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日本“孤獨大臣”的使命
  新華網 ( 2021-03-29 07:11:38 ) 來源: 《環球》雜志
 

在日本東京,一名老人將塑膠購物袋裝上自行車

    對于很多日本人來説,知心朋友少之又少,甚至除了家人就再沒有可交流的人。

《環球》雜志記者/郭丹(發自東京)

  日本首相菅義偉日前任命了日本首任“孤獨擔當大臣”,以努力減少本國居民的“孤獨感”和社會隔離感。“孤獨大臣”坂本哲志還被要求共同應對日本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

  2020年9月菅義偉成立內閣時,坂本哲志首次進入內閣。今年2月19日,內閣正式設立“孤獨與孤立對策應對辦公室”,坂本正式披挂上陣,他面對的將是什麼?

日本“孤獨”文化

  日本文化中有個很重要的理念叫做“侘、寂”,也是日本美學的精神內核。所謂“侘”,是指摒棄一切加工雕琢、崇尚平淡簡樸、清心寡欲的心態。所謂“寂”,含有不被外界打擾的“靜”的含義,也更多地被引申為獨處、孤寂、寂寥的精神世界。

  對于能在凡俗世間平靜地獨處、享受獨處的人來説,其體會到的也許是“孤寂”之美,但對于那些與人交流甚少,無人關心,遇到困難無處傾訴的人來説,“孤寂”就成了實實在在的孤獨與寂寞。

  日本社會還有兩個重要的文化理念,一個是“迷惑”(不給他人添麻煩),一個是“建前”(重視禮貌禮儀)。

  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能給別人添麻煩”——孩子不應該大聲哭泣,公共場合不能大聲説話,甚至不能打電話……處處張貼的提示資訊難免讓人們的各種言行都要謹小慎微。

  這一方面被認為是日本國民素質的體現,另一方面也使許多日本人壓抑自己的個性,甚至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體會。一旦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死扛”,不給他人添麻煩。

  日本人崇尚的“建前”一方面被認為是重視禮貌禮儀,另一方面也被認為是表裏不一。朋友問候是“建前”,甚至父母與子女、夫妻之間也有“建前”。

  日本人不是很重視血緣關係,而且把“內”“外”區分得十分清楚,對“外人”很少説出心裏話。這樣一來,即使表面上你好我好一片和諧,但對于很多日本人來説,知心朋友少之又少,甚至除了家人就再沒有可交流的人。

不同人的“無依之地”

  在日本,嚴重的地域發展不平衡,導致一些中小城市的年輕人紛紛離開家鄉,擠入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發展,留守家鄉的只有“空巢老人”。特別是福島、宮城、岩手等曾遭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襲擊的東北地區,人口流失更快。由此,“孤獨死”早已成為老人們直面的社會問題。

  由于日本對“孤獨死”尚未有統一明確的概念或定義,因此全國尚無統一的統計數據。“孤獨與孤立對策應對辦公室”的首要任務就是排查全國“孤獨”人口的相關數據。

  大阪府警察總部根據多年經驗,認為符合“非他殺、沒有人照顧而死在屋內、死後2天以上才被發現”這3個條件的,可被認定為“孤獨死”。其2020年1月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大阪府有2996人屬于“孤獨死”,其中65歲以上老人佔比為71%。從性別上看,男性死者是女性的3倍。大阪府警署還分析稱,男性“孤獨死”比例高的原因之一,是“人際溝通”的頻率極低。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2017年實施了“有關生活及相互支撐的調查”。結果顯示,15%的高齡男性平均2周才進行1次對話,身邊沒有可以交流的人,因此在陷入緊急情況需要救助的時候,很可能陷入“無依之地”,孤獨死去。

  陷入孤獨狀態的不只是空巢老人,一些本應充滿活力的日本青少年,內心深處也深感孤獨。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年公布的自殺者數據,2020年日本中小學生自殺人數達479人,較上一年增加140人,創下歷年最高紀錄。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136人,高中生329人。高中生特別是女高中生2020年自殺人數是2019年的兩倍。

  日本文部省分析稱,雖然青少年自殺的動機各不相同,但較多集中在暑假即將結束之時,“升學問題”“學業問題”或許是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原因。坂本哲志在2月24日的記者會也上表示,對于日本中小學生自殺人數如此之多感到震驚,將盡早推進綜合性對策。

  另據日媒公布的2007年聯合國針對25個世界發達國家中的15歲以上青少年進行的調查數據,三分之一的日本青少在被問及“是否孤獨”時,均表示“孤獨”,這個比例在25個發達國家中最高。

  日本中小學生感到孤獨是有原因的。

  在日本,各種校園霸淩事件頻發,政府、學校有關防止欺淩的宣傳收效甚微。校園霸淩不僅是行為上的欺負,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歧視,這種歧視導致一些中小學生要麼轉學,要麼幹脆不上學。

  日本家庭中的虐童事件也頻頻發生。據日本警察廳數據,2020年全年,日本共有約10.7萬名18歲以下青少年遭受虐待,這是首次1年之內超10萬人。日媒稱,這種虐待不僅是身體上的,有73%的兒童遭受的是長期的心理虐待——家長對孩子言語粗暴、孩子目睹家長的家庭暴力後心靈遭到創傷等。

  日本成年人的壓力、孤獨感也非常大。

  2月25日,日本福岡縣警察在該縣飯 塚市一座公寓內發現一名9歲男孩遺體,次日,在鹿兒島市一家旅館,該男孩的父親又將其3歲的弟弟和2歲的妹妹殺害後留下遺書,跳樓自殺,摔成重傷。

  這不是第一起日本家庭殉亡事件。2018年9月26日,日本東京都文京區一名男子回家時發現妻子帶著3個孩子自殺,最小的女兒還不到1歲。日媒報道稱,該男子向警察表示,妻子可能對家庭經濟狀況過度悲觀從而萌生了自殺念頭。其鄰居表示,從未見全家人一起外出,甚至連他們生了寶寶鄰居都不知道。

  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但仍有很多難以想像的“貧困人口”,他們基于“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氛圍,寧可餓死也不希望鄰居或朋友知道自己有多困難,也不會求助于各種社會公益組織。

讓他(她)不孤獨

  日本經濟開發協力機構針對35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與家庭以外的人基本不交流”、處于“社會孤立”的人群,日本佔15.3%,比例為最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不斷強化“自律”,強化“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聚會、交流”等,人與人之間直接的溝通交流就更少了。

  日本已經有很多的公益組織、志願者組織給孤獨人士送去關心,但一次兩次的志願者陪伴、交流,並不能解決孤獨問題。

  對此,菅義偉在2月25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不願看到的孤獨問題正在不斷顯現,如何構築在多樣化的社會聯繫中相互支援、共同生活的不孤獨社會極其重要。”

  當下的日本,是一個每年人口自然減少40萬的少子老齡化社會,如果健康人群的“孤獨”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自殺人數恐將繼續上升。看來,“孤獨大臣”的任務注定不輕松。

來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