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9月23日電 題:澳門嚴陣以待“樺加沙”
新華社記者劉剛、齊菲、郭雨祺
23日白天的澳門,多雲悶熱,號稱今年西北太平洋“風王”的颱風“樺加沙”逐漸逼近。
9月23日拍攝的澳門內港一帶的指示牌。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停課、停工、停運、撤離、安置……隨着一系列措施落實到位,整座城市迅速而有力地轉入即時預防狀態,嚴陣以待大自然的極端考驗。
11時,北安。民防行動中心召開記者會,再次強調“樺加沙”的危險性,宣布從13時起,澳門特區進入即時預防狀態,同步執行《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並開放17間避險中心。
12時許,澳門地勢較低的內港一帶。商戶和居民都在忙碌,有商戶在門口安裝了與人齊高的防水閘,也有店主在室內架起支撐設施,並將貨物轉移至較高位置。
9月23日,市民在澳門內港一帶安裝防水閘。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十月初五街的店主黃先生&&,自己幾天前就已開始整理物品。“這次防風宣傳力度很強,我們提前做了不少準備,先把樓上空間清理出來,再把貨品搬上去。”他説。
13時,疏散撤離計劃正式啟動。民防中心通過設置於澳門4個高點及低窪地區的140個“天眼”支柱上的警報系統,以普通話、粵語、葡萄牙語和英語向市民及旅客發出疏散撤離的預警信息。治安警察、海關、消防等多個部門聯手,深入到下環街、官也街等低窪地區,執行疏散撤離工作。
14時,新口岸馬濟時總督大馬路。店舖陸續關門,臨街商戶的玻璃上,大多用膠帶貼出“米”字形狀,以降低玻璃破裂的風險。
9月23日,一名市民入住澳門塔石體育館B館避險中心。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15時,塔石體育館B館。作為17個避險中心之一,這裡已經有不少撤離的民眾入住。據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代廳長余家偉介紹,17個避險中心可容納24000名居民,有需要的人士可以進入避險中心暫住。
“避險中心提供蛋糕、麵包、餅乾等食品和飲用水,另外我們也有一些床墊、床、棉被等物資,可以讓居民或者旅客安心入住。”余家偉説,由於塔石B館主要開放給體弱或行動不便的人士入住,還特別安排了醫護人員。
16時,位於科英布拉街的新苗超市。結賬的顧客排起了長隊,店員則忙着往貨架上補充貨品。市民陳女士採購了麵包、礦泉水和生菜。“這麼大的風,心裏還是有點緊張的。”她説,“但也不會買很多東西,感覺兩三天就能恢復正常。”
據特區政府市政署介紹,已啟動鮮活食品保供應急預案,連日來持續增加蔬菜、肉類等鮮活食品的供應量,確保颱風襲澳前,鮮活食品的質量安全和供應穩定。23日,活豬上市銷售有567頭,比平日多近八成。全澳蔬菜供應量約398噸、果類98噸、雞蛋約71.5萬隻,供應穩定充足。
9月23日,避險中心工作人員在澳門塔石體育館B館整理床墊。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17時,風漸起,特區政府地球物理氣象局發出八號風球。特區政府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會見傳媒時&&,當天的撤離行動有序順利,至17時已撤離2439人,稍後將撤離503人。
18時,地球物理氣象局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預測24日6時至中午前後,內港一帶水浸最高可能達1.5至2.5米,再次呼籲市民做好防風防浸措施。
18時30分,位於澳門低窪地區的27個公共停車場關閉,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4座跨海大橋和蓮花大橋同時封閉,公共交通也已暫停運行。
19時許,天降驟雨,路上行人稀少,整座城市仿佛按下了暫停鍵。
東南方向400多公里處,“樺加沙”來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