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丨“活力大灣雞”,你暴露了一個“智造大灣區”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丨“活力大灣雞”,你暴露了一個“智造大灣區”

2025-11-22 10:19:2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廣州11月22日電(記者王浩明、劉藝淳、趙紫羽)21日晚,十五運會大幕落下,太多記憶值得回味。主火炬塔雖已熄滅,但活力滿滿的吉祥物“大灣雞”還跳躍在人們的腦海中。

  十五運會提供的超級場景,開放包容的灣區精神,和完備的製造業産業鏈,造就了火爆的“大灣雞”。而除此之外,在賽場內外,屢創佳績的跑道、運送標槍的機器狗、傳遞火炬的無人車,無不驚艷了眾人……一個“智造”大灣區藏不住了。

  11月17日,在田徑項目賽事開始前的暖場活動中,機器人和吉祥物在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賽跑。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開放包容 造就超級IP“活力大灣雞”

  一屆全運會,製造出一個頂流“大灣雞”,大灣區是如何做到的?

  最重要的就是三個字“放得開”。

  放得開,釋放活力。開幕式上,“大灣雞”的表演者是一群十幾歲的武術學校學生,少年的天性自由釋放,如果規定動作,那會少了多少歡笑。

  放得開,引得流量。面對網友“大灣雞”的調侃,設計師“主動承認、馬上加入”,官方也採取了很松弛的態度,才有了網友的二創、三創、N創,一波波將其推向頂流。

  放得開,帶來商機。全運會打造出創紀錄的2000多種特許商品,賽程剛剛至半,就收穫了6.8億元的銷售額。

  事實上,千百年來,開放和包容就是大灣區的底色。1000多年前的海上絲路從這裡開啟,100多年前近代革命在這裡燃起烽火,40多年前改革開放從這裡起航,大灣區一直都在領風氣之先。

  這屆全運會,廣州堅持開放辦賽,全運會變身成為與城市有機融合的“超級場景”,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得到空前釋放。

  而利用全運會的契機,將天河體育中心、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改造成為全民運動的綜合空間,傳統體育中心森嚴的大門將被打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與社區融合的無邊界運動公園,這也將是本屆全運會留給城市和人民的一大遺産。

  辦賽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成為企業創新的試驗場。開幕式上的機器人,燈光和音響,都來自大灣區。甚至開幕式給觀眾的補給包,都邀請了專業的設計師,“顯眼包”在開幕後迅速成為爆款。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在開幕式現場表演。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完備産業鏈 催生史無前例豐富周邊

  “你是‘大灣雞’嗎?”

  “我不是……我是中華白海豚。”

  這是玩家與一款十五運會吉祥物玩偶的互動。

  這款“聰明”的玩偶來自十五運會特許生産商——東莞康達玩具禮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琳&&,公司和科技企業合作,推出了搭載AI語音機芯,具備語音交互功能的玩偶,能夠和觀眾進行語音互動,還能講故事。

  拆開“西游聯萌”盲盒,揭開西游人物的“面具”,孫悟空、豬八戒映入眼簾。廣東我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家喻戶曉的《西游記》IP,與十五運會吉祥物相結合,推出特別的吉祥物公仔。

  在廣東,多家本土企業獲得本屆全運會吉祥物的特許生産與零售授權,為萌寵植入地域文化是廣東潮玩企業的創意。

  本屆全運會籃球比賽在東莞舉辦,不少公司結合東莞“籃球之鄉”的特點,設計了手持籃球、頭戴發帶的吉祥物,在多個電商&&火熱售賣,一度“爆單”。此外,穿着四季四色醒獅披風的吉祥物也備受歡迎。

  十五運會吉祥物設計團隊負責人劉平雲&&,這次全運會吉祥物的文創開發,種類的豐富程度可謂琳瑯滿目。“這次我們開發了20大類文創産品,幾乎包容了所有的方向,款式應該説是應有盡有,總有一款你會喜歡。”

  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穀子經濟”(二次元周邊産品)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2400億元,其背後是一個以“Z世代”為主力、規模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他們願意為有生命力、高品質、有情感共鳴的IP“買單”。這些年輕消費者在互聯網上自發生産海量“流行梗”、表情包、打卡照和短視頻,不斷推動吉祥物IP二次創作和N次傳播,使其從一個賽事符號轉變為一個全民參與的文化潮流。

  而大灣區完備的製造業産業鏈優勢,讓新的創意能夠迅速變成産品,成就了這次“大灣雞”周邊産品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豐富度。

  數據顯示,僅在東莞市,就聚集了超過4000家玩具生産企業,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李琳認為,改革開放後,大量的海外訂單促使當地製造商擴大工廠規模、提高工廠品質,形成了較高的“性價比”。另一方面,從基礎材料、精密配件到模具、包裝等,各個環節供應商都能在東莞快速找到,“這是完備的産業鏈優勢”。

  科技賦能體育 賽事助力創新生長

  “大灣雞”之外,灣區“智造”也是無處不在。

  在十五運會標槍、鐵餅等田徑長投項目的賽場上,移動靈活的機器狗化作器材“搬運工”片刻不停歇。只見運動員奮力一擲,機器狗迅速奔向器材落點,工作人員將器材放置其背部,機器狗隨後迅速返回投擲區,整套流程行雲流水。

  “機器狗轉運投擲器材速度快,避免了裁判在場上來回跑,極大提升了比賽效率。”負責操作機器狗的志願者牛子軒是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2024級本科生,他告訴記者,操作機器狗讓他覺得很新鮮、很自豪。

  “這是首次在全運會上,讓機器狗同時負責標槍、鐵餅、鏈球三個長投項目的器材搬運。”相關技術人員介紹,單只機器狗的負載能力可達40公斤至60公斤,續航時長超3小時,移動速度最高能達到6米/秒。

  同一片場地,科技賦能也貫穿於跑道之上。本屆全運會,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跑道見證了全國紀錄被改寫的高光時刻,也助力多位運動健兒刷新個人最好成績。該跑道製造商同欣體育聯席總裁陳晨介紹,跑道採用了納米改性橡膠材料技術,將納米功能性金屬化合物微粒分散於橡膠高分子網鏈中,大幅提高了跑道本身的強韌性,結合複合運動工學的蜂巢結構,提升了跑道緩衝保護性能,也增加了跑道的能量反饋。這款跑道未來可以100%回收,再次循環利用。

  從場地設施到跨境賽事,科技的觸角在十五運會全方位延伸。哪有賽場,哪就是創新主戰場。

  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舉辦的跨境比賽——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跨越粵港澳三地。此次賽事通過北斗定位進行全程和實時的軌跡跟蹤,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無線傳感技術等形成助力。在賽事期間,運動員佩戴全球定位系統手環、安裝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設備。同時,賽道沿線設有直播監控及無人機視察系統,實時掌握所有參賽人員的動態與位置。

  此外,每位運動員和每輛物資車輛均綁定相應磁片,並搭載對應的信息數據,當運動員和車輛即將通過關口時,信息就能第一時間被讀取,並傳輸到後&,實現零延時、零等待、不踩剎車的“無感通關”體驗。

  作為十五運會的戰略合作夥伴,廣汽集團向粵港澳三地十余個賽區提供車輛及用車服務。今日的廣汽,每53秒下線一台新能源汽車,10公斤以上零部件實現100%全自動搭載。

  科技力量在十五運會大放異彩,背後是廣東雄厚的製造業實力與大灣區完整的産業生態。藉&十五運會的契機,很多科技創新的種子會在大灣區破土發芽,隨着大灣區發展不斷生長壯大。

  “我們相信‘科技賦能+超級場景’的模式和‘賽時秀科技、賽後留産業’的實踐,可以複製到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更多領域,讓真實需求成為技術創新的最強引擎。”十五運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副主任、副秘書長朱小燚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