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香港過渡性房屋裏“穩穩的幸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30 16:35:55
來源:新華網

特寫:香港過渡性房屋裏“穩穩的幸福”

字體:

  這是3月6日在博愛江夏圍村拍攝的服務大樓。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新華社香港3月30日電 題:香港過渡性房屋裏“穩穩的幸福”

  新華社記者謝妞

  對香港的基層市民來説,過渡性房屋是他們漫長安居路上的一個棲身之所,可以紓緩居住的壓力。日前,記者前往香港元朗的博愛江夏圍村過渡性房屋,實地探訪住戶的生活情況。

  住在博愛江夏圍村過渡性房屋的譚先生最近收獲感滿滿。曾經是英語老師的他繼續在江夏圍村發揮所長,成為一名教小朋友英語的志願者,讓他重新找到自我價值。

  譚先生在2021年6月入住博愛江夏圍村過渡屋,此前他住在灣仔的劏房,約8平方米的空間租金達每月8000港元,讓年近70歲的他倍感壓力。在社工的推薦下,他申請了過渡性房屋。

  “搬進來之後,我終于擁有一個能夠舒展的空間,社工也格外關注我們的居住體驗。鄰里之間的友好往來,讓我有了家的感覺。”譚先生説。

  過渡性房屋是一個匯聚政、商、民三方力量的合作項目,目標是向長期輪候公屋或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相對舒適的住所作為過渡。

  這是3月6日拍攝的博愛江夏圍村住宅大樓內的走廊。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博愛江夏圍村目前是香港最大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項目分為兩期共1998個單位,可以容納約6000人,租金在每月2130港元至4510港元不等。每個“家”都配備獨立洗手間和煮食空間,並向住戶免費贈送桌、床、電視機、空調等家電,住戶可實現“拎包入住”。

  截至3月中,博愛江夏圍村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入住率超過90%。部分單位已經流轉供第二批居民入住,項目單位的使用率超過100%。

  “住房問題困擾香港多年,過渡性房屋項目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工程。香港有許多家庭生活環境惡劣,特區政府有責任多途徑滿足基層市民的住房需求,幫助他們提高居住品質,讓他們生活更有安全感。”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作為香港的“共融社區”,8幢黃色、藍色、白色相間的住宅大樓矗立在江夏圍村,為整個社區注入生機與活力。此外,村內共有約1.6萬平方米戶外空間,包括兩座總計約1990平方米的服務大樓,戶外空間設置了健身設施和帶有遮陽板的座椅供市民鍛煉和休息。

  在其中一座位于村口的服務大樓裏有一間小型超市,超市內日用品以及濕貨、幹貨、凍肉等一應俱全;另一座服務大樓設有長者服務中心、家庭服務中心、綜合醫療中心等。

  記者在服務大樓告示欄上看到,服務中心定期開設手工班、健康講座、象棋班等,也會在節假日期間舉行各種趣味活動,拉近鄰里關係。

  “我們希望在城市的萬家燈火中,可以提供屬于他們的一盞燈。”何永賢説。

  這是3月6日在博愛江夏圍村拍攝的服務中心。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入住近兩年的宋女士感慨道,以前他們居住在唐樓中的劏房,環境惡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搬到過渡性房屋後,不僅房子寬敞了,衛生環境也大大改善。“晚飯後還可以帶孩子去活動中心玩,結識新朋友,孩子的性格也變得開朗。”

  目前,香港擁有超過21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分布在各區,與“簡約公屋”項目並駕齊驅,提升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

  為了讓更多基層市民“進得來、住得安”,特區政府房屋局去年9月推出“住得易”過渡性房屋中央統一平臺,申請者只需按提示輸入基本資料和選擇希望入住的3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即可完成申請。

  特區政府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黃永雄表示,通過“住得易”平臺申請的市民,一個月內便可知道首選項目的申請結果。房屋局也舉辦過渡性房屋開放日等活動,組織“看樓團”讓更多市民實地了解過渡性房屋的居住環境。

  黃永雄告訴記者,特區政府發展博愛江夏圍村過渡性房屋項目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教授基層市民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在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更快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方能葉茂。“過渡性房屋不止是居住環境的改善,更是生活各方面的提升。特區政府會繼續與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努力推廣過渡性房屋,為更多市民提供更經濟、更安全、更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早圓‘安居夢’。”何永賢説。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