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歐盟加緊培育綠色“潛在競爭優勢”
  新華網 ( 2021-03-31 06:59:03 ) 來源: 《環球》雜志
 

2020年12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名環保人士口罩上寫著“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深入綠色發展、實現碳中和目標已成為歐盟打造未來産業國際競爭優勢的主要內涵。

楊成玉

  歐盟27國領導人近期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分析認為,該目標為歐盟未來的産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近年來,全球競合格局“東升西降”,發展中經濟體顯示出強勁的後發優勢,“彎道超車”加速。在化工、機械、交通制造等傳統産業領域,歐盟的競爭優勢不斷喪失。同時,歐盟在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數字經濟領域發展相對滯後,處于“在中美狹縫中生存”。

  未來,歐盟面臨在全球發展“制高點”地位缺失的風險,從工業革命起所建立的“先發優勢”及其國際競爭優勢所帶來的“超額利潤”恐難以延續。在此背景下,培育未來“潛在競爭優勢”成為歐盟不斷求索的關鍵。

“技術陷阱”之憂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歐盟便將綠色經濟發展轉型置于優先地位,相關低碳政策制定、技術培育以及意識形態建設均走在世界前列,同時著力引領多邊氣候議題,在國際氣候政策中扮演著先鋒角色。近年,深入綠色發展、實現碳中和目標已成為歐盟打造未來産業國際競爭優勢的主要內涵。

  然而,擁有綠色發展堅實基礎且傳統産業基礎雄厚優勢的歐盟,並未能迅速實現傳統優勢産業的綠色轉型。例如,歐盟在汽車制造方面具有不可撼動的優勢,也擁有鋰電池汽車領域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專利技術,迅速形成電動汽車的競爭優勢並完成市場推廣應該説順理成章,但為何一直“潛水”,被以美國特斯拉、中國蔚來為代表的“後起之秀”趕超?用“投入不足”“市場推廣不力”等來解釋顯然是不全面的。

  歐盟有聲音認為,綠色發展轉型可能會因技術選擇讓歐盟付出高昂代價。當前發展鋰電池電動汽車雖然是歐盟一些國家的主攻方向,但其嚴重依賴非洲剛果的鈷礦産資源和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的鋰礦産資源,並且存在水資源污染等問題。還有聲音認為,發展鋰電池電動汽車並非致力于碳中和目標的“終極”解決方案,如果因為使用了錯誤的技術而跌入“技術陷阱”,付出的成本將不可估量。

  正確的綠色技術選擇有利于快速打造競爭優勢,並佔據全球綠色發展的“制高點”,因此,歐盟通過綠色發展多措並舉來打造未來全球競爭優勢是必要的,但也不應低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歐盟對于綠色技術的創新與部署都極為謹慎。

  歐盟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呼吁,綠色技術的選擇與部署應更多地考慮其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長遠效果、社會變化、生態係統完整性以及弱勢人口處境等的深遠影響,重視綠色技術的長期適用和社會效應。在綠色技術的部署和推廣方面,應深入思考、步步為營,不能一味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和盲目推進“大快趕”項目。

“綠氫”先行一步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深了歐洲社會就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的共識,歐盟及各成員國復蘇計劃均瞄準綠色經濟發展轉型,綠色技術選擇與部署日趨清晰。

  氫燃料電池作為一種用途廣泛的能源載體,既可作為合成燃料的基礎,又可作為存儲可再生能源的媒介,被歐盟寄予厚望。

  德國、歐盟、法國于2020年6月、7月、9月相繼推出氫能計劃,旨在強化“綠氫”概念,將上游可再生能源用于電解制氫,再以氫為能源儲介作用于下遊産業的低碳應用,從而打造“零碳”綠色産業體係圖景。

  歐盟計劃在未來30年累計向氫能産業投入約4700億歐元,確保歐盟可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可以滿足歐盟14%的能源需求,創造至少540萬個就業崗位。

  歐委會同時宣布成立“歐洲清潔氫聯盟”,由相關産業的龍頭企業、民間機構、國家及地區能源官員和歐洲投資銀行共同發起,旨在為氫能源的大量生産提供投資,滿足歐盟國家對清潔氫能的需求。

  德國、法國均將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獲得的“綠氫”單獨列出,作為可再生能源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規模投資用于氫技術研發、建設可再生電解槽,以提高“綠氫”産量、促進二氧化碳減排。同時,德法政府還資助企業將“綠氫”應用于去碳化轉型和創新能源項目,力推“綠氫”的跨專業協同研發,激發産學研活力。

上中下遊聯通的綠色圖景

  針對綠色産業體係上游,歐盟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以能源安全、多樣化布局為切入點,謀求擴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權重。

  同時,歐盟始終將可再生能源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支柱,以連貫性的政策與資金,扶持太陽能、風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不斷做大、做強。

  2005~2019年,歐盟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呈持續上升態勢,由2005年的9.02%升至2019年的19.7%。歐盟主要國家海上風能、光伏等産業鏈從無到有,目前其可再生能源已基本實現産業自主、自給自足。

  在綠色産業體係中遊,作為聯通能源和應用的關鍵環節,能源媒介一直是歐盟綠色産業鏈發展的“瓶頸”。隨著氫能源的部署與推廣,歐盟未來將重點圍繞氫燃料制造、存儲、運輸開展研發,初步打通氫燃料電池鏈的上游;同時聚焦可持續交通、可再生能源、氣候與環境等應用,在全球范圍內與學術及工業夥伴、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開展“綠氫”合作;在此基礎上,帶動法液空、邁克菲、法國電力等相關企業夯實氫能源制儲環節、設備制造環節、供給環節的産業鏈建設,打造全球氫能龍頭企業,最終形成“主力廠商+設備供應+配套服務+基礎研發”的全産業鏈生態。

  在綠色産業體係下遊,歐盟結合多年來在産業鏈上游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推廣、産業鏈中遊能源媒介的配套完善,正在向下遊應用環節精準布局,瞄準自身優勢産業實現技術迭代與轉型升級。

  其中,德國結合自身工業和汽車制造業優勢,一方面發展公共交通、重型公路運輸、物流、海運領域的氫能源交通工具和氫能源乘用車;另一方面加強鋼鐵、化工及機械制造領域的氫能源應用,幫助碳排放密集産業實現綠色發展以及去碳化。

  法國則結合自身航空制造優勢,大力資助氫燃料飛機的研發,將實現航空業碳中和的目標期限從2050年提前到2035年。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來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