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在香港,送一隻鸚鵡回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2 18:06:27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在香港,送一隻鸚鵡回家

字體:

  新華社香港7月12日電 記者手記:在香港,送一隻鸚鵡回家

  張雅詩、呂諾

  一段萌寵視頻,一場愛心接力,讓一對香港夫婦與走失的寵物鸚鵡奇蹟般重逢。

  周末下午,記者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採訪。工作告一段落,記者被手機微信群消息吸引了。

  “是誰的小寵物飛到我家來了?”一位內地來港工作的朋友留言,還配上一隻小鳥在吃東西的短視頻。原來,她的家裏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羽翼豐滿的綠色和尚鸚鵡。

  香港氣候環境優越,人與自然和諧,窗外飛來一隻鳥兒本不足為奇。但朋友注意到,這只鸚鵡戴着腳環,肯定是只寵物鳥,遂先就近在鄰居中尋找失主。

  鸚鵡白色的腹部沾染了塵土,窗戶敞開着,它卻不願飛走,看來是在外流浪累了,想找個地方歇息。朋友為小鸚鵡端上清水解渴,還拿出南瓜子款待。鳥兒躍上瓜子罐邊沿,興奮地一頭栽進罐中。大快朵頤之前,還不忘先把防潮包啄出丟到一邊。

  歪頭、跳躍、理羽……小鸚鵡在鏡頭前的一舉一動瞬間萌化了大家的心。群裏的討論越來越熱烈:“它有腳環,該是有人養的吧?”“可以&&漁護署”“我在游泳池附近看到過尋鳥啟事”……留言中洋溢着溫暖與關懷。大家紛紛為鳥兒的聰明可愛點讚,也積極提供線索,想方設法幫它回到主人身邊。

  記者隨手把影片轉發給一位飼養鸚鵡的老同學,分享小鸚鵡的萌態。沒想到,這一動手指,竟幫鳥兒踏上了回家的路。

  同學介紹,在香港,市民飼養常見品種的寵物鸚鵡,例如虎皮、玄鳳、和尚等,並不需要登記,但很多飼主都會為鸚鵡戴腳環。腳環上有編號便於識別,萬一鳥兒走失也能增加尋回機會。

  20分鐘後,這位同學傳來社交媒體上一則尋鳥帖文,大意是飼主一隻剛滿兩歲的和尚鸚鵡,兩天前在灣仔摩理臣山游泳池附近飛走了,至今無影無蹤。飼主是一對香港夫婦,他們心急如焚。

  在香港,家養的鳥兒走丟了,能尋回的機會不高。寵物鳥在大自然中生存能力有限,回家才更安全。一些熱心的愛鳥人士便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尋鳥群組,讓走失鳥兒的飼主可以發帖求助。擴大尋鳥網絡,有助於寵物鳥回家。

  有的熱心人士甚至會在外出時帶上鳥網和鳥糧,一旦在戶外遇見戴腳環的寵物鳥兒,就可先將其捉住喂養,再幫它尋找主人。這些行動全屬無償,體現了社區中互助互愛的精神。

  同學把小鸚鵡的視頻私信給那對夫婦。雖然看不清楚鳥兒腳環上的編號,但他們一眼就認出這是自家心愛的寵物:“能今晚團聚嗎?我們很擔心,兩天沒睡了!”

  記者加快回程的腳步。在返回市區的路上,記者跟飼主通了電話,請他們帶上印有腳環編碼的卡片,一起到朋友家認領鸚鵡。

  另一邊廂,小鸚鵡在朋友家中十分愜意。賓至如歸的它,吃飽喝足後竟飛上朋友肩頭,依偎着不肯下來,還在朋友衣服上留下“畫作”。鳥兒的信賴,讓朋友受寵若驚,既緊張又感動。

  重逢一刻,飼主夫婦喜極而泣。“已經兩天了!我們在附近找了很多遍,凡是有樹的地方都去看,一共走了40多公里,腳趾都腫了!遇上你們,我們真的非常幸運!”男飼主不停道謝。

  由朋友發出第一段視頻到淘氣的鸚鵡重返安樂窩,中間只有短短3個小時。鳥兒這段有愛的旅途,迎來大團圓的結局。

  當晚,飼主傳來短片,是家中另一隻鸚鵡在為小別重逢的夥伴整理羽毛,畫面溫馨感人。記者分享到群裏,大家看了又看。

  一隻迷途的鸚鵡,密切了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在香港這樣的都會,忙碌的人們平日步履匆匆,但扶危助困總不吝伸出援手。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默默暈染着城市的善意底色。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