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印度政壇“疫”變
  新華網 ( 2021-07-06 07:03:58 ) 來源: 《環球》雜志
 

 

5月1日,新冠患者在印度新德裏一處臨時病房接受治療

    “總理正面臨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挑戰。” 印度民意調查機構CVoter創始人亞什萬特·德希穆克説。

林民旺

  印度累計新冠確診病例6月23日超過3000萬例,成為繼美國之後又一超過這一數字的國家。多名專家警告,印度可能會迎來第三波疫情。

  全印醫學科學研究所主任蘭迪普·古萊裏亞認為,印度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最快在6至8周後開始,很多地方已經放松警惕了,“看起來我們並沒有從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中吸取教訓。”他強調,新冠變異病毒毒株德爾塔,即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種,已經變得更具傳染性,且傳播速度更快。

  與此相關,印度政府的疫情治理能力和舉措也持續受到外界關注。印度此前那場“人間地獄”式的疫情災難,至今想來仍令人不寒而栗。當時,印度民意調查機構CVoter的調研結果顯示,印度總理莫迪的支援率跌至最低水準。莫迪執政7年來,不滿莫迪政府表現的調查對象首次超過滿意者。

  “總理正面臨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挑戰。”CVoter創始人亞什萬特·德希穆克説。有輿論指出,盡管支援率下跌,莫迪仍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也有分析認為,盡管根據憲法,莫迪仍可執政到2024年,但他顯然不能高枕無憂。

反覆的疫情

  2020年3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情況計劃主任邁克·瑞安曾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取得決定性勝利,未來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印度控制該病毒的能力。”當時超出很多人預料的是,兩天後的3月25日,莫迪政府迅速出臺了史無前例嚴苛的全國封鎖政策,並且一直持續到6月8日才開始分階段重新開放。

  正是如此嚴格的封禁,為2020年印度抗擊新冠疫情的良好表現打下基礎。2020年9?10月,印度經歷了第一波疫情大爆發,但是比較充分的醫療準備使印度並未陷入醫療擠兌的困境。到2021年初,印度疫情形勢一度好轉,單日新增病例甚至降至1萬例以下,于是莫迪迫不及待地宣布“抗疫取得勝利”,印度衛生部長在3月初宣稱印度“疫情進入尾聲”“抗疫即將完全勝利”,莫迪及其政府將工作重心明顯放在了內部政爭和拓展地緣政治影響力上。

  如此大環境下,印度舉國上下似乎都忽視了疫情反撲的危險。當第二波疫情大爆發迅疾來襲,印度幾大城市立刻陷入醫療擠兌的困難境地。從2021年4月中旬開始,印度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達20多萬,並且一直保持迅速上升趨勢,直至達到單日新增病例數近50萬的峰值,這種趨勢直到5月下旬才重新回落到單日新增病例數20多萬。

  印度官方提供的這些數據,其實是對這一波疫情大爆發的“輕描淡寫”,以至于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認為,印度實際感染人數或比報告數高20至30倍。一些醫療衛生專家評估,第二波疫情大爆發至少導致印度因疫情而死亡的人數達到80萬?100萬,印度普通人的切身觀感也間接印證了印度疫情的嚴重程度遠遠高于官方提供的數據。

政府失職?

  面對如此嚴重的災難,印度內部很快展開“追責”。莫迪政府似乎有意將這波疫情大爆發歸結為在印度發現的變異毒株B.1.617.2,因為該變種病毒更具傳播性,感染能力更強,表現出來的病症也更強,呼吸困難是其普遍特徵。這導致病人需氧量迅速上升,進而出現了一係列醫療擠兌災難性事件。

  反對黨和國際媒體指責莫迪政府負有巨大責任,莫迪本人也被批“自滿、無能和傲慢”。4月初,疫情已經呈現大爆發趨勢時,莫迪及印度人民黨仍將重心放在西孟加拉邦等地的地方選舉上,莫迪本人和內政部長沙阿甚至多次參加大規模選舉造勢集會,志在拿下西孟加拉邦的選舉。

  同樣,對早前的宗教節日大壺節,印度政府也根本未採取任何限制措施。在國際上,印度政府為追求“地緣政治影響力”,將65%的抗疫藥品(包括疫苗和氧氣)用于出口和捐贈。作為“世界疫苗工廠”的印度,全然沒有防備自身可能的疫情爆發,以致印度本國的疫苗接種率遠遠低于世界其他國家。

  在疫情大爆發後,印度舉國呈現一幅“失敗國家”景象,顯示出政府職能和治理上的“缺位”。因為缺乏全國范圍內疫情應對的管控協調,各邦彼此爭奪抗疫物資,中央和地方在抗疫舉措上不斷扯皮……印度網絡平臺上謠言滿天飛,恐慌情緒大肆蔓延,中央政府公信力被指嚴重喪失。

“保衛莫迪”

  不僅印度精英群體,很多普通民眾也將矛頭直接對準總理莫迪。有印度醫學權威人士直言莫迪是疫情的“超級傳播者”,臉書等社交媒體上一度出現呼吁莫迪辭職下臺(#ResignModi)的話題標簽,新德裏等地出現了不少抨擊莫迪的海報。

  莫迪政府對此的反應是,加強輿論管控,要求社交媒體刪除涉及疫情的負面資訊和言論,遮罩含有呼吁莫迪辭職下臺的話題標簽。印度警察立即清理了抨擊莫迪的海報,並將參與貼海報的人員逮捕。

  印度外長蘇傑生領導下的印度外交部更是站在了“保衛莫迪”的國際前線上。蘇傑生要求駐外的外交官們不要將精力放在與東道國媒體就疫情的負面意見和觀點作鬥爭上,但如果國際媒體“片面”敘述莫迪及其政府在應對第二波疫情方面的“無能”,印度外交官必須予以反擊。

  蘇傑生的這一做法,既有個人考量,也有維護印人黨的動機。作為印度外交係統職位最高的公務員外交秘書,能夠在退休後火速加入印度人民黨,並且被莫迪任命為外長,得益于莫迪本人的賞識,可以説蘇傑生的政治命運與莫迪是聯繫在一起的。

  對于莫迪的“知遇之恩”,蘇傑生必須帶領印度外交部予以“回報”。同樣,當外國駐印度機構向印度反對黨尋求醫用氧氣等方面的援助時,莫迪政府認為這是在公開羞辱執政當局,印度外交部則公開表明反對這樣的做法。

“莫迪時代”仍將延續

  屋漏偏逢連夜雨。5月3日公布的5個地方邦(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泰米爾納德邦、喀拉拉邦和本地治裏)的選舉中,印人黨幾近慘敗。選舉失利疊加第二波疫情大爆發,對莫迪而言,可謂其2014年執政以來遭遇到的最大的“滑鐵盧”。印度政壇的“莫迪時代”是否會因此加速落幕呢?

  近期,100多名印度前內閣高官聯署公開信,公開批評莫迪及其政府在疫情應對上的失職,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印度前外交秘書梅農及一些前大使或撰文,或在訪談中公開批評莫迪“好大喜功”的外交政策。對此,以西巴爾為首的前外交官又組織了33人的聯署公開信為莫迪的政策進行辯護,“對峙”一度引發熱議。

  不過,足以讓莫迪政府感到欣慰的是,雖然國際輿論對印度政府和莫迪多有批評,但其看重的西方國家政府並未直接“追責”莫迪本人。比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雖然不認可莫迪政府管控媒體和抓人的做法,但並沒有將批評矛頭指向莫迪本人。

  從黨派層面看,缺乏足以挑戰莫迪及印人黨的反對黨,使得“莫迪時代”或將繼續維係。百年老黨國大黨自2014年選舉失敗以後,就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在2019年的選舉中再次慘敗更表明,國大黨衰弱已經不是短期趨勢了,加上國大黨少壯派的不時倒戈,更顯示出印度人民黨“一黨獨大”的趨勢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換言之,暫時還找不到可以替代莫迪的更好選擇。

  印度政壇不會因“疫”生變,更深層的原因是印度社會的深刻變化。一直以“權力分散和中央軟弱”為標簽的印度政治,如今出現了堪比開國領導人尼赫魯這樣的強勢總理莫迪,不得不説是印度政治基礎的巨變。冷戰後印度經歷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快速而大規模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使得印度社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此過程中,普通民眾感受到的是難以忍受的軟弱和無力感,而政治強人則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所以,即便在5月中旬CVoter的民調中對莫迪執政表現“非常滿意”的調查對象由65%降至到37%,莫迪也仍然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對印度民主和選舉政治的信仰,同樣使得人們普遍“健忘”。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整個國家涌現各種批評聲音,但隨著疫情減緩,抗疫措施逐步調整到位,出現的新語態、新敘述是“感謝莫迪”,“如果沒有莫迪,印度人民是渡不過這次疫情危機的”……這樣的“印度故事”已經出現,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講述。

  一句話,疫情衝擊了莫迪執政,但是印度政壇的“莫迪時代”仍在延續。

  (作者係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2021年7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3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