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一場與“科學大咖”的香江之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7 20:16:46
來源:新華網

特寫:一場與“科學大咖”的香江之約

字體:

  新華社香港9月27日電 題:一場與“科學大咖”的香江之約

  新華社記者孟佳

  27日下午,香港科學館演講廳內座無虛席,空氣中瀰漫着濃厚的學術氛圍,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正在這裡舉行。

  9月27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在做講座。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講座一開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講&屏幕上,上面展示着一串串數據和一張張航天器圖片。“能提供宇宙速度的飛行器就是運載火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站在&上,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引領大家進入神秘的航天世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連日來,“科學家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動在香港火熱進行。作為系列活動之一,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邀請到3位華人科學家親臨現場,與公眾及學生分享研究成果。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就是我們的航天精神。”已是八旬高齡,龍樂豪的聲音依然沉穩有力,他的演講結束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我對龍院士展示的太空育種絲瓜的圖片印象深刻。”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五年級學生柯岱良説,聽了講座自己對航天知識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深入學習。

  9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鄒才能在做講座。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經歷了在浩瀚宇宙的“遨游”,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鄒才能又帶領大家一同探索地球深處的奧秘。他慷慨激昂的演講讓在場聽眾意識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以及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性。

  在科普了新能源相關知識後,鄒才能鼓勵大家打破常規,開發創新思想。“只有枯竭的思想,沒有枯竭的能源。”他説。

  聽眾時而沉思,時而低聲討論,台下不少學生目不轉睛,被科學家的講述深深吸引,緊盯屏幕上的每一個細節。

  9月27日,嶺南大學副校長、人工智能領域國際領軍學者姚新在做講座。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演化計算能為我們做什麼?是不是和AI有關?”嶺南大學副校長、人工智能領域國際領軍學者姚新用一系列問題,將現場聽眾的思緒拉到人工智能的領域。

  接下來,姚新提出“蟻群演算法”小實驗:在一群沿着直線走的螞蟻前方放置一塊磚頭,一邊留長一點,一邊留短一點,這時,大部分螞蟻會選擇近路,從磚頭的短邊走。

  小實驗引發了許多學生的興趣,姚新接着説:“從自然界觀察到的現象中抽取基本原理,再用作計算技術,這種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9月27日,一名學生向科學家提問。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在問答環節,有學生提出“如何成為科學家”。姚新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好奇心,“好奇心的驅動會讓你發現做科學研究是一種享受”。

  全場講座結束後,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中學四年級學生李康博仍然意猶未盡。“今天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家的實際研究成果&&起來了,受益匪淺。”近距離的接觸加深了他對科學家們的崇拜之情,“他們在&上談笑自如的狀態讓我感到欽佩,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龍樂豪&&,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國家提供了很好的科學研究基礎和平台。“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香港科學家加入到我們航天科學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的成績!”他説。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