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行走·國緣|見證兩大古老文明攜手並進
  新華網 ( 2021-03-29 07:11:21 ) 來源: 《環球》雜志
 

 

 

 

 

在埃及吉薩省,遊客們騎駱駝參觀金字塔

    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親歷和見證了中埃兩國友好關係在經受各種風雲變幻的考驗後,歷久彌堅。

吳思科

  中國和埃及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也留下很多佳話,人們喜歡用長城與金字塔比喻中埃友誼。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曾先後三次在埃及工作,在尼羅河畔度過了13個春秋。雖然離開那裏已經多年,但金字塔的巍巍雄姿,尼羅河的旖旎風光,椰子樹的婆娑風姿,還常常浮現腦際,往昔的回憶美好而特別。

40年見證中埃友好

  第一次踏上埃及這個古老國度的土地是在1973年年底,第四次中東戰爭剛剛結束,硝煙還未散盡,到處還都能感受到戰爭的氣息。記得第一次到蘇伊士運河區參觀,眼前是還未清理的戰場,埃及戰士們搶渡運河的壯烈情景好似在眼前一幕幕浮現。當時運河沿線的城市斷壁殘垣,滿目瘡痍,戰爭的痕跡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到1980年我離任回國時,埃及經歷了由戰爭狀態到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的歷史性轉折,重建工作也逐步展開。

  1993年至1996年,我重回埃及工作,戰爭創傷已得到修復,蘇伊士運河區呈現一派繁忙景象,埃及也恢復了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第三次到埃及工作是2003年至2007年,我有幸出任中國駐埃及特命全權大使,看到一些新的經濟開發區從沙漠中矗立,埃及作為地區大國的影響力逐步提升。

  我在與各界人士的接觸中也開始感受到,民眾對時任總統穆巴拉克表現出的安于現狀、因循守舊不滿。當時的埃及發展缺乏動力,人民生活未得到改善,還因此産生了各種社會問題。很多人開始關注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如何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成為我與埃及各方交流的重要話題。

  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親歷和見證了中埃兩國友好關係在經受各種風雲變幻的考驗後,歷久彌堅。兩國合作領域不斷擴展,內容不斷深化,共同樹立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係的典范。

  回溯歷史,中埃兩大文明古國的友好交往,在不同時期都留下了燦爛片段。延綿千年的東西方交往中,埃及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近代波瀾壯闊的反殖反帝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中國與埃及相互理解,相互支援。新中國成立後,埃及成為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到2003年我赴任時,已是新中國第十四任駐埃及大使。

  4年多任期內,我記不清經歷了多少次高層互訪,兩國政治關係在此期間不斷加深,經貿合作大幅提升,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也不斷深化,雙方共同培植的友誼之樹可謂枝繁葉茂。在文化方面,雙方更是相互尊重、交流互鑒,給我留下的記憶也尤為深刻。

傳統文化溝通兩國民心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脈,也是各民族之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中國和埃及同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都為世界文明和人類進步作出過巨大貢獻。兩國人民的長期交往,不僅豐富了東方文明,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為今天中埃發展為全面友好合作關係,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根基。

  我在埃及工作期間,特別注重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推動文化團體互訪,也經常參加當地的各類文化活動,出席學術和智庫研討會,到大學演講,既增進各界對中國的了解,也感受埃及民眾對中國的友好感情。

  埃及是阿拉伯國家漢語教學開先河者,艾因夏姆斯大學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就開辦了中文係,那裏培養的學生遍布阿拉伯世界。我多次到那裏同老師和學生們交流,參加他們的活動,也贈送一些教學用品和書籍。我也積極推動在開羅大學和蘇伊士運河大學建立孔子學院,並為學生們授過課。

  孔子學院對推動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的重要平臺。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是中國最早在海外開辦的文化中心之一,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國內文化部門的支援下,我與中心一起創辦“大使杯”中文演講和才藝表演,每年舉辦一屆,使之成為一種品牌,激勵勤奮學習中國文化的學生。

  在每次“大使杯”中國文化才藝比賽中,武術比賽總是最亮眼的環節,我曾親手為武術比賽冠軍頒獎。回想起來,20世紀90年代,一批優秀的中國功夫片如《精武門》《少林寺》等進入埃及,受到當地民眾的追捧。一時間,社會上興起一股習武熱,不少體育俱樂部紛紛開設武術培訓班。隨著武術在埃及開枝散葉,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和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的中國教師和武術專業的志願者,都得到了展示風採的機會。

  我曾聽説,僅在開羅就有40多家俱樂部開設武術課程,吸引了上萬名武術愛好者,埃及全國至少有15萬人學習中國武術。這些武術培訓機構聘請中國武術教練教學,其中既有孔子學院的武術老師,也有一些是傑出的埃及武術習練者。埃及是非洲武聯的總部所在國家,其國家武術隊的武術水準在阿拉伯國家以及非洲地區獨佔鰲頭,在國際賽事上成績顯赫。

  隨著相關各界的大力傳播和推廣,喜愛中國武術的埃及人日益增多,並由此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説,中華武術在埃及的傳播,對促進民心相通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使中埃友好的民意基礎更加堅實。

在埃及發出中國聲音

  與當地媒體打交道是大使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埃時我結交了不少新聞界朋友。我與埃及《金字塔報》、電視臺等當地主流媒體保持經常聯繫,利用各種機會與媒體負責人見面交流,不時贈送一些介紹中國的材料,抓住各種機會接受記者採訪,有時也撰寫專題文章,針對埃及民眾的關注介紹中國的情況,特別是埃及民眾關心的中國改革開放成就,以及中國對中東政策的闡述。

  記得在2003年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開羅宣言》發表60周年之際,我們針對當時“臺獨”勢力與國際上反華勢力相勾連的動向,在《開羅宣言》誕生地米納豪斯酒店舉行中外各界人士座談會,介紹中國人民在二戰中的重大犧牲和為二戰勝利所作的重要貢獻,闡述《開羅宣言》産生的背景,強調《開羅宣言》的産生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浴血奮鬥的成果,同時強調宣言中涉及的臺灣及相關島嶼是中國領土、必須歸還等原則,必須得到尊重。

  《開羅宣言》是一份明確臺灣屬性的有權威的國際文獻,是反對“臺獨”和任何企圖染指臺灣事務外部勢力的強有力武器。中外新聞界很多朋友參加了座談會,並對此進行報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6年恰逢中埃建交50周年,中埃雙方舉辦了一係列隆重的紀念活動。文化方面,我們推動央視與埃及文藝團體攜手舉辦了“手拉手”大型文藝活動,把紀念活動推向高潮。這場文藝活動被安排在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前,中埃著名藝術家聯袂獻藝,兩個文明古國的文化相得益彰,熠熠生輝,在中埃交往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正在埃及訪問的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埃及總理納齊夫共同出席活動並觀看演出,書寫了中埃友誼的佳話。

懷念老朋友,譜寫新篇章

  與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交往,給我留下了美好記憶。加利先生對華友好,深愛中國文化。在卸任聯合國秘書長後擔任埃及全國人權委員會主席,我任大使期間有較多機會與他交流長談,文化是我們經常探討的話題。加利説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能幾千年延綿不斷的只有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奇葩,他非常喜愛中國文化。

  他感嘆,埃及地處三大洲交匯處,各個歷史時期一再被外強入侵和佔領,文化也被摧毀中斷,每每想起令人痛心。因為對文化的共同熱愛,我們每次交談都十分歡暢,這也時常讓我想起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那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記得有一次他談起未能連任秘書長一事,説那是因為他堅持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尊嚴和利益而得罪了強權,他對此一點也不後悔,為自己不畏強權而改變自己的信念深感自豪。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埃及和阿盟總部時,為10位獲得“中國阿拉伯友好傑出貢獻獎”的阿拉伯友好人士頒獎,加利位列首位,習近平與坐在輪椅上的加利先生親切交談的畫面感人至深。雖然加利先生現在已經辭世,我仍深深懷念這位老朋友。

  2011年至今,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歷史性深刻變化,社會動蕩與轉型交織,埃及也受到巨大衝擊。這期間,我作為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曾多次訪問埃及,與埃及各界接觸,交流看法,作為朋友,為其社會動蕩、發展受阻而憂心,也為埃及人民追求變革、孜孜探尋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之路鼓勁。

  憶往昔,探未來。新時期,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全面戰略夥伴,中埃兩國人民將攜手譜寫新的篇章,中埃友誼將會像長城和金字塔那樣堅毅永恒,像長江和尼羅河一樣滾滾向前。

  (作者係中國前駐沙特大使、駐埃及大使兼駐阿拉伯國家聯盟全權代表,曾擔任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

來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