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青少年新疆行:天山腳下共譜同心圓舞曲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9 14:20:51
來源:新華網

粵港澳青少年新疆行:天山腳下共譜同心圓舞曲

字體: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9日電(記者李寒芳)午夜時分,沙漠寧靜的夜空劃過璀璨煙花。以篝火為圓心,粵港澳與新疆的60多名青少年沙海為席、星河為幕,挽手踏歌。煙花棒在手中劃出金色弧線,定格下難忘的青春瞬間。

  這是“粵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體交流團深入新疆塔克拉瑪幹N39°沙漠腹地時的一幕。來自澳門慈幼中學的陳梓謙在社交媒體上向遠方的同學分享:“走到哪都有熱情的舞蹈迎接,我們也被深深感染了。”這場大漠星空下的共舞,成為少年們銘刻於心的青春印記。

  “舞蹈是我們的交流語言,”新疆學生阿卜杜吉力力説,“即使素不相識,只要跳起舞來,心就貼近了。”作為東道主,新疆青少年以舞為媒,熱情相邀。而初時略顯羞澀的粵港澳小夥伴們,也在躍動的節奏中逐漸融入,步履從生澀到流暢。

  千年絲路,文明交匯。喀什古城的巷道裏,時光緩緩流淌,斑斕的畫卷在眼前次第展開。青年們走進買買提大院,木桌上早已擺滿馕餅和乾果。大院中心的舞&上,阿卜杜吉力力熱情地拉起香港學生彭林煒的手:“同手同腳沒關係!”他大方示範着扭頸、轉腕的靈動舞姿,笑聲在古院迴響。

  鼓點激越,裙裾飛揚。行至莎車縣喀讚其老街,四地青少年剛抵達,便陷入當地民眾“以舞會客”的歡騰海洋。一聲聲真誠的“跳一個!”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他們學着輕擺腰胯,揮動雙臂,整條老街頃刻化作流動的歡樂嘉年華。漆扇繪製、切糕品嘗、陀螺飛旋的鞭響,與歡舞的身影交織,匯成生動的文化畫卷。

  絲路文化的千年絕唱,在此刻撥動心弦。莎車縣有“十二木卡姆藝術之鄉”之稱,這融合歌、舞、樂的文化瑰寶令粵港澳學子沉醉。一行人有幸偶遇舞蹈名家古麗米娜·麥麥提的即興教學。青少年們共舞斯尕木卡姆與喀群賽乃姆,古老的非遺藝術在青春笑靨中煥發活力。

  舞蹈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成就了“不舞不相識”的情誼。麥蓋提縣刀郎畫鄉,孩子們與當地居民共跳當地傳統舞蹈麥西來甫,載歌載舞中深切體悟傳統文化在時代長河中薪火相傳、熠熠生輝。

  “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陳梓謙説,“回去後,我要把新疆的風土人情、動人舞蹈和十二木卡姆藝術分享給更多澳門同胞。更希望未來能借澳門之窗,讓包括新疆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

  “石榴花兒開,月月好運來。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天山南北……”18日晚,一場妙趣橫生的足球技藝賽後,伴隨着歌舞《石榴花開》的動人旋律,新疆學子再次向遠道而來的大灣區夥伴發出盛情邀約。

  舞步輕盈,情誼綿長。天山巍巍,見證着粵港澳與新疆青少年以心相交,以舞傳情,共同描繪民族團結的壯美同心圓,譜寫着新時代的青春圓舞曲。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