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11月1日電(記者齊菲、劉剛)“非遺新動力——人文灣區·璀璨非遺: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匯”11月1日在澳門大炮&公園開幕。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設有專題展覽、技藝互動展示、體驗工作坊以及非遺文創産品銷售等內容。
其中,“非遺新動力”專題展覽11月2日至2026年3月15日在澳門博物館展出,設有“嶺南色蘊”“幾何造物”“音游嬉戲”“意境之外”四個主題,分別展示粵繡、彩扎(麒麟製作)、廣彩瓷燒制技藝等逾50項大灣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立體呈現三地非遺的獨特魅力。技藝互動展示則包括佛山木版年畫、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葡萄牙瓷磚畫製作工藝等。
開幕式上,葡萄牙土風舞、沙頭角魚燈舞以及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作為表演節目率先亮相,博得陣陣掌聲。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第一次來澳門推廣舞麒麟,專門安排體驗環節,手把手教市民旅客如何舞動麒麟頭。兩位師傅劉興來、洪馬坤説,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了解舞麒麟,這是我們中國的瑰寶,有很可貴的內涵。
現場還舉行了“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産新生代研培計劃2025”結業典禮。研培計劃為粵港澳文化合作項目,30名學員先後在澳門、廣州以及香港進行理論研習和實地考察,並與粵港非遺傳承人交流經驗。他們也將參與本次活動的技藝互動展示。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