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三)在陜西西安主持“中國+ 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
“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這個動蕩變革期,中國需繼續深化南南合作,壯大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朋友圈”。
李群英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
“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這個動蕩變革期,中國需繼續深化南南合作,壯大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朋友圈”。
世界經濟重心轉移
在過去百年裏,國際秩序以西方為中心,國際權力的轉移主要在西方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國際舞&的主角一直是發達國家。進入21世紀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整體性崛起,世界經濟重心開始從東到西、從北向南轉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8年12月發表的《未來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和中國戰略選擇》報告預測,到2035年,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將超過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和投資中的比重接近60%,世界經濟的重心將從美國轉移到亞洲。
周邊外交日趨深化
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從相互關係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周邊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強調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
2020年10月,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首次出訪地選擇了東南亞。訪問期間,中國和柬埔寨簽署自貿協定;中國和馬來西亞決定建立外長牽頭的高級別合作委員會;中國給予老撾97%稅目零關稅待遇;中國和泰國重申進一步深化“中泰一家親”的緊密關係。2021年1月,繼新年首訪非洲之後,王毅又馬不停蹄趕往緬甸、印尼、文萊和菲律賓訪問,就加強後疫情時期合作達成廣泛一致。
東亞經濟一體化在2020年迎來重要里程碑。11月15日,中國與東盟共同推動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有望建立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區。
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中方一貫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2020年11月26日,王毅在首爾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時&&,不管形勢如何變化,都要堅持對話解決半島問題的方向不動搖,堅持通過分階段、同步走建立半島和平機制、實現半島無核化的目標不動搖,堅持防止半島生戰生亂的決心不動搖。中方願同包括韓方在內的各方共同努力並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2020年7月16日,“中國+中亞五國”舉行首次外長視頻會晤。各方一致決定建立“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定期舉行會晤,攜手應對挑戰,共謀發展繁榮。2021年5月12日,“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在中國陜西西安舉行。會晤達成八項共識和十項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六國全面總結成功經驗,共同規劃未來合作藍圖,朝着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方向做出努力。
2020年9月,中方以視頻方式出席了首次阿富汗人內部談判開幕式,並明確提出了3點建議和期待——堅持政治解決的根本方向,堅持阿人主導的基本原則,堅持廣泛包容的框架目標。當前,阿富汗局勢演變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王毅闡明中方主張,認為外國駐軍應當有序、負責任地撤出阿富汗,防止倉促行事,給阿國內和平和解進程帶來負面影響和嚴重干擾。
中非關係三級跳
2021年1月,外交部長王毅冒着疫情風險,堅持訪問了尼日利亞、剛果(金)、博茨瓦納和坦桑尼亞4個非洲國家,對外傳遞了中國和非洲攜手同行、打造更加緊密命運共同體的明確信息。
外長每年年初都要先訪問非洲,是中國外交的一個傳統。從1991年開始,中國外長連續30年在新年首訪非洲,體現的就是中非之間牢不可破的傳統友誼。
這與國家最高領導人高度重視對非工作密不可分。2013年3月,習近平在他擔任國家主席之後的首次非洲之行中,提出堅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開展對非合作,親力親為開展對非元首外交,迄今已4次訪非,足跡遍佈非洲大陸。
中非關係也完成了“新型夥伴關係”“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三級跳。中國連續11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連續多年對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0%。非盟會議中心、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等一大批新旗艦項目在非洲建成使用,中非科教文衛、民間交往、和平安全等領域合作全面發展。
2020年,中非友誼又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為了支持非洲抗擊疫情,中國和非洲國家領導人共同召開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一致決定加強團結抗疫共同行動,樹立了國際抗疫合作的典範。中方向非洲53個國家和非盟提供抗疫物資,以解非洲燃眉之急。
建設性參與解決中東熱點問題
在中東,中國建設性參與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積極提出政治解決建議,擴大參與經濟重建,力所能及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更好地發揮負責任的建設性大國作用。
2016年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阿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闡釋中國的中東政策。他指出,中國願“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
如今,中東熱點問題或衝突仍此起彼伏。2020年6月王毅在聯合國安理會巴勒斯坦問題視頻公開會上&&,“巴勒斯坦問題始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公正合理解決這一問題,是中東地區實現持久和平安全的前提。”就伊核問題、持續緊張的海灣局勢、也門局勢、敘利亞局勢等,中國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主張。
為幫助阿拉伯國家抗擊疫情,中國向阿方援助了100多萬份檢測試劑盒、1300多萬隻口罩,同21個阿拉伯國家舉辦專家視頻會,向8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
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
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以來已五次訪問拉美,足跡覆蓋11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開創了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中拉關係新時代。
2016年11月24日,中方發布第二份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宣布構建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文件&&,中方致力於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係相互促進的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
王毅在2020年主持中拉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外長視頻會議時強調,“面對疫情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方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推進中拉關係的意志不會改變,深化中拉團結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共同推進南南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願景也不會改變。中拉同心協力抗擊疫情,是我們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也是對中拉關係60年的最好紀念。”
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不僅發生了量變,更發生了質變。在此背景下,正像2021年1月25日晚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時所強調的,“國際社會應該着眼長遠、落實承諾,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發展中國家正當發展權益,促進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讓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
(作者係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係教授)
來源:2021年5月1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