合作建立生態監測和研究站,對蒙古國荒漠化開展定期監測與評價,合作開展草原荒漠化監測和評價以及合作建設沙塵暴監測網絡。

  全國防沙治沙標兵、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員屈建軍直言,蒙古國沙塵源得到控制,中國生態治理的成效才能夠得到更客觀的顯現,因此宜盡早將國家層面的戰略合作提上日程。

  “受多種因素影響,蒙古國沙塵暴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時期,未來需要大量研究。蒙古國野外研究站、監測設備和儀器等相對缺乏,十分不利于研究工作開展。”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教授、西部災害與環境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黃寧認為,中國當務之急是通過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平臺,與蒙古國合作,加快推進東北亞地區的沙塵暴監測網絡建設,實現沙塵暴監測資訊共用,提高沙塵暴監測與預警能力,為沙塵暴預防提供決策服務。

來源:2021年7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5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