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美國海軍“裏根”號航母駛過“密蘇裏”號戰列艦紀念館和“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紀念館
此次亞太地區出現航母空窗期,雖然是美國海軍正常輪換所致,不過,從航母調動也可以看出美國在全球的部署戰略。
李赟
媒體近期透露,美國目前在亞太地區部署的唯一航母、隸屬於美海軍駐日第七艦隊的“裏根”號航母,將暫調至中東地區執行為期4個月、掩護阿富汗美軍撤離的任務。這是繼去年3月部署於亞太地區的“羅斯福”號和“裏根”號航母因疫情停擺後,美國在亞太地區再次出現航母空窗期。
冷戰後,相對於自身不斷膨脹的戰略野心和新興大國的崛起,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有分析認為,此次亞太地區出現航母空窗期,雖然是美國海軍正常輪換所致,不過,從航母調動也可以看出美國在全球的部署戰略。
空窗期有技術原因
一般情況下,航母的作戰安排是三分之一時間為海上執勤,三分之一在港內維護,三分之一進行適應性訓練。就美國而言,每艘航母的部署周期約為27至36個月。其中,6至7個月為海上部署時間;16個月為休整、例行維護和訓練時間;剩下的5至13個月為隨時可以部署的戰備時間。
目前,美國只有“艾森豪威爾”號和“裏根”號兩艘航母處於部署狀態。其中,“艾森豪威爾”號從去年到今年一直在高強度運轉,其本身的機械狀況已不允許其繼續超期部署,必須於7月返回美國本土休整。接替它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則須等到今年夏末或秋初才能部署至中東。
由於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後期限是9月11日,為掩護撤軍行動,“裏根”號不得不前往中東,這才導致了美國在亞太地區再次出現航母空窗期。不過,“卡爾文森”號和“林肯”號的休整訓練時間分別達到了13個月和15個月,算上收尾工作和路程,兩艘航母最快分別能在今年7月和9月進入亞太地區進行部署。因此,此次亞太地區的航母空窗期相對短暫。
近年來,美國連續在關鍵戰略地區短暫出現航母空窗期,一方面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海軍船舶工業維修能力下降有關。受後者影響,從2018年至今,美國海軍的所有艦艇——無論是航母、核潛艇還是巡洋艦,其維護工作幾乎都出現過延期。
隨着投資210億美元的“造船廠基礎設施優化計劃”的實施,美國海軍自21世紀初以來面臨的艦艇維修延誤問題或將得到解決。
強調“印太”戰略重心
自奧巴馬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後,美國一直試圖將更多軍事力量投入到西太平洋海域,以應對中國海軍的發展,同時鉗制俄羅斯和朝鮮。特朗普和曾經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更將“亞太”概念改為“印太”,借此強調“印太一體化”,進一步提升西太平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延續此前的“印太戰略”,不僅增加了海軍艦艇在中國近海的行動,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戴更是&&,五角大樓正評估自阿富汗撤軍後,減少部署在中東的航母,並相應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活動的可能性。
長期以來,亞太地區就是美國的戰略重心。為實現其武裝力量可在亞太地區任何地點進行快速部署的目標,美國已在該地區部署了超過40萬名士兵,並擁有50多座大型軍事基地和超過200處軍事設施。此外,美國還在亞太地區永久部署1支、定期部署2支航母戰鬥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朝鮮半島局勢緊張時,美國還一度通過在朝鮮半島附近水域同時部署3支航母戰鬥群的方式來炫耀武力。
儘管“裏根”號調離,使得亞太地區出現了航母空窗期,但美國還有其他替代方案:一是駐日本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可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航母的作用,與航母一樣,它同樣可以攜帶F-35B艦載戰鬥機。如果美國仍覺力量薄弱,還可再抽調其他兩棲攻擊艦;二是增加戰略轟炸機在亞太的巡航架次以部分替代航母的軍事威懾作用;三是讓已於5月22日離港奔赴亞太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前來“頂崗”。換句話説,美國不會讓亞太地區出現力量真空。
當前優先考慮中東
冷戰結束後至今,美國發動或參與的對外作戰行動,除了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和索馬裏內戰,其他均發生在中東地區。如果以軍事行動持續的時間計算,中東更是以絕對優勢“勝出”。儘管美國不斷調整其全球戰略重心,但中東的戰略地位依然無法被取代。
自美國啟動從阿富汗撤軍進程以來,阿富汗安全局勢日趨惡化。美國為從“戰爭泥潭”脫身,以不負責任的方式撤軍,給阿富汗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黑洞”。據德新社報道,5月1日以來,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加強對省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和軍事基地進攻,現已攻佔4座地區中心城市。按照阿富汗軍方和情報部門説法,阿安全部隊與塔利班正在全國104個地區作戰,比去年同期增加7%。此次“裏根”號調往中東,主要任務便是掩護美軍撤離阿富汗。
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後重啟並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作為回應,伊朗2019年5月起分階段中止履行協議部分條款。美伊關係一度十分緊張。拜登上&後,美方多次&&願意重返伊核協議。2021年4月6日,伊核協議相關方代表開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就美伊恢復履約問題舉行會談,迄今已舉行多輪會談,但尚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以色列不是伊核協議的相關國家,但在伊朗擁核這一問題上態度十分強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對以色列生存安全構成最大威脅,即使導致與美國關係緊張,以色列也要全力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有分析認為,以色列為了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甚至不排除採用軍事手段。
作為以色列的鐵桿盟友,美國不得不考慮其對伊朗的態度。此前,“尼米茲”號航母原定去年12月底返回美國本土。但今年1月初,五角大樓又命令這艘航母留守海灣,以應對所謂“伊朗近來構成的威脅”。美國防止中東局勢失控的意圖可見一斑。
(作者係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2021年6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2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